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Chinglish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ok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式英语作为一种主要由于汉语语言、文化及其思维干扰引起的错误,不仅仅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中常常出现,在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和运用过程尤其是口语中亦然。这些中式英语表现形式各异,不仅影响了英语专业的教学效果,而且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在Chinglish错误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之上,应用中介语与石化理论,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出现中式英语的成因。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口语 Chinglish 表现 成因
  
  一、引言
  
  关于什么是中式英语,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了不同的定义:
  早在1980年,英语界的前辈葛传椝先生就指出:“各国有各国的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如科举(imperial examinations)、四书(Four Books)、八股文(eight-legged essay)等。葛先生认为,上述英语不是英语本族人的惯用词语,应当称作“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中式英语”是介于中国学习者的不规范语言与规范目的语之间的“中间语言”(inter-language),即旧时人们常说的“洋径滨”英语(pidgin)。
  中式英语是受中文干扰的讲话或写作。一些句子可以把中文词句或多或少地逐字逐句翻译过来,中式英语的语法也许正确,但是在选择单词或词组以及表达方式方面不符合标准英语的用法。虽然理解可能不是问题,但是中式英语是不能被接受的(邓炎昌,1989)。
  中式英语是畸形的、混合的语言,既不是英语,也不是中文,但可能被形容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Joan Pinkham,2003)。
  从以上列举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式英语(Chinglish)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由于受母语及其文化和交际习惯的干扰,出现的不符合规范英语表达方式或是交际方式的英语。它是有别于“中国英语”的。前者影响正常的英语交际,绝不可以成为英语学习者的目的语。而后者,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表达中国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特有的事物,是有益传播中国文化、而又能被规范英语操持者所接受的英语,是“洋为中用”的典型范例。为进一步了解中式英语,笔者以一二三年级英语师范和非师范专业学生为对象,在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总结出了中式英语在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同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
  
  二、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下面就从词汇、句法及习惯表达等方面来分析中式英语的几种表现形式。
  1.词汇层面上的中式英语分析
  词汇层面的中式英语主要表现在冗赘、搭配不当、词序倒置及用词不当这些方面。
  1.1冗赘
  冗赘即指过多使用一些不必要的词语,或者是重复使用一些相近的词语或短语。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在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这种词汇冗赘现象很常见。这种在外国人看来无足轻重的词语却是中式英语的标志(Pinkham,2003)。由于学生常忽视句中的某些成分已包括或涵盖了那类多余词汇的意思,或者不能清楚地明白和理解英语单词或短语意思,因此导致用词冗赘的中式英语。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英语专业学生也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如:在单选题中,“成功完成”的表达有多达91%的学生选的是“successful accomplishment”而正确答案“accomplishment”则很少有人选择。
  同样,在判断题中,“保护环境的根本是制止环境污染”的英文表达“It is essential to control environment pollution so a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竟然有高达87%的学生认为是正确的。而事实上,前面的那个“environment”是多余的,这在地道的英语表达中是绝不会出现的现象。
  其他如“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的惯常表达“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应该删除“the pace of”,因为“accelerate”本身就意味着加快步伐。
  而“I can’t afford to buy a computer for the time being”也是冗杂的,因为“afford”本身就有买得起的意思。
  1.2搭配不当
  中国学生在英语口语中,经常出现搭配不当现象。产生词语搭配不当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忽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语搭配的差异,直接用汉语套用英语所致。比如,中国人会说“receive the telephone”,“crowded traffic”,“deep sleep”,“open a check”等,而地道的英语是“answer the telephone”,“busy/heavy traffic”,“sound sleep”,“write out/make out a check”。同样地,笔者在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对类似问题的忽略。
  如:问卷中笔者根据广告词“面色红润万人迷”出的题目“‘面色红润’怎么表达?”在答案“she has a red complex”,“she has a pink complex”和“she has a ruby complex”中,82%的学生在前两个答案中进行选择,却不知道这根本不符合地道英语的搭配规则。
  另外,在“学习知识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这一题中,89%的学生选择的是“Studying/Learning knowledge is the main task of college students.”而正确答案“Acquiring knowledge is the main task of college students.”却只有11%的学生选择。
  1.3词序倒置
  英汉两种语言中,很多词语的表达顺序是相反的。而很多中国学生常常忽略这种差别,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下意识地就犯了中式英语错误。如我们应该说food and clothing(温饱),agriculture and industry(工农业),young and old(老少),old and new(新旧),bride and bridegroom(新郎新娘),而不应该说clothing and food,industry and agriculture,old and young,new and old,bridegroom and bride等。
  在问卷中的判断题第九题,“高新技术产业”的表达是“high and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gion”,有多达93%的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认为这种表达是正确的。而事实上,前面两个形容调换位置后才是地道的英语表达。
  1.4用词不当
  一词多义是英语和汉语共同的特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中国学生往往从中文的角度思考,不考虑其语言环境,结果就产生了中式英语。词语的误用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不能不给予密切的注意。
  笔者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选择题第18题考了英语专业学生“他食言了”的英语表达方式,统计发现,有高达95%的学生选的竟然是B答案“He ate his words.”而选择正确答案“He broke his words.”的学生则寥寥无几。事实上,说话人想说“食言”,但是用eat这个动词是错误的,因为eat one’ s words不是“食言”,而是“收回所说的话”。
  另外,像“They are easy to make mistakes in doing so.”,“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is set up on the base of the proposition of four dimensions.”等表达中均存在用词不当的中式英语错误。
  2.句法层面上的中式英语分析
  句法层面的中式英语主要表现在状语前置、否定前置此类语序问题及形式主语或宾语使用问题上。
  2.1状语前置
  由于受汉语句法的影响,中国学生在造句的时候,容易按照汉语思维将状语前置,这样的例子在口语表达中不胜枚举。
  选择题第13题“昨天我在街上看到一只老虎”的英文表达有高达93%的学生选择A答案或者B答案:“Yesterday I saw a tiger in the street.”或者“In the street I saw a tiger yesterday.”而真正地道的表达应该是将时间和地点状语都后置:“I saw a tiger in the street yesterday.”
  判断题第3题将“晚饭后他散了步”的英文表达写成“After supper he went out for a walk.”,竟然也有80%的学生认为是正确的。
  以上都是没有对汉语和英语的句式结构差异有一个明晰准确的认识造成的。
  2.2否定前置
  在英文表达过程中,否定前置对中国学生来说,可谓一个难点。问卷判断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问题:“我想我不能按时完成这项任务”的表达是“I think I can’t finish the task on time.”,也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把它当做正确的表达。
  2.3形式主语/形式宾语
  这个结构在英文表达中尤为重要,是英语语言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中国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比如在选择题第7题,“学习英语不容易”的英文表达,有多达76%的学生选择的是“To learn English is not easy/English is not easy to learn.”,而正确的表达其实应该是“It is not easy to learn English.”。
  其实很多学生过后很容易发现这样的表达是错误的,但在表达过程中下意识地就犯了。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瓶颈。
  3.习惯表达中的中式英语分析
  在修辞、谚语等习惯表达中,中国学生最容易犯Chinglish错误,因为这是受汉语影响最根深蒂固的一种情况。
  笔者从问卷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红茶”的表达有67%的学生选择的是“red/brown tea”,而选正确答案“black tea”只占极小比例。其他的错误有:
  think three times before action/think before action(think twice before action——三思而后行)
  Eight in ten he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her./Nine in ten he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her.(Ten to one he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her.——十有八九他是爱上她了。)
  four Asian lions/four Asian dragons(four Asian tigers——亚洲四小龙)
  He is as stupid as a pig.(He is as stupid as a goose.——他蠢得像头猪)
  She is beautiful as a/an swan/angel and lots of boys chase her.(She is as beautiful as Helen and lots of boys chase her.——她很美,受到很多男生的追求。)
  Today is Friday.(It is Friday.——今天星期五。)
  这样的例子在调查问卷中举不胜举,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4.富于中国特色的中式英语
  其实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英语我们可以将之归到“中国英语”里头去,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中介语来看待,但事实上,它也是一种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不地道的英语。
  如判断题中的“laid-off workers”(下岗工人),“one country,two systems”(一国两制),“eight honors and eight shames”(八荣八耻)。在这些题目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上述表达是正确的。
  
  三、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
  
  中式英语首先是由于母语习惯的干扰,如语音、词汇、语义、短语、习语、典故、句法规则、篇章结构和文本风格的影响;其次是汉语的交际方式、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准则的钳制。因此,中式英语即可理解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当中由于受母语汉语及其特有的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干扰而产生的中介语,属于二语习得研究的范畴。
  谈到二语习得理论,我们必须得引入两个理论——中介语(interlanguage)和石化(fossilization),前者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把母语语言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运用母语语言规则简化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的产物。后者则指学习者在中介语连续体尚未达到目标语状态时便停止发展,某些语言错误已作为一种语言习惯固定下来,进一步学习也无法改变(Larry Selinker,1972)。石化的中介语对语言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在外语教学中,中国学生在语言输出过程中,语言因为母语干扰而石化的现象最为普遍(Rod Ellis,2000)。毫无疑问,这些因为汉语言及其文化与思维的影响而导致的中式英语都可理解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习得中产生的中介语,并由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引起。
  从上文可以看出,中式英语主要是由于中国学生受母语干扰,运用不正当的学习和交际策略产生的,尽管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很多人还是不能通达英语目的地。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应对学习者中介语及其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手段,防止二语学习者中介语出现石化现象,这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中国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要对这种错误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对以后的交际活动造成不便,同时应积极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在下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着重深入英语教学,尤其是外院英语角和文化交流团等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中式英语,总结出克服中式英语的方法和对策,以期为外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Ellis,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Joan Pinkham.中式英语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Larry,A.Samova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Third edition),2002.
  [5]Pinkham,J.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8.
  [6]Selinker,L.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1992.
  [7]曹淑萍.从中介语石化的成因谈高职外语教学对策[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5.
  [8]戴炜栋.蔡龙权.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9).
  [9]林绪肃.大学生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华中示范大学,2008,(8).
  [10]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
  
  此论文为吉首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资助成果,项目编号:JSU-CX-2008-04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有着独特的学习和心理特点,本文以宿迁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例,从对本专业的了解、学习策略、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对待专四专八的态度就业前景等六个方面对本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状况与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全面系统地了解本三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利于教学。  关键词: 本三英语专业 学习状况 调查与研究    一、引言  宿迁学院等本三学院的飞速发展衍生出一
摘 要: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倡导“创设情境、合作交流、体验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本文作者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确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作者以数学课堂的若干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反思。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思维 教学片段 反思    如今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课堂中,“创设情境、合作交流、体验活动”等做法使数学课堂异常“热闹”起来。但在“热闹”的背后,是否
一、案例背景  曾几何时,课题满天飞,学者型教师遍地走。一时之间,似乎凡学校必课题,凡课题必科研,凡科研必学者,而实际上却是:  学非所教,教非所学;研非所用,用非所研。——有专家如是说。  科研有什么用?每天上课、批作业都来不及,哪有时间搞科研?——有教师如是说。  其实不难发现,我们的教科研已经误入歧途。原本为了提升教师文化素养而进行的课题和科研,因为与教学的严重脱节,而成为教师的沉重负担。但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处在探索期,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我们努力找寻一条既秉承传统精粹又体现崭新理念的课改之路。其中,简约、扎实、开放的课堂教学成了许多数学教师所追求的方向。我有幸聆听了区内一位名师执教的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堂课呈现出了高度凝练的简约,但简约并不等于简单。下面我就选取几个片断阐述简约背后的“不简单”。  一、导入新课,简单有效  本节课显示出了教师较高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尤其是导
摘要: 在日语中,表示“目的”的说法有很多,例如“ために、ように、には、に”等。本文从三个方面对“ために”和“ように”表示目的时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加以总结。同时,在进行调查的同时,指出了这两个词的特殊使用方法。  关键词: ためにように比较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作为表意文字被我们所熟知并且每天都使用的汉字,与单纯表示读音的英语、德语等,首先在语言体系上就存在着差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实意义和现状,在此基础上,以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现状 任务型教学 对策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意义与现状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是顺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发展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满足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在大学阶段大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打破传统的英语学习中“哑巴
摘 要: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英语学习网站的开发和制作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建构主义自主学习理论为依据,以培养学生个性化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探讨了“英语在线”网站的技术基础和内容设计,通过实际调查,设计并实现本网站的运行。这是对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一次实践,是一次颇具价值的探索,本网站的设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以后数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对文科班的学生而言数学显得尤其重要。文科班的学生进入高三复习后,出现了诸多问题。而高考命题更加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这样既注意全面,又突出重点,同时注重知识内在联系和中学数学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应从鼓励、树立信心入手,通过对教材、考纲的完全解读,立足规范、减少失分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复习的成功。  关键词: 高
新学期伊始,学校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学年,一批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一拨新学生升入初三年级。这时,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第一节课,而对学生来说,最盼望的也是第一节课。那么教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呢?我认为,对于初中化学的第一节课,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开场白——为自己设计一个精彩的亮相    师生见面,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对于自己的亮相一定要精心设计,力图给学
摘 要: 拥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对“幸福”一词的理解有着天壤之别。本文通过赏析作家毕淑敏《提醒幸福》一文,忠告人们领悟作家的提醒,要学会调整好心态,在对平凡生活的深邃体验中去感悟幸福。  关键词: 《提醒幸福》 幸福珍惜 享受    作家毕淑敏以其独特的视角呼吁人们应当普遍关注往往容易忽略的话题——幸福。《提醒幸福》话语中肯,语重心长,每读一遍都如沐春风、如浴春雨,一种新的感悟便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