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学会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反思同时也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和教学研究,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使教师在反思中学会更好地教学。
关键词 反思 调整 教学 提高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上海王杰博士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了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地方,而将开口朝向光线暗的一方。过了几小时之后,人们发现,5只苍蝇全部在玻璃瓶后端找到出口,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部撞死。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路呢?观察发现,它们一味朝光源飞,被撞后不长教训。而苍蝇相反,在被撞后知道回头,另外想办法。这个故事对我们教师有什么启示呢?它告诉我们要转换视角,对自己的教学理念、道路进行重新思考。这就是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看到其行为所依据理论的局限性,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1 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过程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
2 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而反思性教学恰好被认为是现阶段人们的认识所能达到的合理的教学之一。
3 有利于教师由传授型向学者型、研究型转化。教师除应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较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教学中作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和反思有机地结合,让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行动。
4 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帮助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视谨慎的方式行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变成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教育行家,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
三、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1 选准反思对象。“教学反思”的对象主要有:回顾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理念,观摩反思同事的教学行为和理念,参与集体交流研讨,诊断自己或同事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反思公开发表的课堂实录或课例意图、理念,对比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别人成果的可借鉴之处。
2 熟悉反思过程。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发展教师的问题意识。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回忆,提出问题。首先是对教材内容的反思。教材编排的教学内容、过程以及由此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对教学起着制约和导向作用。其次是对教学常规的反思。教学常规中备课、上课、作业、测验是多少代教师在重复着的教学基本环节,是不可或缺的过程。然而在每个过程某个环节中,是否都能体现出新的思想和方式,适应新教育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常规中进行反思。
3 明确反思方式。反思方式有内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通过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方式完成;学习式反思,即通过理论学习或通过与理论对照进行反思;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进行反思,可用观察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等方法;研究式反思,即通过教学研究来进行反思,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以研究的视角反思教学,以反思的成果改进教学。
4 掌握反思方法。①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教师自身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全过程中。②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弄清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广泛开展研究,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教学诊断。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教学误区的研究人手,挖掘各种教学问题背后隐藏的教学理念的各种误区。④交流对话。教师聚集在一起,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各抒己见,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最佳方案为大家所用。
5 养成反思习惯。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让教师真正意识到并切身体验到反思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对于督促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自身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创造良好的反思氛围,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
反思对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教师从教学中学会什么具有重要作用。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学会教学,使课堂永远沐浴着时代的春风,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灿烂的乐园。
关键词 反思 调整 教学 提高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上海王杰博士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了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地方,而将开口朝向光线暗的一方。过了几小时之后,人们发现,5只苍蝇全部在玻璃瓶后端找到出口,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部撞死。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路呢?观察发现,它们一味朝光源飞,被撞后不长教训。而苍蝇相反,在被撞后知道回头,另外想办法。这个故事对我们教师有什么启示呢?它告诉我们要转换视角,对自己的教学理念、道路进行重新思考。这就是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看到其行为所依据理论的局限性,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1 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过程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
2 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而反思性教学恰好被认为是现阶段人们的认识所能达到的合理的教学之一。
3 有利于教师由传授型向学者型、研究型转化。教师除应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较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教学中作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和反思有机地结合,让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行动。
4 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帮助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视谨慎的方式行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变成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教育行家,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
三、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1 选准反思对象。“教学反思”的对象主要有:回顾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理念,观摩反思同事的教学行为和理念,参与集体交流研讨,诊断自己或同事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反思公开发表的课堂实录或课例意图、理念,对比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别人成果的可借鉴之处。
2 熟悉反思过程。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发展教师的问题意识。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回忆,提出问题。首先是对教材内容的反思。教材编排的教学内容、过程以及由此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对教学起着制约和导向作用。其次是对教学常规的反思。教学常规中备课、上课、作业、测验是多少代教师在重复着的教学基本环节,是不可或缺的过程。然而在每个过程某个环节中,是否都能体现出新的思想和方式,适应新教育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常规中进行反思。
3 明确反思方式。反思方式有内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通过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方式完成;学习式反思,即通过理论学习或通过与理论对照进行反思;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进行反思,可用观察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等方法;研究式反思,即通过教学研究来进行反思,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以研究的视角反思教学,以反思的成果改进教学。
4 掌握反思方法。①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教师自身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全过程中。②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弄清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广泛开展研究,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教学诊断。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教学误区的研究人手,挖掘各种教学问题背后隐藏的教学理念的各种误区。④交流对话。教师聚集在一起,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各抒己见,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最佳方案为大家所用。
5 养成反思习惯。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让教师真正意识到并切身体验到反思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对于督促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自身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创造良好的反思氛围,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
反思对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教师从教学中学会什么具有重要作用。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学会教学,使课堂永远沐浴着时代的春风,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灿烂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