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失控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对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失控原因的分析,提出施工阶段控制造价应采取的措施,为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目前,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着技术和经济相分离的状况。我从事工程造价工作十几年了,从做过的工程项目中所收集到的工程实例来看,结算超预算20%以上的情况普遍存在。
一、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工程造价增大的原因
1.合同条款欠严密。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是甲、乙双方当事人关于建设项目事宜依法订立的有关权利、义务的协议。该类合同包含:设計合同,监理合同、施工承包合同、材料、设备供销合同等等。施工合同、材料、设备供销合同都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三方面控制的主要依据。虽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有标准文本,但具体到每个特定的工程项目,还会有许多疏漏,常常引起工程价款结算纠纷。
2.施工组织设计欠优化。最优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是既方便施工,又能提高进度,同时又能降低施工成本,但这是我们的理想状态,永远都无法达到。其实施工方便和造价往往是矛盾的,承包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一般是从方便施工的角度出发,再加上监理工程师和甲方现场工程师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审核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很容易造工程造价加大,成本加大。
3.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管理混乱。竣工资料通常包括竣工图、结算书、有关签证及会议纪要、往来书信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竣工图必须要经现场监理和业主现场勘察核实是否跟实际施工状况一致,否则预算人员都是以施工图纸为依据来计算工程量。如某栋旧住宅楼的采暖管道改造工程,因为是属于小工程,发包方没有请设计单位设计图纸,而是让承包单位自行设计自行施工,承包商把所有管道的直径都加大了两号,发包方现场技术人员也未认真审查承包人出具的图纸,致使工程造价超过实际30%。
4.发包人盲目加快施工进度。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为了加快项目进度,早日建成投产,就盲目加快施工进度,但这样做常常会大大增加施工成本,如果发包人采取与合理工期相差甚远的的工期,承包人就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承包人必定要对发包人进行工期索赔,从而加大工程造价。
二、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加大的原因,现提出以下措施。
1.制定严密的合同条款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跟踪与管理。合同对工期、进度、安全、付款、承包范围、合同价款结算方面一定要做到科学性,应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不给合同留活口,以防承包商钻合同的漏洞,增加承包商的索赔。在国际惯例中,业主常常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公司编制严密的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对承包商的制约条款几乎达到无所不包的地步。
2、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
(1)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应考虑全局,抓住主要矛盾,遇见薄弱环节,实事求是地做好施工全过程的合理安排。实际编制的过程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
1)重视施工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
2)进度计划安排上的均衡原则。
3)作业的高效性。
4)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
5)施工技术以提高经济效益,简化工序为原则。
(2)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应先建立技术经济分析指标体系,灵活运用定性方法和有针对性地应用定量方法,对各种施工方案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对比评价,最后选定最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即项目投资最合理的方案。
3. 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和索赔的管理。竣工资料通常包括竣工图、结算书、有关签证及会议纪要、往来书信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竣工图必须要经现场监理或业主现场勘察核实是否跟实际施工状况一致,以保证造价人员有真实可靠的依据计算工程量,因为无论是建设方结算人员还是社会造价咨询公司的结算人员,都是以竣工图纸为依据来核实工程量。上面举到的例子,职果是发包方的现场技术人员认真核对承包方出的施工图纸与实物的差异,就不会导致工程造价与实际相差甚远的结果。
4、正确处理工期、质量、造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1)合理、实是求是地确定项目建设的实施目标。一般来说,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目标往往是项目建设的短工期、低造价和高质量。项目建设目标的理想状态是同时达到最短工期、最低造价和最高质量,但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由项目的三大目标组成的目标系统,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变化,都势必引起另外两个目标的变化。因此,在制定项目建设目标时,应该先对各种客观因素和执行人可以采取的可能行动及这些行动的可能后果进行综合研究,实是求是地确定一套切合实际的衡量准则,经过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制定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
(2)正确处理工期与造价的关系。缩短施工工期,可以降低施工企业的固定成本,有益于降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但是,如果采用赶工的方法缩短工期,便需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施工机械,需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措施,因而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就会增加,加大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3)正确处理质量与造价的关系。工程质量是指竣工的工程应当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要求的特性。工程质量标准是从工程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五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的。在工程建设中,只有质量合乎要求的工程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才能发挥投资效果。控制工程造价必须贯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把降低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整个建设过程的每项工作中去。
1)深入分析工程的功能,合理确定质量标准。
2)择优选用施工方案。
3)降低质量成本。
5.做好市场材料及设备的询价,建立询价体系。建设工程的材料及设备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以上,显然控制材料成本是控制施工阶段造价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企业应系统关注机构公布的价格,与社会咨询机构保持联系,还要进一步建立与商家及厂家的经济往来关系,寻找物美价廉的产品;其次,要控制材料的采购单价,还应在系统价格的基础上,定期绘制主要材料的时间——价格曲线图,分析材料的周期变化规律,结合技术曲线的分析及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委托人的通货膨胀及通货收缩状态,研究判断不同地区、不同材料的短期及中期走向,在参照价格信息的基础上,增加理性分析的因素,把握材料的走向趋势,将其分析成果应用在开发生产中。
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与每个岗位人员息息相关,要想合理降低建设工程的工程造价,除去施工技术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外,其他方面只要求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基础岗位工作做好,就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目前,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着技术和经济相分离的状况。我从事工程造价工作十几年了,从做过的工程项目中所收集到的工程实例来看,结算超预算20%以上的情况普遍存在。
一、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工程造价增大的原因
1.合同条款欠严密。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是甲、乙双方当事人关于建设项目事宜依法订立的有关权利、义务的协议。该类合同包含:设計合同,监理合同、施工承包合同、材料、设备供销合同等等。施工合同、材料、设备供销合同都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三方面控制的主要依据。虽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有标准文本,但具体到每个特定的工程项目,还会有许多疏漏,常常引起工程价款结算纠纷。
2.施工组织设计欠优化。最优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是既方便施工,又能提高进度,同时又能降低施工成本,但这是我们的理想状态,永远都无法达到。其实施工方便和造价往往是矛盾的,承包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一般是从方便施工的角度出发,再加上监理工程师和甲方现场工程师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审核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很容易造工程造价加大,成本加大。
3.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管理混乱。竣工资料通常包括竣工图、结算书、有关签证及会议纪要、往来书信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竣工图必须要经现场监理和业主现场勘察核实是否跟实际施工状况一致,否则预算人员都是以施工图纸为依据来计算工程量。如某栋旧住宅楼的采暖管道改造工程,因为是属于小工程,发包方没有请设计单位设计图纸,而是让承包单位自行设计自行施工,承包商把所有管道的直径都加大了两号,发包方现场技术人员也未认真审查承包人出具的图纸,致使工程造价超过实际30%。
4.发包人盲目加快施工进度。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为了加快项目进度,早日建成投产,就盲目加快施工进度,但这样做常常会大大增加施工成本,如果发包人采取与合理工期相差甚远的的工期,承包人就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承包人必定要对发包人进行工期索赔,从而加大工程造价。
二、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加大的原因,现提出以下措施。
1.制定严密的合同条款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跟踪与管理。合同对工期、进度、安全、付款、承包范围、合同价款结算方面一定要做到科学性,应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不给合同留活口,以防承包商钻合同的漏洞,增加承包商的索赔。在国际惯例中,业主常常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公司编制严密的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对承包商的制约条款几乎达到无所不包的地步。
2、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
(1)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应考虑全局,抓住主要矛盾,遇见薄弱环节,实事求是地做好施工全过程的合理安排。实际编制的过程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
1)重视施工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
2)进度计划安排上的均衡原则。
3)作业的高效性。
4)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
5)施工技术以提高经济效益,简化工序为原则。
(2)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应先建立技术经济分析指标体系,灵活运用定性方法和有针对性地应用定量方法,对各种施工方案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对比评价,最后选定最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即项目投资最合理的方案。
3. 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和索赔的管理。竣工资料通常包括竣工图、结算书、有关签证及会议纪要、往来书信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竣工图必须要经现场监理或业主现场勘察核实是否跟实际施工状况一致,以保证造价人员有真实可靠的依据计算工程量,因为无论是建设方结算人员还是社会造价咨询公司的结算人员,都是以竣工图纸为依据来核实工程量。上面举到的例子,职果是发包方的现场技术人员认真核对承包方出的施工图纸与实物的差异,就不会导致工程造价与实际相差甚远的结果。
4、正确处理工期、质量、造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1)合理、实是求是地确定项目建设的实施目标。一般来说,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目标往往是项目建设的短工期、低造价和高质量。项目建设目标的理想状态是同时达到最短工期、最低造价和最高质量,但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由项目的三大目标组成的目标系统,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变化,都势必引起另外两个目标的变化。因此,在制定项目建设目标时,应该先对各种客观因素和执行人可以采取的可能行动及这些行动的可能后果进行综合研究,实是求是地确定一套切合实际的衡量准则,经过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制定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
(2)正确处理工期与造价的关系。缩短施工工期,可以降低施工企业的固定成本,有益于降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但是,如果采用赶工的方法缩短工期,便需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施工机械,需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措施,因而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就会增加,加大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3)正确处理质量与造价的关系。工程质量是指竣工的工程应当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要求的特性。工程质量标准是从工程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五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的。在工程建设中,只有质量合乎要求的工程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才能发挥投资效果。控制工程造价必须贯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把降低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整个建设过程的每项工作中去。
1)深入分析工程的功能,合理确定质量标准。
2)择优选用施工方案。
3)降低质量成本。
5.做好市场材料及设备的询价,建立询价体系。建设工程的材料及设备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以上,显然控制材料成本是控制施工阶段造价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企业应系统关注机构公布的价格,与社会咨询机构保持联系,还要进一步建立与商家及厂家的经济往来关系,寻找物美价廉的产品;其次,要控制材料的采购单价,还应在系统价格的基础上,定期绘制主要材料的时间——价格曲线图,分析材料的周期变化规律,结合技术曲线的分析及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委托人的通货膨胀及通货收缩状态,研究判断不同地区、不同材料的短期及中期走向,在参照价格信息的基础上,增加理性分析的因素,把握材料的走向趋势,将其分析成果应用在开发生产中。
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与每个岗位人员息息相关,要想合理降低建设工程的工程造价,除去施工技术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外,其他方面只要求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基础岗位工作做好,就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