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问而精彩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堂课的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我们可以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我们更可以让学生自己问,并可就学生的问题发起全班讨论,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关键词]我问,学生答、学贵有疑;学生问,引发讨论;体验乐趣
  
  三尺讲台,默默耕耘。还说不上挥洒自如,但亦能驾轻就熟。我问,学生答;学生问,我答;学生问,学生答……我以不同的形式,演绎着相同的精彩。
  小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文,教完第四小节后,我这样小结引导:神奇的九寨沟有许多珍禽异兽,也许你会看见金丝猴,也许你会被突然窜出的羚羊吓一跳,也许你运气好,会遇上国宝熊猫,如果,你来到那儿,你最希望看见什么呢?霎时间,小手如林,“白唇鹿”、“金钱豹”、“红腹锦鸡”、“天鹅”、“毛冠鹿”……每个学生回答时,我都会追问她(他)“猜猜你是在什么地方见到它的?你见到它时它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后,我问:“谁能照书上的样子,用‘也许’说说你所渴望见到的动物?”不一会,学生就说开了:“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素有‘金鸡’之称的红腹锦鸡,它体态纤巧,步履轻盈,色彩斑斓。”;“也许。你运气好,会在林中小溪边看到一只毛冠鹿。许是惊动了它,只见它迅速抬起头环视一番,进而撒开四蹄,躲人密密的丛林中。”蕴说话练习于自然的我问学生答中,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亦步亦趋,借助追问化难为易。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还全然没有畏难语塞之感。我把这功劳归功于问。
  同样的方法,我还运用于其他课堂中: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你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在场的老百姓也是这样的心情,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
  “枪声响了。大黑骡子斜倒下去了。此时的大黑骡子会对战士们、对彭德怀说些什么呢?”“看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彭德怀缓缓地摘下军帽,他一定也在心里默默地对大黑说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好的置疑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进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所以,我的课堂也不都是我问学生答,我的课堂上,学生也常常提问。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新课伊始,刚刚读完题目,就有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为什么把昆虫装人口袋?”我一听,立刻肯定这位学生的好问,然后告诉学生,学了课文你就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接着,我让学生说说他们希望课文介绍什么。短暂的沉默后,小手如林,“这是谁的衣袋?…‘为什么衣袋里装满昆虫?”“她的衣袋里装满昆虫会被他的爸爸妈妈骂吗?”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这篇课文,看看自己能解决什么问题。霎时间,教室里书声琅琅。学生们有的摇头晃脑,有的边读边议。许是都想第一个解决自己或是同伴提出的问题,大家读得十分投入。
  教学《观书有感》时,学生问:“这首诗写的是池塘和水,作者为什么用‘观书有感’作为题目呢?这和书有什么关系呢?”教学《船长》时,学生问:“老师,可以讲讲‘伟大的灵魂’是指什么吗?”最令我难忘的是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当时我给课文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你从哪里感觉到儿童多呢?2、冰心奶奶为什么要跟着儿童?3、冰心奶奶跟着儿童走找到春天了吗?当学生正跟着我的步骤通过语言文字感觉儿童多的时候,一只小手举起来了,我和其他学生听到了:“老师,我觉得课文中有一个字用错了。‘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这句话中的‘闪’用的不对。我觉得应该用‘流’或者是用‘冒’。”短暂的停顿后,我决定重新调整教学。我在黑板上写下‘闪’、‘流’和‘冒’这三个字,将问题重新抛到学生那儿,
  “大家结合课文想想看,哪个字好?为什么?”
  “我觉得这儿不能用‘流’。因为后面是‘汗珠’,如果用流的话,后面用汗水会更好。但在鼻尖上还应该是汗珠子。”
  “我觉得用‘冒’是可以的。跑多了,跑热了,鼻尖上就会出现汗珠子了。用‘冒’很恰当。”
  “冰心奶奶是个文学家,我认为她这里用‘闪’一定有原因的。只是我还没有想出原因。”
  “‘闪’让我想到了阳光下的树叶。我从后面的句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中感觉到他们玩得很开心,他们还很有精神。当他们的鼻尖上冒出汗珠的时候,在阳光的照耀下,不就会一闪一闪了吗?”
  抓住这个契机,我接下话:“是啊,阳光下,刚刚长出的叶子娇嫩、油亮,富有光泽。微风拂来,叶子随风而动,闪闪烁烁,如宝石一般耀眼。阳光下,孩子们蹦啊、,跳啊、说啊、闹啊,鼻尖上冒出的汗珠也仿佛是水晶一般闪闪烁烁。”
  正是这个小插曲,使学生后来很快得出:“孩子就是春天”的结论。我把这功劳也归功于问。
  学生的注意力是很难保持40分钟的,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就不理想。而学生在答问时精力是集中的,再加上引导的语言,学生可以掌握的更扎实。问,是对疑的一种集中与概括,即由疑而引发的一种求知、求解的愿望与要求,其价值在于促使释疑完满,破疑彻底。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心里,教师的提问若能紧紧抓住他们的这一心里,定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西方学者德加默有“提问的好即教育的好”的看法。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音乐课的导入具有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性的学科自身特点,教师应依据学科的独特性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呈现应灵活多样、各具特色,根据教具使用的手段、内容的表达形式、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灵活掌握,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好导入课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小学音乐课堂的导入策略    (一)直接导入,简
数学思维过程指的是获取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中抽象概括和推理的过程,需要操作活动来完成。按照皮亚杰所揭示的“儿童的数理逻辑知识不是来源于物体本身,而是来源于物体的操作和他动作的内化”数学教育思想,使数教育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向幼儿的“动”为主,但也不放弃传统数教育中积累的好的教学经验。因此,我们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形式来开展数活动,并初步尝试在正式与非正式的数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验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如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等)要通过实验手段来实现,而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发现问题的源泉。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存在的问
【摘要】语文课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也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情感的熏陶,以课文的“情”去引导、陶冶学生,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求真、崇善、爱美,不断完善自己,从而达到较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调动情感 创设氛围 体悟情感 激发感情    在语文课的教育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思想教育和陶冶情操的效果呢?本人结合了自身的多年语文教学经验认为应该
提问是教师授课中常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提问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间不断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和自己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的理解,结合地理学科既研究科学又分析社会的特殊性,现将一点体会简单整理如下,和大家一同探讨。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标    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学习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不少学生在学习过
时下,不少学校的研学之旅及周末旅行成为体验生活、锻炼自己的体魄、欣赏美丽自然风光的好途径。通过游览,我们可以感受祖国面貌的日新月异,陶冶自己的情操。可你知道,有人带着好心情去旅行,却因肆意妄为,不遵守相关规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吗?  2019年12月30日,江西省上饶市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张永明、毛伟明、张鹭三人故意损毁三清山巨蟒峰刑事及民事公益诉讼案在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至此全国首例故意损
目前,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正在奋发图强的建设着一个民主、文明、高科技的现代中国。有人说过“当语言成为习惯,歌声便出现了。”同样的道理,在科技和文学文明已经相当发达的沿海地区,人们对艺术的渴求正一点一点的萌发。要建设一个文明的国家,不能忽视艺术的重要性。要发展艺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要看现在一代,更要看未来的一代。  如今,新一轮的课改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国内课程改革的
摘要: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这种诊断方法对于物理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锻炼情况,及时调控体育教学过程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望 闻 问 切 物理     一、教师应该会望   望——物理教师通过视觉观察学生在学习锻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神、色、形、态,以推断学生的情绪、注意力、意志、身体状况等。观望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觉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邀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
如何在中学英语教育中让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始终,了解以下几点并用于教学实践是优化新形势下英语教学的关键。  一、德育为先,是英语素质教育的保证   在英语课堂上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增强其学习动力,促进其思想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寓德育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图强的精神。例如: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