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背离教育本质国际教育更契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20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一所在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成为标杆的私立学校,为何要在三年前转型成为一所国际化学校?转型的背后又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在支撑着它?
  “我们国内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被大家所看好,尽管在实行教育改革,但步幅非常小。国际化学校,从回归教育的本质上讲,已经远远领先于公立学校。”说出这番话的,是北京市力迈外国语学校校长刘学言。
  透过力迈外国语学校招生咨询办公室的玻璃窗,《留学》记者看到几个十来岁的孩子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高尔夫球的挥杆动作。穿过校园教学区,卡文特美国学校教室里的孩子正在跟外教老师进行课堂互动;在国际小学部的走廊上,学生们正在热闹地追逐游戏。
  从应试教育转型国际教育
  从民办国内教育体系的北京力迈学校,到走国际化教育道路的力迈外国语学校,这所私立学校曾有一段波澜起伏的经历。
  据刘学言介绍,20世纪90年代,作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改实验基地,北京市力迈学校是北京市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私立学校的一个标杆。当时这所学校,收费最高,教师的收入水平最高,学生人数在私立学校里算是最多的。“那个时候,很多国家领导人、很多名人,都争着把孩子往这里送。”刘学言告诉《留学》,这所学校就是力迈外国语学校的前身。
  2003年,北京市力迈学校的主办方作为优质教育资源被引进朝阳区,成为附近住宅小区的配套学校,为该片区的学生提供义务教育服务。落地后,学校取名为北京市亚奥学校,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几个学段的所有教育过程。
  “我是2010年底来到亚奥学校。当时,亚奥学校小学的语数外全区抽测拿过前三名;第一届中考毕业生有25%进入北京四中、八十中等市级重点高中,12.5%的学生进入区级以上的重点中学,其余学生全部升入高中。按理说挺好的吧,可是学校并没出现门庭若市,家长趋之若鹜的现象。”刘学言开始反思其中的缘由。
  “这些年,公立教育发展非常快,国家投入巨资大幅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花大力气改善师资力量,加上公立教育不收学费。与此同时,亚奥学校走的仍然是应试教育的路子,可谓穿新鞋走老路,费用还不低。因此,在与公立教育的竞争中,就败下阵来。”
  在这样的被动发展局面下,2012年4月,北京亚奥学校经历了一场股权变更风波。两个月后,北京亚奥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市力迈外国语学校,刘学言任校长,坚定了学校要走一条与公立教育不同的差异化道路—办国际化学校。
  国际学校里的三类家长
  2012年,学校在改变办学思路之前,全校13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加在一起是三百多人,学费是1.98万元。在确定把学校打造为一所高端的国际化学校后,学校积极构建以《剑桥英语》和国际《LET’S GO》课程为内容的课程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并增加了每月至少一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学校将学费上涨到6万元起。这一转变使得学校的招生情况明显改善。到现在,经过三年的发展,力迈外国语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已经超过900人,建立了一支由70多个中教、30多个外教组成的教师队伍。
  刘学言分析,现有公立学校的使命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基本需求,而力迈外国语学校周边都是些比较高档的社区,周围居民有很多海归、高级白领、创业者,他们对教育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力迈外国语学校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的家长有三类,一类是在国内接受的高等教育,并且接触过国外先进教育的价值,对比之后,他们发现孩子接受国外的那种教育会更快乐,更利于成长。而且这类家长有经济实力,有能力让孩子未来出国留学。一类是所谓的土豪家长,他们本身文化层次不高,他们认为出国很厉害、很有面子,就砸钱让孩子上‘贵族学校’。还有一类是普通民众,他们交学费挺咬牙的,但认为出国后前途就比国内强,于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供出去。”
  把美国学校“搬”过来
  明确走国际化教育的道路后,学校在教育理念上进行了更新,强调以学生为本,把民主、平等、尊重等观念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在教材上,学校引进了剑桥英语国际课程,同时培训国内老师,掌握英语教材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引入一套芬兰研发的,专门针对英语非母语国家孩子的学科英语课程,同时招聘了一批外教来授课。
  国际课程有了,外教有了,但刘学言觉得这样的教育与直接的国际教育还是隔了一层。他想寻求一套原汁原味,能够激发中国孩子创造性的课程。2013年,他来到美国,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参观了马里兰州巴尔的摩著名的私立学校—卡文特学校。“我一直以为我在办国际教育,但这所学校让我看到我们的差距。学校的上课方式、文化氛围,太不一样了。”
  在知道卡文特是一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课程研发中心后,刘学言决定到其研发总部去看看。到那之后,他看到卡文特课程研发中心的规模很大,有一整套完善的流程。学习这套课程的学生,注册卡文特的学籍,获得一个网络ID,通过这个ID学生可获得老师的网上视频答疑,使用卡文特的网络图书馆,研发中心也可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研发中心对老师有专门的教学培训;学生的考试由研发中心出题、评卷,成绩由研发中心统一发出;学生的毕业证书由卡文特研发中心授予。
  目前,全世界有一160多所学校在使用卡文特的课程。2013年,刘学言把卡文特学校“搬到”了力迈外国语学校。
  引进之后,刘学言曾一度怀疑一年级的小朋友,是否能适应全外教、全英文的课堂。“一个月以后,没想到,孩子们跟外教对答如流!”卡文特课程引入的成功让刘学言兴奋,但兴奋之余,他不得不考虑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
  经过思考,答案有了。“我们不是为美国培养人才,我们只是学习美国的先进教育理念,帮助我们的孩子成才,但从根本上讲,我们要为中国培养人才,为中国服务。”刘学言在卡文特课程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中方的语文和数学课。“一开始外方校长反对,但经过我们不断碰撞,在我的坚决要求下,还是增加了这两门中方课程。也有一些纯西化的家长反对,要求上彻底的美国课程,但我认为这会危及我国的教育主权。如果家长不认同,那就别选择我们学校。”下一步,刘学言还打算在卡文特课程的基础上,再加入国学课、中文写字课。   培养有“骨”有“肉”的世界公民
  刘学言对中国文化的情有独钟,跟他的教育背景有关。他本科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教育专业,硕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对古典文学、古代典籍感悟颇深。
  “《大学》里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实际上讲的是,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彰显人美好的品德。言外之意,人本身就具备美好的品德,教育就是要唤醒每个人善的一面。唤醒了,善就成为主体,你就是一个好人,就会想到为别人服务,为社会服务。那么要服务,就要有本事,要有本事,就得学习。这是学习的原动力。不幸的是,我们的教育现在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刘学言认为当前中国的应试教育,目的性太强,压抑了孩子,偏离了老祖宗的思想;而西方教育,把孩子看成一个完美的个体,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交流,启发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不断地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种教育实践与我们古代的教育理念更加契合。“我们求助于国际教育,把西方教育引入学校,实际上是在践行我们老祖宗的教育思想。”刘学言给学校设定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既有中国古代就对读书人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的‘骨’,又有西方民主、协作、创造性的‘肉’,‘骨’与‘肉’加在一起,这个人一定是中外结合的世界公民。”
  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力迈外国语学校逐步实现了增设了剑桥英语国际课程、美国卡文特中小学课程、美国高中双学历UC名校留学课程、2 2 2中美大学高中连读课程、AP ACT课程,建立了层次分明、富有特色的国际课程体系和适应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课程项目,向着高标准国际化教育持续迈进。
  校长简介
  刘学言,北京力迈外国语学校校长。曾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科研主任,后与首都师范大学部分领导教师创办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先后在不同学校担任过主任、副校长、支部书记、校长等职务。曾被评为北京市“学习志公教育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先进教师、区级语文教学研究先进教师、海淀区先进青年教育工作者。
  拎客
  校长说·精彩观点
  在美国,小学比较宽松,越往上越紧。小学的学习内容广泛,到高中逐渐有点专业化,根据兴趣选,到大学那就更专业。美国的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开始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到逐渐发现,再到最后确定。在中国是从小学就开始高强度的学习,不管学生感不感兴趣,一直累到高考,到大学突然间就松了。
  我们学校的高中,除了要学美国的课程,还要学中国的数理化课程,学生的压力还是挺大的。所以说,命运是很公平的,你选择国际学校,逃离了高考这座独木桥,但要想成才的话,你也逃离不了知识对你的检阅。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出国也不是一条轻松之路。
  不要一说出国、国际教育,你就认为是人家那个洋,人家那个好。不是的,其实咱们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就很好,比如孔子的教育思想就非常好,但是现在讲《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显然跟时代是脱节的,可是我们又没有一套非常好的教材和教育思想引领孩子去学习,那怎么办?我们只能求助于国际教育,因为西方的教育思想跟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很契合。
  特色教育·以孩子为本,把草地花园改造成菜园
  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在于参与,而不在欣赏的特点,力迈外国语学校把校园内原来种草种花的一块地,开辟为一个菜园。
  学校里每一个班级负责一块菜地,由学生亲手播种。经过播种、培植、采摘,最终学生把果实送到食堂,由厨师做成菜品,挂上诸如“12班的西红柿汤”的展示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学习怎样播种、浇水、施肥,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等自然科学知识;在一个班级共同管理菜地的过程中,学生还可感受团队分工协作的力量;在长期的维护中,体会种植蔬菜的不易,形成节俭意识,避免浪费;在食堂展示成果的时候,还能收获老师、同学们的感谢,从而产生自豪感。
  在种植的过程中,老师会提出课堂让学生们研究解决。比如,菜园出现病虫害,不用农药,该怎么解决?学生们可以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这样,以菜园为核心,学生们就形成了一个学习生态组织。
其他文献
想让游学体验愉快而完美,功课还得提前做。功课要做哪几门儿?赶紧来上补习班儿,《留学》一个不落,通通讲给你听。  携带违禁药品被海关拒绝入境、随便说“YES”惹来麻烦缠身、跟宠物斗殴被寄宿家庭勒令搬出去……这些悲催事儿,都是中国孩子在游学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案例。为了让更多有意于游学的孩子不再重蹈覆辙,《留学》提醒家长们,切勿对可能惹来大麻烦的小问题等闲视之。那么,这就跟着《留学》补习下游学中的注意事项
导语:中国留学生人数在美国居首位,但是安全问题凸显,意外事件时有发生,由此看来,留学生学会在留学期间保护自己是一门出国前的必修课。  5月底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发生的凶案再次敲响了留学安全的警钟。六名遇害者中,有三名华裔学生,他们在自己租住的公寓内被凶手(同时也是他们的室友)残忍杀害。  一个朝夕相处的室友转眼间变成了杀人魔,这种类似恐怖电影中的情节竟在现实中真实上演。此外,枪击、抢劫等恶性
2016年4月26日下午三点,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美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主办,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国际部、AIP国际艺术计划承办的“从这儿出发2016—Offer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AIP国际艺术课程毕业展在广州红专厂E6艺术馆开幕,一同召开的还有当天下午四点的关于艺术教育国际化的研讨会。著名美术理论家刘骁纯,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美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孙伟,光明日报《留
2016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制片人Pato来到中国  在2016年2月举行的第8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来自智利Punk Robot(庞克机器人)动画工作室的动画作品《熊的故事》(《Bear Story》),荣获本届最佳动画短片奖。这是智利的第一个奥斯卡奖,也是南美洲国家获得的第一个奥斯卡奖。或许大部分观众并不知道,连同奥斯卡奖在内,《熊的故事》总共获得了全球大小电影奖55个之多。  一个短短10分钟
2020年,“活下去”成为各大公司唯一目标。  毫不夸张地说,年前完成回款的,简直胜利大逃亡。  财大气粗的要么靠余粮撑要么贷款,小门小户的要么转型要么关门。  在综艺圈,各大平台不少项目都在延缓或另寻出路。像《青春有你2》《以团之名2》都暂停录制,《歌手?当打之年》则启动了云录制。  绝大多数人都在云办公或观望之际,一位头部综艺制片人,做过6年《最强大脑》的制片人桑洁却在“逆市创业”。  2月1
“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 Mundus Programme)作为欧盟实施的一项重要的高等教育交流计划,是本次教育展上欧盟展团着力推介的内容之一。欧盟驻华大使Hans Dietmar Schweisgut宣称,希望通过“伊拉斯谟 ”等项目,给中国和欧盟学生带来更多的教育交流机 会。  欧盟教育与文化总司伊拉斯谟项目负责人Vito Borrelli告诉《留学》记者,为促进欧洲国家在高等教育层面
不同于一些顾问以签单量为要,金东方的杨美丽更看重的是客户对自己的认可,希望能够炼就自己在访学领域的金字招牌。  “在留学行业内,不少人把顾问当成销售,但我从来不觉得签了很多单就是值得骄傲的事。帮客户申请了多少所TOP30的学校,有多少客户对我认可甚至感激我,我把这些当成工作中的核心要素。”认为客户的认可比物质上的回报更重要,这是金东方的访学顾问杨美丽从业多年来一直秉承的理念。  从高校教师到文书顾
今  年15岁的李天志目前就读于北京市最著名的高中—北京四中,让许多同学羡慕的他,却有一段不那么让人羡慕的遭遇—6岁时母亲因病永远地离开了他。不过,上天在为他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又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天志的父亲为了抚慰他心灵的创伤,用坚定与温和的语气告诉他:“爸爸会一直陪伴你直到18岁。”从那时起,天志有了一个全心全意扑在他身上的“全职”父亲。  欲鹤立,先进鸡群  天志家住在北京理工大学里,天志爸
为了提高口语,结果却治好了孩子的网瘾;  为了给留学做准备,结果孩子却突然想改换目的地;  为了开拓视野,结果孩子却迷上了吉他;  游学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一些让人惊喜的改变,超出家长最初的预期。如何让这些改变持续下去?游学回国后,请进入“未完待续”模式。  早  在9月份,就有家长咨询寒假游学的相关事宜,一直到12月中旬,陆陆续续,还有家长报名。面临这笔数额不菲的教育投资,很多家长在报名前都是反
开放初中留学市场,简化签证审理程序,大打留学职业规划和就业牌,2014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留学市场依然野心勃勃。  2014年1月底,澳大利亚驻华使馆照例举行每年一度的媒体通气会,公布本年度澳洲留学政策,以及春季国际教育巡展期间的澳洲院校参展安排。今年的见面会提前召开,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领事徐佩仪(Eliza Chui)向中国媒体分享澳洲留学在2013年取得的漂亮成绩单,她相信在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