文物保护修复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g8872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物的保护修复是现代科技文物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物工作者在采集文物信息之后,还要对文物进行档案制作和管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不同文物,能反映不同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面貌。文物是见证我国历史文明的文化瑰宝,也是展现我国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见证。本文结合当下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介绍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以使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更加完善,增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规范性。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修复;档案管理
  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出土古文物,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展现了不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面貌。因为文物的诞生环境相对复杂多样,所以对其的保护修复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环境原因以及人为因素。著名的文物学家布兰迪认为,对文物的修复与文物的艺术性是同时客观存在的,其能让文物本身具备的美学和历史文化都展现出来,体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社会认知。在传统的文物储藏工作中,很多文物都因为储藏不当,遭受病害而逐渐腐坏,甚至面目全非,导致文物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其中所蕴含的大量历史信息也遭到了破坏。只有及时对文物采取保护手段,才能保留文物的价值与意义。当前,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储藏文物的工作方式上缺乏一定的经验,对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也亟需提升。为此,要尽快完善文物保护修复中的档案管理细则,使文物保护修复的工作标准更加详细,使我国文物保护修复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符合技术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文物修复档案所存在的问題
  文物档案的完善工作,是保护修复工作必要的依据,能够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当前文博系统内文物保护修复的档案来看,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文物工作者保护修复档案的意识相对薄弱
  在我国早期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文物修复人员对文物修复工作的理解不够透彻,建档意识相对薄弱,这导致很多文物保护修复的档案存在缺失的情况。正因为信息材料不够全面,所以对以后的修复工作形成了阻碍。最近几十年,我国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刚刚起步,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更要求文物工作者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修复水平,学习专业修复知识,保证档案记录的质量。其中,最不能忽视的是档案记录的作用和意义,缺少这一关键环节,便容易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档案记录的具体内容是,在保护修复文物的过程中,对文物出现的病害情况、文物保护修复的过程及一些其他的信息进行记录,并根据记录,加强对不同类型文物的重视程度,仔细分析文物出现病害的原因,在后续修复工作中寻找适合修复的材料,以提升修复人员的技术能力。
  (二)保护修复工作中档案管理的规范有所欠缺


  如今,随着修复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文物修复工作的质量也在逐步提升。在保护修复文物的过程中,档案管理的重任也基本落在了修复人员的肩上,只有文物修复人员做好修复记录并完善档案信息,才能保证文物的档案管理工作符合标准。利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得到的经验,一方面可以提升文物工作者的修复技术,另一方面也可以规范现有的档案管理体系,使文物工作者在编写文物档案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编写的档案能够更加全面、具体。文物工作者在进行文物的保护修复时,更需要不断地改进文物的修复技术,坚持档案管理工作。通过有效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让国内文物的保护修复得到记录支持,进而提高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整体质量,提升文物保护修复的技术水平,合理应用科学技术,推动国内的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发展。
  (三)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文物本身所具备的不易改变的特性,如自然老化等,是无法避免的,这也是文物最终一定会走向毁灭,失去文物本身意义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物老化、损坏主要和环境因素变化有关,如保存文物环境的光照、温湿度、空气污染情况等,在这些因素的变化下,文物可能会被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霉菌等侵蚀,导致其受到进一步的损害。文物的损坏程度与文物的时间成正比,也正是这些因素让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困难。因此,对文物进行及时的保护修复、提升修复工作人员的修复水平、做好修复档案的撰写与管理等,都是让文物得到妥善保存的必要条件。在文物保护修复的过程中,相关档案的完善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在展开保护修复工作的同时,更需要文物工作者提升自身的修复技术水平,记录好修复日志,保证修复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保护修复过程中文物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文物信息表基本内容的录入
  保护修复信息表中的基本信息一栏,记录着需要修复的文物或藏品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文物的名称、文物的登录号码、文物的年代、文物的来源、文物的重量、文物的修复史、文物的收藏单位、文物的等级、文物的尺寸、文物的属性和文物的类别等。这些都是在修复文物前需要了解的重要信息,所以,文物工作者在保护修复前,应整理相关文物的档案,首先要进行文物信息表中基本内容的录入。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意识到,修复档案的记录工作不能只局限于表面,还需要对非物质文化内容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在录入期间,工作人员要在充分了解文物自身历史信息、艺术价值信息的基础上,准确地记录与之相对应的信息,精准地记录修复、保护、处理的全过程。另外,档案记录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转变人们对文物的认识,将文物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尽量展现出来,让人们能够走近文物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使文物得到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保护与修复。
  (二)组建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管理团队
  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相对严格,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历史素养,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档案管理能力,也必须熟知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根据修复环境以及相关修复日志,清楚填写文物保护修复的信息,并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从工作的角度分析,对于文物的保护修复,并不只是简单的文物登记、归类、修复,而是在保护修复工作中逐渐体现文物的价值,这也是文物保护修复的意义。在修复的过程中,文物修复之后的质地、稳定性、储藏环境是否符合标准,这些都需要管理人员清晰掌握。对此,相关的管理部门负责人必须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在培训期间要侧重实务操作,同时注意提高其自身的历史素养、对文物的认知度和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水平等,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以满足当前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其次,主管人员也要重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日常工作中关注相关技术动态,累积工作经验。   (三)记录文物质地、病害成因及检测的分析结果
  只有明确分析文物的材质,对文物可能遭受的病害进行分类辨析,才能了解文物病害的基本情况,对症下药。在对病害进行分析时,一般有形貌分析、成分分析、微观观察等多种方法,检测过程需要借助现代的科学仪器设备。在当前的文物修复工作中,一般采取无损分析多一些,这样能够保证对文物的最小干预。在这一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对分析结果进行记录,记录检验人员如何利用科学手段复原制作工艺,使文物受到的外界干预最小,及文物的详细信息。
  (四)坚持修复保护文物档案管理完整性原则
  对于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最需要坚持的一项工作原则就是完整性原则,该项原则强调,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确保每一项文物修复保护的档案留存完整,信息全面。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对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进行管理时,需要审查档案中是否记录文物的科学研究、价值信息、文物的状态信息以及其保存环境信息等。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存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储存纸质档案之后,还要重新记录一份关于相关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电子版本,存储到独立的信息库中,然后对各类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并添加信息检索功能,确保以后使用的时候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除此之外,主管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要对档案进行定期审查,在审查纸质档案的过程中需要检查档案的存储是否符合标准,如档案有没有受潮等。在审查电子版档案的过程中,还应确保各类数据信息不被改动,着眼于档案存储工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五)详细记录文物修复过程
  文物修复的过程也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文物的整体修复过程、文物的修复材料、修复所用到的工艺等。除此之外,对于修复文物的环境,如修复设备、仪器以及人工修复中的细节加工器具等,都要一一记录在案。针对修复流程较长的文物修复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写日志的方式来记录修复的过程,在修复完工之后,上交一份以日或周为单位的修复工作日志,详细划分修复的每一个阶段,这样的记录工作对同类文物的修复能够有所帮助,体现了文物修复中档案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文物的修复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强调细节,不容有一丝疏忽。历史文物汇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精华,对文物的修复,乃至对修复过程的记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献研究价值。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内的文物修复和保护体系尚待进一步规范,而档案工作的有序化,能使文物的修复工作更加成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国文物修复人员不断地积累相关修复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完善理论体系,让文物的修复水平不断进步。文物部门必须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对各博物馆、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作统一的规划,制订详细的文物档案管理细则,才能推动我国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标准化。
  作者简介
  黄瀚东,1967年6月生,男,汉族,山东济南人,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瓷器、金属无机文物保护修复。
  董砚,1974年3月生,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物保护修复。
  参考文献
  [1]曹晋.文物修复档案管理系统芻议[J].档案管理,2015(6):53-54.
  [2]姚瑶,徐兴元.博物馆馆藏古书画保护修复档案的重要性及其科学管理[J].苏州文博论丛,2011(1):40-44.
  [3]杨新.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不可忽视档案管理[J].文物修复与研究,2009(00):402-405.
  [4]杨爱伍.浅析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江汉考古,2019(增刊1):57-59.
其他文献
摘要:对《匋雅》这部书,引之人多,释之人少;研究者多,着墨者少。本文从辨伪角度出发,引《匋雅》中辨伪之论,加以阐释,分析其与现代对传统陶瓷鉴定方法的联系。用举例分析法,从个例到一般性概括,通过条陈分析、引用、解释,进而阐明其原理、方法和判断思路,说明其为传统陶瓷鉴定学之基础中不可或缺之一部,加深研究者的理解,对目前传统陶瓷的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匋雅;辨伪;传统陶瓷鉴定;赝品  《匋雅》是
期刊
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实现含酚废水的无害化、资源化具有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意义。树脂吸附技术因具有无害化程度高、资源化效果好、材料结构定向可调、可再生利用等优点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然而,核心吸附材料的改性方式仍以活性位点的合理分配为主,在吸附容量和选择性等方面仍需提高;相关机理的研究仅从提高亲水性及极性的角度定性阐述,缺乏构效关系的定量匹配,无法反馈指导新材料的设计制备;研究体系相对单一,尚未系统考察共存因子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规律,无法有效推广材料的应用出口。因此,本文以对苯二酚、对硝基
常规阻燃剂存在阻燃效率普遍偏低、用量较大,对高聚物材料的物理性能影响大,环境及安全问题严重等缺陷。因此,寻找绿色高效阻燃剂是阻燃领域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1-烷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化合物(简称N-烷氧基受阻胺或NORs)不仅具有优异的光稳定作用,而且还对聚烯烃兼有阻燃和协效阻燃作用。目前商业化的NORs主要是汽巴公司的NOR116。它对聚丙烯(PP)纤维和薄膜等具有优异的阻燃及协效阻燃作用,千分之几的浓度就能显著减少常规阻燃剂的添加量。毫无疑问,NORs为发展绿色高效多功能阻燃剂开辟了一条崭新
摘要:汉中玉是产自汉中的颜色润泽、质地致密的各类玉的总称,其中,蛇纹石玉因颜色明黄而鲜艳,质地温润细腻,被称为汉中黄玉,是为上品。文章着重论述汉中黄玉的历史、文化内涵、产地以及宝石学特性,并分析其美学特征,拟从汉中黄玉的质地、色泽以及图案肌理等角度进行综合设计实验,探索玉石首饰的创新性设计思路。  关键词:汉中黄玉;首饰;设计  一、汉中黄玉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自古便有“玉石之国”的称号。广博而
期刊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留下了大量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为研究历史提供了素材和依据,同时也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大来源。只有不断提高文物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历史文化的传承。但就当前形势而言,能够真正得到妥善保存的文物数量并不多。作为保存文物的主要机构,博物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博物馆文物管理的保护措施进行全面分析,不仅能够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优化思路,更能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期刊
摘要:张垣地区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农耕民族文化碰撞、冲突又相互渗透、交融的文化多元地带,这里不仅是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的“三叉口”,还是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双向通路”,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绚烂的文化遗产。本文探析张垣古陶瓷的特征、年代及出土地域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张垣;古陶瓷;考古学文化;出土年代;分布特征;研究价值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早在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
期刊
在煤层的沉积过程中,瓦斯伴随着煤的变质作用而形成,并保存于煤层,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其分布受历次构造活动的影响。
  本文运用板块理论、区域构造演化理论、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黑龙江东部区域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动力学背景入手,分析了黑龙江东部盆地群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了勃利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构造对七台河矿区构造的控制作用以及七台河矿区构造演化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并结合新铁矿井生产中的大量瓦斯地质数据,分析了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揭示新
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推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由原本的简略转向丰富。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将文学作品《洛神赋》改编成卷轴形式的绘画作品《洛神赋图》,借以表现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此图虽然是人物画,但在画面中可以看到,顾恺之将诗画结合,以大量的山水風景为背景,运用了三段式的构图表现画面。顾恺之是当时较早涉猎山水画创作和提出书画理论的大家之一,他的《洛神赋》图中山水部分的画法在当时具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参观博物馆,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为了给予观众更好的观感与体验,很多博物馆开始迎合观众的需求,优化当前的展览设计,在充分发挥自身藏品优势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民众进入博物馆,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首先叙述了文物展览陈列的基本概念,而后就博物馆文物陈列与展览的设计思路进行了细致的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博物
期刊
摘要:吉祥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以陶瓷为载体呈现的吉祥纹饰,更是把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笔者以一只绘满吉祥纹饰的祖传“宋青花吉祥纹饰香炉”为例,展示宋人在这件青花香炉上所刻画的七种吉祥图案,分析其借物寓意和谐音祈福的手法以及宋人通过吉祥纹饰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键词:宋代祈福文化;宋青花香炉;吉祥纹  “子子孙孙永奉常”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古鼎作香炉》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