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之美

来源 :漫迷·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趣。它以丰富的情感性和人文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一本语文教材就是一个美的世界,古今中外思想璀璨,性情灵动,文采斐然的美文都蕴涵其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只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知识,还要在语文课堂中开启学生心灵之窗,使学生从文章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正如卢梭所言:“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最终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引导学生“寻找美”
  美不是一个单纯、抽象的概念,它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渗透到每篇文章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
  写景状物类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艺术价值很高,篇篇都是美文。全面而细致的观察,具体而生动的描写,含蓄蕴藉的抒情,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无一不展示大自然的纯美无暇。《醉翁亭记》是优美散文。醉翁亭四周优美的环境,山间景物的朝暮变化,山色、水流、人声,既有自然美,又有“以民为乐”的心灵美。写人记事文章同样蕴涵着美。那些伟大而平凡的人物,感人至深的事件更能显示出人类心灵的真善美,这是能够使人思想升华的崇高美。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的形象栩栩如生。她的不论是“不见得很好”的睡相,还是“烦琐之至”的各种规矩和讲“长矛”、购买《山海经》的描写都十分亲切、自然,很有情致。在这种美的情致中不仅表现了她的性格美,也获得了充满幽默的纯真美。《苏州园林》是说明文,分别说明园林的画意在每一视点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和雕镂美,屋内布置的色彩也有美。使学生在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中寻找美,不仅了解了园林建筑方面的知识,更受到一次生活的审美教育,激发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引导学生在“寻找美”的基础上“感悟美”
  无论是自然美还是心灵美,都令人情感陶醉,并能激发想象力、创造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从美的角度去审视、挖掘、引导,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产生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更容易接受知识的教育。
  1、重视朗读,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琅琅的读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从语言入手整体感受,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去作深层的理解,融入美的境界,领略美的意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诵读是实现作者与读者心灵相通的桥梁。那些感情真挚的诗歌、文辞优美的散文、条理清晰的说明文、逻辑严密的议论文都可以通过读来理解和品味。从教几年来,每当讲到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时,仍会想起初中时老师那愤怒而激越的朗读声。讲到《一月的哀思》时,老师那满怀情感、如歌如泣的声音总会萦绕耳旁。所以教学时,我注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2、创设情境,体会意境美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卢梭在《爱弥尔》中告戒我们:“千万不要同年轻人干巴巴的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就要用一种东西来标示它。”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领会教学内容的情感,真正实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的人事景物融为一体,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首先,备课时全神贯注,进入情境。情动于中,有所感悟,课堂语言也就有了感染力,学生易受感染。其次,讲课时,注重创设情境,或引导学生放飞想象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引起学生共鸣。如:教学《背影》时可以先让学生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20世纪初中国动荡的艰难岁月,作者父子之情的曲折经历,自己在孤寂时对父亲至真之情的强烈感受,凭这份朴实真情写出了至情之文,从而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调。再如《但愿人长久》一课。课文中写作者躺在床上,看着圆月而埋怨,而课文把作者的思绪化作一个省略号。我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后,配上一段音乐,让学生置于美的意境中,想象当时苏轼的内心,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再次、拓宽渠道,引导学生好恶,提高鉴别能力。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观念、性格、情感在发展形成中。课本上文章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望,所以要有足够的有益读物丰富他们的心灵。近年来,图书、报刊、音响、电子读物层出不穷,却又良莠不齐。有的学生受网吧的吞噬却又执迷不悟。作为教师痛心、惋惜的同时,最应该是通过教学,正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推荐最健康的、适于学生的图书。这既能填充他们的心灵又让他们远离情趣低下、不健康的书籍。通过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学生从崇高的精神美和自身创造的价值美中得到强烈的鼓舞。激昂时,使人共鸣;悲壮时,令人动容;委婉时,春风化雨。将学生从狭隘的课堂带到无限丰富、绚丽的审美境界中去,使学生的审美情感趋向稳定,并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融于学生心灵,开启心扉,激发情思,陶醉其中。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同类产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产品同质化的趋势使人们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品牌管理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期刊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第三
互联网普及和4G网络的到来,组织员工对网络资源的滥用对管理者提出新的挑战,组织网络偏离行为已经成为普遍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对组织网络偏离行为(OIDB)的测量研究主要是借鉴
口岸是国家和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基础。具备一个完善的对外开放口岸将对地方发展外贸、吸引外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创造税收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如何进一步做好课堂提问的优化问题在此作一简略探讨,以期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对优化课堂提问的足够重视。  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的基本评价  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   不够、研究不深, 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 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 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 “不
1.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钟,再用10%氰霜唑悬浮剂2000~30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20~ 30分钟,用水冲洗干净后,晾干表面水分.rn2.培育无菌苗 不在
期刊
(续第5期第26页)rn种1季稻,养3季虾.前期需做好稻田改造,集中3.33~ 5.33公顷稻田为1个养殖区,在养殖区开挖宽4~5米、深1.2~1.5米的围沟,进、排水口设置尼龙过滤网,田埂四周安装3
期刊
长期以来,三次产业割裂的现状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城乡统筹的新形势下,产业的联动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县域产业联动的实现路径,借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