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来源 :漫迷·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进一步做好课堂提问的优化问题在此作一简略探讨,以期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对优化课堂提问的足够重视。
  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的基本评价
  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
   不够、研究不深, 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 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 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 “不是”、“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 ,实质上是在为教师讲课或板书“填补空 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第二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 位得不到落实,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学上的不足。
  二、对优化课堂提问意义的认识
  优化课堂提问,其实就是提出新的问题,这对落实培养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 意义。从中学语文学科特点着眼,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应是 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紧贴学生学习实 际,蕴涵品德素养、语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有人曾戏称教师是“职业提问家”,而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对课堂提问有正确的认识。 课堂提问是教 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就教师而言,应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素质水平,向学 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 最佳答案,进而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 一种教学方法。就学生而言,应是对教师 讲授的内容或课文疑惑之处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师生共 同探讨,进而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培养创新精神。课堂提问对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特别重要 的意义。 从认识规律看,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其动力之一是学有所 疑,从有疑到解疑,学生的认识就能前进,创新精神就能逐步培养。
  三、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
  优化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首先要强化提问意识,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既是
   教师创造性劳动的 体现,又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同时考虑,精心设 计课堂提问,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 问人之所未问,发一问带动全文,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 思索、去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同时要努 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从敢于提问到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学生如果不会提问, 也就不会积极思考,就谈不上智力与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了。因此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堂提问,其意义非同一般。根据中学语文教研与教学实践,借鉴著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中课堂提问 成功经验,笔者 初步提出优化课堂提问的几点策略:
  1.明确目的性。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优化课堂提问,提哪些问题,在何
   时提问,提问哪些 学生,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
  2.富有启发性。引导式提问是最具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
   维发展,引起新旧 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兼有艺术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艺术地进行课堂提问,更能营造师生沟通的问题
   情境,形成“疑义 相与析”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预期目的。要善于把握课堂提问的最佳时
   机和方式:①导入新课时可用引言式 提问。②讨论时可用质疑式提问。③赏析文章前可用悬念式提问。④朗读课文前可用联想式提问。⑤小结时可用评析式提问。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富有鼓 动性,唤醒学生 的主体意识,能使学生跃跃欲试,激起学习积极性,切忌开庭审案式的课堂 提问。总之,灵 活多样的课堂提问方式和民主艺术的课堂 提问氛围,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4.构建多维“度”。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和运用应该是“八仙
  过海,各显其能 ”。在优化课堂提问时,应该把握好角度、难度、效度、密度,使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有效而有趣,使学生 喜闻乐答。如何把握好这几个“度”?我们不妨运用教育测量理论,借鉴著名教师的经验,结合中学语文教学 实际,通过定性分析与量化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课堂提问设计的操作标准。课堂提问的角度要力求新颖,教师要别具慧眼,善于设疑、引疑、解疑,可以直问,更可以曲问; 可以一题多问,也可以多题一问。只要是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地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提问。举一反三,转换 点拨,引导学生动脑分析、联想、迁移,以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否新颖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程度 来检验。难度。课堂提问的难度以是否适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知识背景、思维水平等)为检验标准,应该以原 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缩短现有发展水平与达到目标之间的距离。要使多数学生经过 短时间的认真思考能回答得出,或者“跳一跳能摘到桃”,使学生的思维强度出现“临界状态”。密度。课堂提问的密度虽无绝对的标准,但有基本的准则。从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看,级升高,教师 提问的密度应逐步降低,主要应减少低思维度的提问,保留有思维深度的提问,“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而学生提问的密度应逐步提高。以课型特点而言,教读课的课堂提问多于自读课,文言文教学多于现代文教学 。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课型,每堂课教师的课堂提问密度宜控制在0.6 以内。当然,教师循循善诱、环环相扣的提问,有时也能促使学生积极阅读与思考,在回答中加深理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的课堂提问密度应该有“零”的突破,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上述角度、难度、密度是对单个课堂提问的评价指标,而密度则是基于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的指标。我们在 教学实践中,要处理好其间的关系,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朝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标不懈努力,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会生活自理,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教师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整合语
【摘 要】具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才是拥有一个健康快乐人生的关键。我们把“德行”交给我们的孩子,因为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钱。父母在孩子心中种下自私的种子,尝到的将是无情的果子。宽容不是一种忍让,更不是一种懦弱;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力量,宽容超越一切。  【关键词】德行 宽容 力量    人生中,宽容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萧伯纳说:“虽然整个社会都建立在互不相让的基础上,可良好的关系却是建筑在宽容
(续第5期第25页)rn七、保障种源供给rn种源供给是生猪复产的重要保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种猪繁育模式,保障供给质量.rn1.调整生产母猪品种结构 传统商品猪场通常需要常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同类产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产品同质化的趋势使人们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品牌管理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期刊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第三
互联网普及和4G网络的到来,组织员工对网络资源的滥用对管理者提出新的挑战,组织网络偏离行为已经成为普遍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对组织网络偏离行为(OIDB)的测量研究主要是借鉴
口岸是国家和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基础。具备一个完善的对外开放口岸将对地方发展外贸、吸引外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创造税收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