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假设与译写结合的写作课教学模式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li1989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语言学家K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是对语言的习得机制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外语教学和学习有指导作用。大学英语写作一直是学生的一个短板,教师应如何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尝试以“输入假设”理论为基础,探索将翻译纳入写作课,用译写结合的模式指导教学,使学生对英汉双语的本质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真正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输入假设;译写结合;写作教学
  【作者简介】贺莉(1976.9-),女,汉族,四川南充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 四川省英语写作大数据成都理工大学协同研究基地项目《译写结合的写作课教学模式探索》(项目名称:XZY1704)。
  一、理论依据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对外语界影响颇深的输入假设。根据该理论,语言的习得都是从语言的输入开始的。语言学习包括三个环节:输入、吸收和输出。“输入”是指在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接受的语言学习材料和知识信息;“吸收”是指被学习者理解掌握后储存入中介系统的输入部分。“输出”指语言习得者在输入信息吸收后,以说或者写等形式而产出的语言和信息。我们可以很显然地看出,输入在语言习得中起着关键作用,是习得的第一步。Krashen认为,人类习得语言的最根本的途径是通过对输入的理解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所谓“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其难度应略高于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即i 1。Krashen将“i”定义为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状态,把“ i 1”视为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1”为当前语言状态与下一阶段语言状态的间隔距离。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可作为译写结合的写作课教学模式探索的理论基础,寄望译写有机结合有助于真正教会学生用英文写作。
  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的一个困境是:从初中一年级正式接触英语开始算起,学生进入大学时已至少进行了六年的系统英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英语写作练习也并不陌生。但是大学低年级的学生仍然感到英语写作很困难,内容空洞,表达方式单一。同时,在传统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全局和创新意识,很少把写作与听、说、读、译等其他语言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弊端影响了英语写作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不同的学者对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有不同的侧重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如何定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了使我们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更上一层楼,我们必须思考并摸索出一套更为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写作教学新模式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进行写作时,首先是用汉语思维构思英语作文,然后再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将其转换成英语。用汉语构思问题不大,关键在于转换阶段要充分意识到两种语言的差异并熟练掌握英语词汇选择和句式构造的技巧,尽力写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地道、简洁的句子。这个过程与翻译(尤其是汉译英)过程极为相似,因此,笔者思索:能否将翻译引入写作课堂教学呢?
  关于译写结合,国内外学者有一些研究。Chestman(1997)在他的Memes of Translation: 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所有的写作即是翻译(All writing is translating)。思果(2002)认为“翻译为重写”,不会写作的人一定做不好翻译。杨士焯(2012)曾论述过翻译和写作的关系,并提出了翻译写作学。此外,陈逍畅(2011)、王晓燕(2015)、张晓辉和王馨雪(2016)等对译写结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均认为:对英语写作教学来说,翻译是一种“另类的”、有效的方式。可见,翻译和写作的关系已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但总的来看,系统描述译写结合的教学手段和模式的文章或著作仍然不是很多。
  三、译写结合的写作课教学模式
  作为语言基本技能之一的写作能力一贯是学生的弱项,英语写作课在很多大学已开设多年,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形式单一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改革传统的写作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为目标和指导原则。英文写作和翻译(此处主要指汉译英)两门课,学生面临类似的困境:一方面是英文词汇贫乏,句式单一,句段之间的衔接不够连贯;另一方面是表达不够自然地道,有明显的汉语思维痕迹,且常有啰唆累赘之处,不够简洁。翻译的语言对比知识和适当的汉英翻译练习能使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进而理解二者思维的差异,从而真正写出内容丰富、论述有力、地道流畅的英语作文。虽然翻译(尤其是汉译英)与写作的关系得到认可,但究竟怎样利用翻译来真正促进写作教学?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在写作课上可以更多地引入有一定难度的“可理解输入”,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就具体操作而言,笔者认为主要方式有:
  1.在写作课上穿插汉英语言知识的对比(二者的对比是翻译课的必讲内容)。细究起来,其实汉译英就是用地道的英文解释中文所说的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写作,只不过内容被限定了。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译和写的难度类似,都涉及语言运用技巧和英汉思维方式的转换。如果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学习者就能够更加有意识地写出符合英语表达方式的地道的英文。
  2.适当做一些汉译英段落练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输入的形式和内容上,要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在段落的内容上力图增强专业性和趣味性,以达到最佳输入效果。其实,段落英译汉不单单是一种输入,作为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它也涉及了吸收和输出,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行为。具体而言,一是翻译练习的题材选择上应多样化;其次,由于时间关系,写作课上引入翻译段落练习需注意:一是篇幅不能过长,汉语原文在100-150字左右较为恰当;二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课下做练习,教师课堂上抽查完成情况和质量,挑出重难点进行提纲挈领式的点评。
  3.翻译与写作结合的一个较好方式是“回译”,回译在笔者的写作课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对地道的英文写作特点理解更为深入。具体点讲,回译就是以汉译英的方式来参照学习地道的英文原文,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汉译英与英文写作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回译”的具体内容将在下面提及。
  译写结合模式的主要创新点和突破在于以下两方面:
  一是在写作课上引入汉英语言知识对比和汉译英段落翻译练习。据笔者所知,英语写作教师在这方面的尝试不多。这种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拓宽了教学思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译写材料储备的丰富性上付出更多心思。
  二是尝试“回译”。 具体操作过程是:教师选择一篇体裁和篇幅恰当的英语原文和对应的汉语译文,二者在质量上需有保证,英语原文是地道的,出自英语本族语者之手,汉语参考译文没有或几乎没有翻译腔。接下来,让学生以汉语译文为原文做汉译英练习,然后,将英语原文作为参考译文发给他们,引领他们比较自己的译文与参考译文,找出差距所在,最后,告诉学生,所谓的英语参考译文正是地地道道的原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英语的表达特点和自己的问题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回译”已被证实为有效的翻译教学手段,它引入写作教学之后也必将发挥作用。
  四、结语
  笔者本文探讨译写的有机结合,希望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写作水平。翻译和写作有很多共同之处,在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都极为相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非主体作用),在译写结合模式下,教师必将面临新的挑战。虽说“教无定法”,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专业水准,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善于反思总结的能力,都是很重要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积极调整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才会受益更多。
  参考文献:
  [1]陈逍畅.利用英语翻译促进英语写作教学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2]秦文华.汉英翻译教学中的英文思維与英文写作意识培养[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2).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育行业中,我国一直以来秉持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教学内容,通过典型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传统教学方法也存在着许多弊端,最突出的问题则是学生不能自主进行学习。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培养的目标来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就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主体地位;解决措施;英语教学  我国目前
【摘要】隐喻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隐喻无处不在。在传统的隐喻观点当中,隐喻如同明喻、夸张一样,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逐渐意识到隐喻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同时在隐喻的研究过程当中,动物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这种关系使得我们人类与动物之间产生了极其复杂的情感。而动物习语是指包含表示动物单词的习语。动物习语
【摘要】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有待改革之处颇多。产业导向法为传统高职英语教学开创了新路径,其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及评价等环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对于高职英语教学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高职;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张聪 (1983-),女,汉族,山东人,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
【摘要】在目前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即“学困生”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不仅会对农村初中英语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影响,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分析一下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育;初中英语;“学困生”教育;转化策略  【作者简介】李惠真,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四都中学。  农村英语教师在对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经
【摘要】英语已经成为一种通用语,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使用,母语不同的人用英语进行交流。世界英语的研究范式呈现了英语的这种多样化和多极化发展趋势。中国是世界上学习和使用英语人数最多的国家,对世界英语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世界英语研究范式的相关理论,并对处于世界英语框架中的中国英语的合法地位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英语;中国英语  【Abstract】English has
【摘要】“又见平遥”互动实景剧属于山西省平遥县旅游重点创新项目,它试图通过讲述一个“不惜一切代价千里救人”的故事来弘扬平遥人民和晋商的“义”字精神。但是整部剧中各个环节中都充斥着男性的凝视下对女性的物化,因而消解了这部剧原本想表达的意义,反而变成了宣传封建父权制思想的利器。在这部剧中,观众没有得到应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义”的教育,得到的是通过大量色情艳俗的肉体暴露和离奇生硬剧情而传达出的感官刺
【摘要】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并未被明文规定,却体现在生活、社交、商务交往中的方方面面。礼仪作为一种隐形的文化符号存在在社会之中,它象征着我们的文化身份,是一个集体和谐相处的重要凝聚力。礼仪不是随意捏造出来的简单规则,而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集中体现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简单来讲,礼仪就是文化的表象。语言作为传情达意最基本的载体,在任何文化现象的研究中都是重要的切入点。由此,本文将
【摘要】近年来,在教育体制改革及高中语文教学、应试模式不断变化的多重推动下,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新兴的作文命题类型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也慢慢成为了高考作文备考的重点内容。但对于此类作文的书写,学生大多停留于材料的表面,单方面地进行肯定或否定,无法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进而影响作文得分。立意是作文的精髓,要想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从作文立意出发,笔者在文中就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立意水平进行探讨。  
2016年年初,“供给侧改革”进入公众视线,逐渐成为热词。一年来,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国各地结合实际,把握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坚定推进各项改革,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新思路、新成果、新亮点不断涌现。  经济作为整个国家运转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如果出现问题,必会引发社会其他方面的问题。供给侧改革作为利国利民、改善经济运行状况的大事,关乎全局和
【摘要】从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四年,笔者根据将英文歌曲引入听力课堂的经验,从理论依据、歌曲选择、教学活动及对听力教学的积极作用四个方面浅析英文歌曲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英文歌曲;应用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际,交际的前提是“听得懂”。由于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对听力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学生的听力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听不懂英语,不知如何在听力材料中获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