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粒香型中籼水稻新品种永丰806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l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永丰806是由合肥市永乐水稻研究所联合安徽肥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五山丝苗与旱优73(F2)杂交,采用无融合技术,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香型水稻品种。2018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418.8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0.85%;2019年区域试验平均产9672.75kg/hm2,较对照品种减产2.79%。2020年生產试验产量8681.25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产3.92%。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优点,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水稻;永丰806;高产优质;选育;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016-02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落实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因而优质高产的品种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目前籼稻品种选育目标已由高产转向髙产与优质并重,让国民不但吃的饱还要吃的好。合肥市永乐水稻研究所、安徽肥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籼稻育种课题组针对安徽籼稻区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和生产上对优质稻品种的需求,通过分析育种亲本的特征特性,选用广适性高产品种五山丝苗与旱优73(F2) 杂交,采用无融合技术,经多年系谱选育,成功选育了香型中籼水稻新品种永丰806,2020年在安徽省第二届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品中荣获金奖,并于2020年通过了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初步审定。2018年11月6日申请国家农作物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83615.7;申请公告日:2019-01-01),该品种做饭闻到香、入口有嚼劲、回味甜更香;米饭不回生,剩饭味长香,炒饭不粘粒,吃后被人想、商品性好,深受广大农户欢迎和消费者青睐。
  1 选育方法及经过
  永丰806于2011年冬在三亚用五山丝苗变异株作母本,旱优73F2优良单株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杂交种子9粒。2011年正季在合肥种植F1单株7株,收300克;2012年冬季在海南种植F2代1000株,混收种子500株;2012年正季在合肥种植F3代2000株,入选50单株;2013年冬季在三亚种植F4代50株系,入选50个单株;2013年正季在合肥种植F5代50株系,收获15个单株;2014年冬季在三亚种植F6代株系15个,入选8株;2014年夏季在合肥种植F7代8个株系,入选7株;2015年在合肥种植F9代7个株系,选出17个单株,其中006号单株优势突出。2016年、2017年在安徽多点试种表现出整齐一致、适应性强、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等优点。2018年以未来丝苗名称参加安徽未来科企联合体水稻新品种试验。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步审定,定名为永丰806。
  2 产量表现
  2018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418.8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0.85%(未显著);2019年区域试验平均产9672.75kg/hm2,较对照品种减产2.79%(未显著)。2020年生产试验产量8681.25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产3.92%(表1)。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中籼常规水稻品种。2018年、2019年2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4.5cm,有效穗244.5万个/hm2,每穗总粒数207.4粒,结实率82.8%,千粒重23.9g。全生育期为126.6d,与对照品种(五优308)熟期相当。
  3.2 米质 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糙米率80.2%,精米率72%,整精米率56.5%,粒长6.5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8%,垩白度1.2%,直链淀粉含量15.3%,胶稠度8.2mm,碱消值6.4级,透明度1级,稻米品质达部标二等优质米标准。米饭清香浓郁、油润柔软、食味品质好、冷饭不回生。
  3.3 抗性表现 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8年中感稻瘟病(综合抗指5.8),中感稻曲病(病穗率7.5%),感白叶枯病;2019年中感稻瘟病(综合抗指5.8),中抗稻曲病(病穗率4.0%)中感白叶枯病。
  3.4 适宜种植区 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播种前晒种1~2d,用浸种灵浸种48h;5月15日至6月初播种,播种量300kg/hm2左右,大田用种量450kg/hm2,秧龄25~28d。
  4.2 适期移栽,合理密植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肥力状况,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一般栽插密度22.5~30.0万穴/hm2,每穴2~3种子苗;确保有效穗数为244.5万个/hm2。
  4.3 科学施肥,合理灌溉 釆取“控氮、减磷、增钾和补缺素”的施肥原则。改变“只重视基藥肥,不重视穗肥”的传统做法,采用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后期严控氮肥的施肥方法。在中等肥力土壤,施25%水稻专用复混肥525kg/hm2作底肥,栽后5~7d结合施用除草剂,追施尿素112.5kg/hm2,幼穗分化初期施氯化钾112.5~150kg/hm2,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施用时应看苗情和天气条件,如果苗长势旺或阴雨天气多,应酌情施用保花肥。此外,还应掌握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规律,为其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做到浅水栽秧,深水护苗活棵,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成熟时做到秆青籽黄;
  4.4 综合防治,确保丰收 根据各种植区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适时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在稻瘟病高发区,分藥盛期和抽穗期间建议用三环唑、稻瘟灵等混配防治稻瘟病2~3次,同时用50%吡蚜酮防治稻飞虱2次;孕穗-破口期间,建议用井冈霉素、戊唑醇等混配防治稻曲病1~2次。注意前期对稻蓟马、中期螟虫和后期纹枯病的防治,最后适时收割,确保丰产增收。
  参考文献
  [1]董人璋,耿燕.申广颖.稻米香味的研究与发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0(1):58-59.
  [2]朱振华,袁平荣,刘慰华,等.长粒香型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云粳3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安徽农业科学[J].2016,44(3):27-28.
  [3]孟昭河,黄少锋,张莉萍,等.水稻新品种空育131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2(5):2829.
  (责编:王慧晴)
其他文献
语文的学习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基于农村小学的教学模 式太过于固定,学生无法有效的进行自主思维的拓展,学生的学习兴
黄酮类金属配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和药理活性。通过木犀草素及其铜配合物与DPPH·、·OH、O2·-作用,探讨木犀草素及其铜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铜配合物较木犀草素对·O
摘 要:该文利用丹阳市气象局1981—2020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丹阳市春季茶树生长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气象灾害;根据这些灾害的特性,建立了各自的判别指标;利用冻害隶属函数,重点分析了早春低温冻害对春茶生产的影响;同时,对各种气象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关键词:春茶生产;气象灾害;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