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监测结果的小学生课外补习现状分析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补习是指为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而进行的正规学校教育以外的补充性教育活动,也被称为“影子”教育。
  近几年,我国义务教育大力推行减负政策,中小学校提前放学,学生课后作业大幅减少,导致大量家庭和学生加入课外补习大军,学生竞争从校内蔓延到校外。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补习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学生参加补习规模已经超过1.37亿人次。面对如此大投入和大规模的补习现状,人们不禁要问,课外补习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为了探究小学生课外补习现状和人群特征,以及课外补习对学生身心成长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18年苏州市四市(区)五年级学生学业质量及相关因素监测数据,展开深入分析研究,以期为政府规范补习市场、维护教育公平,为学校更好地开展教学、提升教育质量,为家庭正确看待“补习热”、理性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8年苏州市四市(区)五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6月实施,覆盖苏州市4个市(区)范围内全部小学(不含特教),采用学科抽测和相关因素全测的方式采集样本,共有189所小学的47399名学生参加监测。经过数据筛选和处理,采集有效数据46975份,有效回收率99.11%。
  2.变量测量
  除了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时间、补习原因以及补习类型外,本研究涉及的变量还包括学生性别、是否独生、户籍所在地、学校性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业成绩、课业负担感受。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并对相应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处理。
  研究结果
  1.课外补习的基本情况
  (1)超四成学生参加课外补习
  数据统计发现,五年级学生中有40.99%的人参加课外补习班。其中,15.85%的学生每周参加辅导班时间在2小时以内,有25.15%的学生每周参加辅导班时间在2小时以上(详见表1)。可见,苏州市的小学阶段补习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2)超六成的学生补习原因为“自己希望参加”
  数据统计发现,超六成学生补习原因为“自己希望参加”,“父母希望参加”占比为35.75%,“老师要求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例只占2.26%(详见表2)。可见,学生主动要求参加课外补习的人数居多。
  (3)近一半的学生补习类型为“参加提高班”
  数据统计发现,学生的课外补习类型中,选择“上提高班”的占49.65%,选择“上新课”的占26.37%,选择“补习旧课”的占23.99%(详见表3)。可见,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拔高”,其次是为了提前学习新课程知识。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参加补习不是为了补短腿,而是为了“拔高”和“超前学习”,这样可能会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进度。
  2.课外补习的人群特征
  从不同类别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情况来看,女生参加补习人数占比高于男生0.48%;独生子女占比高于非独生子女13.50%;苏州市户籍学生占比高于非苏州市户籍学生19.78%;民办非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占比高于公办学校学生22.68%,公办学校学生占比高于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学生28.28%;高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占比高于中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23.18%,中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占比高于低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21.38%(详见表4)。
  导致独生子女、非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以及高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概率更高的原因可能是,这几类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较小,更加能够承担子女课外补习的费用。也说明,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子女参加课外补习的几率越大。方晨晨、胡咏梅等人的研究发现课外补习对于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这一现状可能加重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在发展结果上的差异,带来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3.学生学业成绩越高,越倾向于参加课外补习
  按照统计学上的一般划分标准,将学业成绩排前27%的学生群体划为高分组,排后27%的学生群体划为低分组,中间46%的学生群体划为中分组。计算三组学生群体内部各个补习时间的人数比例,结果显示:高分组学生中参加补习的人数占比最高,中分组次之,低分组最低,且呈现出“得分越高,补习时间越长”的趋势。也就是说,学生学业成绩越高,越倾向于参加课外补习(详见表5)。
  4.参加课外补习时间越长,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越重
  计算不同补习情况的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值,结果显示:除了每周补习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小于未参加补习的学生外,其他几个时间段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均大于未参加补习的学生,并且补习时间越长,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越重。总体来看,未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值(1.61)低于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值(1.68)。可見,课外补习已经成为学生课业负担感受过重的原因之一,且呈现出“随着补习时间的增长,课业负担感受逐渐加重”的趋势。(详见表6)
  对策与建议
  课外补习虽然能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却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感受,还可能干扰学校课程安排和教师教学计划。因此,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避免过度补习对小学生学习和成长带来的消极影响。
  1.从政府层面,要严格规范补习市场,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首先,政府应完善教育培训市场法律法规,适时开展督导检查,正确引导、规范和管理课外补习机构,使其在补习内容、补习时间、补习方式等方面保持适度;其次,严禁公立学校在职教师在课外补习机构兼职,扩大教师工资的财政投入、增加教师收益,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以保障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再次,政府应加大对薄弱学校(尤其是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投入,努力缩小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促进教育教学公平。
  2.从学校层面,要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首先,学校要对课外补习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真正原因和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和家长给予恰当有效的引导;其次,学校应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改进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学校里实现知识获取;再次,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学习援助,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各种提升平台和机会。
  3.从家长层面,要理性看待、切忌盲目,合理安排孩子补习
  对于是否参加课外补习这一问题,学生和家长应该保持理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做到不盲目补习、不超负担补习,更不攀比补习。如果家长出于理性的考虑,决定让孩子参加课外补习,时间也不应当过长,过长的课外补习时间,不仅会影响学生睡眠状况和视力水平,更会增加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注: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初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E-a/2016/04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课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科学意识和技术能力,怎么和金融创业扯上关系了?萌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开展一场“融资”活动的想法时,我的内心也在不停打鼓。然而,我并不是要将学生带向金融领域,而是想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们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形成项目合作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往往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学习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活动。学生会自主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与合作。通过课堂巡视和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
约十年前,青浦新课堂实验项目启动,为了更真实地了解课堂,项目组曾经进行了大范围的课堂观察研究。从这些课堂观察研究中发现:(1)虽然新课程强调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也有让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但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囿于时间和进度,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科核心概念没有真正理解,深度学习并没有发生。(2)班级教学中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已知”“能知”“迷思”“潜能”区不同,教师应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
【摘 要】智慧校园建设首要的实质,是构建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环境。新型学习环境的构建主要体现在时空环境、介质环境和人际环境三个方面。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课程教学的重构,需要从碎片化资源建设走向课程化资源建设、从实体空间教学走向混合空间教学、从课程教学的分离走向课程教学的一体化。智慧校园建设的动力是教师能力的重构,新型的课程开发能力、新型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实现课程教学一体化变革的动力源。  【
从以前的学校计算机房,到现在越来越多智慧校园的建设,技术设备在学校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如何管理和规范学生的技术使用,使技术、设备和资源应用聚焦在学习上,是旧问题,也是新挑战。本文从荷兰海牙美国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学段信息化设备使用条例的分析中,思考规范对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意义;并通过与国内中小学计算机房使用规则的比较,透视管理、规范与技术素养培育的价值关系,期待更多学校在信息化设备使用规范的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以“幸福的,不一样的未来学校”作为愿景。自2009年建校以来,持续探索满足学生21世纪技能发展的未来学习样态,制定了2009年至2035年阶段性建设目标。2009年至2015年:明确定位,发展特色;2015年至2021年:完善建制,科研强校;2021年至2035年:依托新动能,谋取新发展。其中,学校发展特色即以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引领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学校实践。这是西山学校作为“未来
朱 军  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开发区学科带头人。先后获得通州市骨干教师、通州市政府记三等功、开发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  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始建于1900年,校园风景优美,环境雅致。学校师生在朱军校长的领导下,以“办有质量的理想学校”为目标,围绕“教育即成长”架构教育理念体系,秉持“让每一位师生收获成长走向成功”的教育信仰,不断完善教育工作机制
【摘 要】物理抽象概念的表示以及理想的物理实验环境的模拟,一直是中学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一些抽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难以准确地想象天体运行的规律。而虚拟现实以其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的特点,能够准确模拟虚拟的“理想环境”,形象地表示抽象的概念,并能让学生与实验对象进行交互,以解决传统物理课堂中情境性、沉浸感、互动性不强的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三体运动”VR教学软件,并通过在实践中应用该软件,探
【摘 要】跨学科教学是中小学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的新尝试,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根据已有的教学和研究,跨学科教学的根本仍是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本文基于依山郡小学四年级的“忙趁东风放纸鸢”跨学科主题教学情况,探寻关于跨学科教学的主题性、发展性、系统性,以及对儿童发展本身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主要特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
网络学习环境是指以局域网或互联网资源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建立本地网或位于国际互联网中的主题学习网站,赋予学习者以明确的方向,引导学习者产生一个有趣且可行的任务,并提供必需的、能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现代教育所需。教师要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转变观念,投身于网络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网络思想,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网络环
【摘 要】文章以“情境学习模型”和“6P模型”为切入点,探讨了交互式学习单作为中介性学习工具在连接参观者与资源信息中的重要性,继而立足于信息技术环境,以大同市博物馆“沧桑代地”展厅为例,在基于APP的基础上对交互式学习单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关键词】交互式学习单;博物馆学习;APP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