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提问技巧的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87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的意义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有效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开拓思维,增强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动机,调控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历史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探求历史的精妙,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优化历史,领略历史奥妙,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提问的技巧,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且有效的途径。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其历史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历史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课堂提问则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提问技巧
  (一)直接提问,引导学生运用综合归纳法,强化知识性与总结性问题记忆的督促与检查。记忆性与总结性的问题是源自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在课本中可找到,这类封闭性问题,难度不大,只要识记教材就可以找到答案,可选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回答,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强调应该记忆的基础知识。 提问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将相关、相似内容或纵向或横向,分门别类一一说明,达到编织经纬,表现全貌的目的。
  (二)启发诱导,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教师设问时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这样的问题一般在课本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必须在熟悉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才能得出答案。 这类认识性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多样的、发散的,学生的回答取决于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历史思维活动的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一问虽然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重点,但缺乏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用不大。如果改为“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析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就具有启发性。这样引导学生经过对比、分析认识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生对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认识会更深刻。
  (三)变换提问角度,把握难度,因才施问。问题的设置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不同的角度,还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的不断变化,变换角度,使问题新颖、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提问会使学生厌烦,不能调动积极性。换一个角度“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却首先在英国爆发呢?”学生似懂非懂、新鲜有趣,激发其积极思考。
  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难度适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具体学情的问题,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难度适中。
  如针对美国独立战争,可这样提问“你怎样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性质?”学生须经过一番认真思考,才能正确作答,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比较相类似或相反的历史事件(人物),注意问题的条理性与系统性。提问时,教师可将相类似或相反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有条理与系统的比较,确定好对比项,理清脉络、去伪存真,找出异同,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理解,达到解疑析难的目的。这种提问多用于理清易混淆的概念或事物,围绕着对历史的看法,历史课本中无现成答案,必须在大范围、多章节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经过深入思索才能整理出来的问题,或是教材只提供了资料而没有结论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加以体会与理解。
  (五)在提问中,注意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注意设计一些这类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人说中国资本主义是欧美风雨的产物,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否?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注意,教师在评价这类问题的答案时,不能说谁错,只能说谁的理由更充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以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揭示历史的本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问题。例如“面对民族危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采取了什么行动?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后来又如何处理的?对中国的时局有什么影响?”这样提问,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象本质就一层层理清,有助于对重点问题的掌握。
  三、历史教学课堂提问的反思
  课堂提问时,教师应突出课堂提问的四个基本作用(即评价学生、检查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启发式教学),设计提问应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充分考虑教材的重难点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备课时精挑细选课堂中所提的问题,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同时鼓励和督促学生及时消化、认真复习,以巩固提问的效果,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且对学生的应答作出公平、公开、公正、及时的评价,保护学生答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求异,“百家争鸣”,以“兼容并包”,融洽师生关系,创设教学的和谐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心情舒畅,从而收到教学相悦的效果。
  四、结束语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历史教师应不断探索,切实把握历史课堂提问的课堂提问技巧,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体验,以达成历史教学的多维教学目标,大面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
  [2] 许艳.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浅探[J].
  [3] 叶小兵.历史老师的提问[J].
其他文献
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常发现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或无话可说、假腔假调、空洞无物、八股气息浓,或缺乏想象力、创造力,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多年来“应试”教育使学生脱离生活、为作文而作文则是主要原因。因此,作文教学由“应试”转向“应需”,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尽快从“应试”的泥沼中跳出来,回归生活,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如何使学生的作文较好地体现生活呢?  从教三十年来,我在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即专科教育尚缺乏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其次,分析了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基本素质和能力和人才需求类别。得出企业要求学生精通一门以上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有较宽的知识面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最后阐述了“工学结合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驱动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部分高校已经将其纳入人才培养中了,但是进一步挖掘可操作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还很有必要。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课程教学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英语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注重教学的效果,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趣味性 实效性 创造性 有效教学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
[摘 要]实效的学习情境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情境”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情境”创设一定要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其关注的焦点应落足在情境是否有实效,是否有效地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情境 实效 创设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实效的学习情境,可使学生在探究的乐趣中学习动机得到持续激发,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在学习、探索知识中;也可使
题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学生却已换了一届又一届。  本人曾连续三年担任二年级小记者培训班辅导教师,回想起来有颇多感受。本人认为,一位教师较长的时间处于同一个教学岗位有利有弊,现将这一教学形式的利弊简单罗列如下:  有利之处:1.教师长期担任同一教学岗位教学任务,教师对教学内容熟记于心。2.教师长期担任同一教学岗位教学任务,对教材的驾驭轻车熟
[摘 要]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如何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角度,分析了高校英语教育现状及实施英语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满足就业需求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策略。  [关键词]就业需求 大学英语 实践教学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始终是困扰我国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是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业问题已成为
摘要:学校本身的特点和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校长是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和领导者,在学校的管理创新中承担着引领者的角色,因此校长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提升自身素质、转变管理理念、优化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技能技巧,以此推动学校发展。  关键词: 学校管理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和愿景。学校管理中必须注重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中
一切美好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艺术都产生于对学生真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起点,爱是教育的核心内容,爱是教育的润滑剂;也深深地感受到要做好教师工作离不开的一个字,那就是——爱!做最好的老师就是要每天不断地做到“更好”。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我深深的意识到“爱孩子”是最重要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关爱每位学生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引向生活,把生活引入学生作文,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去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和生活交锋碰撞,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下锅之米”,做“有米之妇”,解决“没的写”“不会写”的问题。“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摘要】摹仿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它能引导思路,启发思路,理顺思路,开拓思路,校正思路。  【关键词】写作 摹仿 创造性 培养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一些传统的有用的东西都被忽视了或放弃了,写作训练中的摹仿就是其中之一。其实,模仿写作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作用。  一、仿写能引导学生的写作思路  写作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