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复习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旅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末临近,学生投入了紧张的复习之中,后进生被作业分数搞得垂头丧气,教师也不断抱怨复习太累人。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让学生轻装上阵,让自己轻松自在,是教师最应该思索与践行的问题。
  一、分层复习,各定目标,重振士气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不同的,为了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进步,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把班级学生分成优、中、学困三大组,分类做题,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复习的兴趣。其次是把复习目标进行分层,对三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基础最好的注重综合题,基础较好的注重提高题,基础差一些的注重基础题。第三,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如优等生的复习以自主梳理为主,结合教师的点拨;中等生的复习以小组合作为主,结合教师的讲解;学困生则以教师的辅导梳理为主,回忆再现学过的知识,并结合优生的帮助进行复习,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既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又让学有余力者有了用武之地,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第四,同时出示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三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分层练习:要求学困生完成基础题,只求一题一解;中等生除做上述题目外,再增做提高题;优等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做综合题,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层复习,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精选内容,变换形式,激发兴趣
  学生都喜欢求新求变,厌烦、排斥一成不变的形式。当学生在课堂上面无表情、精神不振时,我们不应指责学生不求上进,而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太因循守旧,复习内容是否太老生常谈,复习节奏是否太平铺直叙。
  复习时,知识庞杂,内容繁多,因此教师要精选复习内容,确定复习形式。在复习中选择一些恰当的,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唤起学生思维敏感,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施教,能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为此,我们择例时要做到“三性”:一是准确性,符合大纲和教材要求,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知识点;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一般而言,复习时应精选学生平时易漏缺的知识,易混淆的知识,带有关键性、规律性的知识,让学生将知识串成线,形成知识链。精选易混淆的知识,通过辨析比较,揭示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使知识纵向发展,横向扩散;精选平时漏缺的知识,能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完善认知结构。
  复习时,教师还应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自学(即学生自学教材,自己整理知识)、讨论(即全班共议、同桌相商、小组研究)、操作(即画图、测量实物、实验等)、竞赛(即百题无差错、限时计算比赛等),自编试题,相互评改,提高学生的兴趣,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编题前,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提出考核要点和赋分标准,让学生尽其所能出一份内容和形式较好的试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的试题集中后打乱顺序发给学生解答,收卷后谁出的试题让谁批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三、巧用方法,灵活训练,提高能力
  题海战,只会使老师和学生苦不堪言,吃力不讨好。教师复习时不要就事论事,墨守成规,要灵活地整合题型,巧用方法,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透,掌握得牢。教师指导复习时要做到四点:一是定调,给出复习提纲,让学生依纲复习,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给法,对复习方法给予具体指导,善于抓住重点组织复习;三是树靶,让学生对复习中的疑难问题展开辩论,审视真伪;四是立样,对辩论的结果给出明确的回答,澄清模糊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
  复习中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首先,训练的内容要活,要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进行训练,创造新的思维意境。其次,训练层次要活,要采取巩固训练、模仿训练、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等灵活方式。第三,训练形式要活,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选择最佳解题方法,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耐心引导,不断鼓励,保证效益
  知识的复习固然重要,但也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善于思考、勇于发言的习惯,勤学好问、敢于质疑的习惯,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及时检验的习惯,善于总结、及时应用的习惯。
  一到期末综合复习,学生的知识缺陷就暴露无遗了。教师恨铁不成钢,气不打一处来,批评、指责、埋怨当头淋下,学生就会信心顿失,产生厌学情绪,恶性循环。所以,教师的良好心态尤其重要。教师若能心平气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宽容与高要求并重,严与爱相结合,关注后进生的点滴收获与进步,耐心引导,随时督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教师成为一个思考者,思教材,思学生,思复习成效,那么学生的复习一定会是一次快乐之旅。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我国高职教育的起步时间较晚,在脱离学术型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找到发展自身特色的应用型教育路子。为了和学术型教育撇清关系,在探索中实践先行,实践步伐远远快于理论。于是,逐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教育理论更多应是学术型教育的产物,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似乎并不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在这种误解下,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较为滞后。  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近年开始出现,但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多集中在一些知名院校或研究所中
目的分析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及超声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
课堂教学管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警察式”,控制过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过分紧张,谨小慎微,这样的课堂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很守纪律,但实际上既不利于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另一种是“放羊式”,过于轻松,教师不善于管理课堂,纪律松弛,学生倒是“自由”了,可是课堂纪律混乱,既不利于教授知识,又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变性疾病,它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但其内在的联系尚不十分清楚.α-synuclein可能起到联系基因和环境因素在PD中的
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LTP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探讨视觉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机制和细胞机制.用低频刺激视皮层脑片Ⅳ层伴随突触后神经
研究高浓度钾和(或)谷氨酸对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connexin43(Cx43)表达的变化.结果:单独给予氯化钾(25 m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