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正在奋发图强的建设着一个民主、文明、高科技的现代中国。有人说过“当语言成为习惯,歌声便出现了。”同样的道理,在科技和文学文明已经相当发达的沿海地区,人们对艺术的渴求正一点一点的萌发。要建设一个文明的国家,不能忽视艺术的重要性。要发展艺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要看现在一代,更要看未来的一代。
如今,新一轮的课改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国内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课也确立了她的新的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嘉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坍缩星,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今天的儿童是发展的主力军,是未来世界的栋梁。他们是否具有真正的素质决定着祖国四化的进程和质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作用、美的创造力对于其他物质或精神的创造的重要性。于是关于儿童美术的教育也被真真切切的摆到了我们面前。
一、认识儿童美术
现代化带来的经济繁荣和举国上下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引出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美术的支持,各种美术班,艺术班,特长班应运而生。简笔画、国画、专业技能训练式绘画作为儿童绘画的主要内容被普遍应用于美术课堂。 然而,这些内容真的适合儿童吗?
所谓“简笔画”教学是指教师将生活中的事物的造型、构图、色彩等定型化、模式化。儿童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在天长日久的模式化学习中,先是被动的临摹后是定型的概念组合。也许一段时间之内,会觉得这些孩子很不错。可是日子越久,他们就越没有了自己的特点。
所谓“国画”是指以水墨为主的绘画类别。对于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而言,一点一点的从“线描”开始学起会取得很不错的成绩。可是往往又有很多的学生直接就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可能一个月,甚至一年都在练习同一幅画,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或许我们可以称此为勤奋刻苦,可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幼小的心灵能否接受并持之以恒得继续学习?这是一个问题。
所谓“专业技能训练”是指以素描、色彩为主的专业化训练。事实上,这种绘画类别类似于国画,他所要求的人群更少,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这种天分的。而忽略学生的内在需求,直接强化灌输式教学,教师将专业绘画知识作为目的教给学生,这样的学习难免会缺少“灵气”。况且连一些专业学生都弄不懂的高深的专业理论怎能让学生掌握自如。
当然,我并不否定儿童在学绘画时,要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知识技法也是美术课本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单纯的只有技法的训练无异于理发班、修理班的学习方法。既然叫“儿童美术教育”,最终就要体现教育的宗旨。而教育两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就要丰富的多、深刻的多。
二、如何开展儿童美术教育
我们确实呼唤创新的课堂、创新的老师,还有创新的学生于是我们听到了老师对一个有独特想法的学生的大力赞赏,我们看到了一大帮学生对一幅好的作品投来的羡慕的眼光,我们看到了这个学生无比的自信。然而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的,还有很多学生在张望着,羡慕着。那么如何引领一个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呢?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这些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才是根本之道。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对各种各样事物的兴趣,尤其对儿童来说,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爱好多,情趣广泛,艺术感觉才好。只有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的看,注意的听,耐心的体验、观察、感受。兴趣也是感情的基础,“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开的,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对他的感情就会越深。兴趣广泛的人感情就是丰富。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儿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习惯于观察一朵花、一棵草甚至一只小蚂蚁,使学生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体验周围生活的美。
其次,要逐步引导学生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升华。教给学生想象的技巧。进入自己的绘画中。入,就是神游,进入画里,自己是一朵云,是一棵树……身临其境的想象,会发掘出很多你想都没想过的东西,这就是儿童的天分。
三、儿童美术在素质教学中的重要性
今天,我国教育界已经提出发展儿童智能及全面素质的新课题,我认为发展素质,不仅是发展认识世界的能力,更重要的发展改造世界的能力。少年儿童时期是智能发展的最佳时期,素质教育的培养必须抓早抓小,从儿童时期开始。美术是一种人文性质的课程,儿童对于美术的学习不但不会成为其他学科的障碍,从而会促进知识的融合。
(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的学习能陶冶学生的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我们要建设一个现代最新型的国家,这是一项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兴国创业,需要有充满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需要有大批创新家。因此,从小培养创造精神,是兴国创业的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光荣任务。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人类还没有文字之前,美术就出现了。很多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这一点。人们用笔画出一个圆表示太阳,画半个圆表示月亮,在半个圆中点一个点表示眼睛。所以人们称这些字为“象形文字”。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感知
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的,而美术之所以被儿童们喜爱,就是因为她独具的“图象”魅力。美术可以让儿童接触身边的实际事物,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对儿童的美术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认识。我们应当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美术课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的最适环境。儿童美术的开展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通过美术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儿童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促进儿童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尊重和保护人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美术作为一个特长性的学科,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逐渐培养并形成个性的机会。
“诗即是画,画即是诗”,“从音乐中可以听到画面,从画面中可以看到音符。”“一幅好画就是一篇美丽的文章”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文人、画者总结出的经典话语。美术这一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帮助显而易见。美术本身的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儿童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同时发育的阶段,适合儿童的儿童美术的开展会最大限度的挖掘儿童心中的智力、情感因素,甚至会在儿童的世界里发现生活的真谛。给儿童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美术天地吧!
如今,新一轮的课改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国内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课也确立了她的新的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嘉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坍缩星,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今天的儿童是发展的主力军,是未来世界的栋梁。他们是否具有真正的素质决定着祖国四化的进程和质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作用、美的创造力对于其他物质或精神的创造的重要性。于是关于儿童美术的教育也被真真切切的摆到了我们面前。
一、认识儿童美术
现代化带来的经济繁荣和举国上下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引出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美术的支持,各种美术班,艺术班,特长班应运而生。简笔画、国画、专业技能训练式绘画作为儿童绘画的主要内容被普遍应用于美术课堂。 然而,这些内容真的适合儿童吗?
所谓“简笔画”教学是指教师将生活中的事物的造型、构图、色彩等定型化、模式化。儿童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在天长日久的模式化学习中,先是被动的临摹后是定型的概念组合。也许一段时间之内,会觉得这些孩子很不错。可是日子越久,他们就越没有了自己的特点。
所谓“国画”是指以水墨为主的绘画类别。对于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而言,一点一点的从“线描”开始学起会取得很不错的成绩。可是往往又有很多的学生直接就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可能一个月,甚至一年都在练习同一幅画,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或许我们可以称此为勤奋刻苦,可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幼小的心灵能否接受并持之以恒得继续学习?这是一个问题。
所谓“专业技能训练”是指以素描、色彩为主的专业化训练。事实上,这种绘画类别类似于国画,他所要求的人群更少,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这种天分的。而忽略学生的内在需求,直接强化灌输式教学,教师将专业绘画知识作为目的教给学生,这样的学习难免会缺少“灵气”。况且连一些专业学生都弄不懂的高深的专业理论怎能让学生掌握自如。
当然,我并不否定儿童在学绘画时,要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知识技法也是美术课本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单纯的只有技法的训练无异于理发班、修理班的学习方法。既然叫“儿童美术教育”,最终就要体现教育的宗旨。而教育两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就要丰富的多、深刻的多。
二、如何开展儿童美术教育
我们确实呼唤创新的课堂、创新的老师,还有创新的学生于是我们听到了老师对一个有独特想法的学生的大力赞赏,我们看到了一大帮学生对一幅好的作品投来的羡慕的眼光,我们看到了这个学生无比的自信。然而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的,还有很多学生在张望着,羡慕着。那么如何引领一个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呢?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这些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才是根本之道。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对各种各样事物的兴趣,尤其对儿童来说,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爱好多,情趣广泛,艺术感觉才好。只有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的看,注意的听,耐心的体验、观察、感受。兴趣也是感情的基础,“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开的,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对他的感情就会越深。兴趣广泛的人感情就是丰富。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儿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习惯于观察一朵花、一棵草甚至一只小蚂蚁,使学生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体验周围生活的美。
其次,要逐步引导学生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升华。教给学生想象的技巧。进入自己的绘画中。入,就是神游,进入画里,自己是一朵云,是一棵树……身临其境的想象,会发掘出很多你想都没想过的东西,这就是儿童的天分。
三、儿童美术在素质教学中的重要性
今天,我国教育界已经提出发展儿童智能及全面素质的新课题,我认为发展素质,不仅是发展认识世界的能力,更重要的发展改造世界的能力。少年儿童时期是智能发展的最佳时期,素质教育的培养必须抓早抓小,从儿童时期开始。美术是一种人文性质的课程,儿童对于美术的学习不但不会成为其他学科的障碍,从而会促进知识的融合。
(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的学习能陶冶学生的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我们要建设一个现代最新型的国家,这是一项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兴国创业,需要有充满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需要有大批创新家。因此,从小培养创造精神,是兴国创业的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光荣任务。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人类还没有文字之前,美术就出现了。很多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这一点。人们用笔画出一个圆表示太阳,画半个圆表示月亮,在半个圆中点一个点表示眼睛。所以人们称这些字为“象形文字”。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感知
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的,而美术之所以被儿童们喜爱,就是因为她独具的“图象”魅力。美术可以让儿童接触身边的实际事物,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对儿童的美术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认识。我们应当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美术课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的最适环境。儿童美术的开展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通过美术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儿童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促进儿童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尊重和保护人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美术作为一个特长性的学科,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逐渐培养并形成个性的机会。
“诗即是画,画即是诗”,“从音乐中可以听到画面,从画面中可以看到音符。”“一幅好画就是一篇美丽的文章”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文人、画者总结出的经典话语。美术这一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帮助显而易见。美术本身的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儿童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同时发育的阶段,适合儿童的儿童美术的开展会最大限度的挖掘儿童心中的智力、情感因素,甚至会在儿童的世界里发现生活的真谛。给儿童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美术天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