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可通过完善科学的决策和议事规则、构建合理的晋升和考核体系、营造满意的激励和福利环境、建立全面的培训和提升计划等途径助推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建设。高校财务管理队伍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高校领导班子要强化财务工作主体责任和主体意识,高校财务管理要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科学的决策和议事规则,完善体制建设,构建合理的晋升和考核体系。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0-0074-03
2017年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提供了前置条件和支持基础,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决定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科研等产出效果,其改革与创新程度直接决定学校在优化资源配置、分散财务风险、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效用发挥。同时,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重心将转移至服务和支持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转移至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也将倒逼学校创新自身财务管理模式,使之更具先进性与适配性。而以上目标的实现均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1]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高校财务管理队伍,为财务制度优化提供高效、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加强高校经费管理、强化财务监督、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以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现状
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并持续保持在4%以上[2] ,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其中高校教育经费总量逐年增加,2017—2019年教育部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类高等教育项教育预算由1 046.9亿元增长至1 162.7亿元(数据来源于教育部财务与审计预决算公开),增长率达11.06%。随着高校经费总量快速增加、经费来源渠道日益广泛、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财务管理、监督任务越来越重[3]。在加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是切实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的迫切需要。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队伍普遍存在队伍结构不合理、晋升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创新性研究不足等问题[4]。
(一)队伍结构不合理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学历分布、高级职称比例不合理的现象,亟须构建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定位明确的现代化财务管理队伍。
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其师生规模约7.5万人,学校财务管理队伍人数共308人(含各学院、附属医院财务人员,其中80.2%为编制外用工),财务管理人均服务师生240余人。第一,年龄在35岁以下的财务管理人员有157人,35—50岁的有132人,50岁以上的有19人。其中,35岁以下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新形势下处理问题经验不足,尚处在积累提升期;50岁以上的老同志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减弱、学习提升动力不足;能够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宏观目标主动谋划创新财务管理体制的中坚力量仅为财务管理队伍的42.8%。第二,学校整体财务管理队伍中博士毕业2人、硕士毕业59人、大学本科182人、专科及以下65人,研究生学历比例仅为19.8%,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专业技能提升。第三,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分布为正高0人、副高8人、中级48人、初级及以下252人,高级职务人员占比仅为2.6%,中级职务人员占比仅为15.6%,远低于教学科研岗高级职务人员比例,财务管理队伍整体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二)晋升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队伍普遍存在晋升通道不通畅、激励机制不健全和约束环境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高校财务管理队伍人力资源支持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职业发展路径不畅通导致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提升动力不足。
高校财务人员工作内容已经不能仅定位在报账发工资、收学费等日常工作,而是要在经费来源多元化和业务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及时转变定位,立足投入产出比,将资源充分运用到最需要的领域。这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提出新的挑战。当前高校对一流财务人才的吸引程度相较于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仍缺乏足够竞争力,在评优评奖、工资福利方面岗位吸引力不足,导致财务管理队伍人力资源支持补给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驱动财务管理发展的进程。
同时,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在高等学校注重教书育人的大环境下,受到其用人机制、管理体制、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考核评价机制尚需完善。在职称晋升条件设置方面考虑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不足、崗位设置不合理、财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不畅,不利于有效激发财务管理队伍提升职业素养和主动谋划职业发展的积极性[5]。
(三)财务管理队伍与时俱进能力不足
虽然当前高校财务部门已经实现了财务系统电子化办公,但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背景和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更高要求,财务管理须向更高层次的各部门信息共享、财务风险自主防控等方向发展,财务工作向分析、控制、规划、评价和决策等综合管理任务转变,通过多维度、分析型的财务信息为高校领导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
但当前财务管理人员对新常态的适应能力有待提高、与时俱进的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整合基础数据的思路不宽、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思考不深、对最新政策和技术要求创新应变能力不足,原因可能是财务管理具体事务繁多一定程度限制了全局性思考、业务和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不足、业务培训少或成效不显著等。
二、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路 (一)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科学的决策和议事规则
财务工作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高校领导班子要强化财务工作主体责任和主体意识。
首先,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各项财经法律法规等,严守财经纪律高压线。其次,遇重大决策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问题时强化科学论证、集体决策、分工负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校财务人员的专业化管理作用,完善内控制度,对可能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度和有可能在经济上造成损失、浪费的行为予以及时制止或纠正,通过科学的决策和议事规则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实现高校依法科学平安理财。
(二)完善体制建设,构建合理的晋升和考核体系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其中指出,“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分系列修订职称评价标准,实行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相结合,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2019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会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增设会计人员正高级职称,突出评价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对学术不端、弄虚作假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根据国家和省、市、校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精神,结合国内外财务管理职称申报条件设置原则、标准、成果要求等,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注重评价能力素质和实际贡献,健全完善符合高校财务工作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岗位考核和年度考核评价体系,为科学评价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提供制度保障[6]。
各高校应基于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规划、财务管理人员成长规律和财务管理工作性质特点,梳理总结财务管理人员具体量化、可视化指标。比如,在财务人员职称评定中将解决财务具体疑难问题、实施重大高校财务制度改革、拟定重要财务管理制度、获得财务类奖项、有效规避风险的关键举措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总会计师选拔任用方式,对财务管理关键岗位实行任期制和定期轮岗,建立履职评价制度,将财务管理情况、预决算报表、各类审计检查报告、日常财务工作信息、财务信息公开、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各项财经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等作为评价财务机构负责人履职能力的重要因素[7]。
通过绘制财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蓝图,引导财务管理人员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相关理论,激励财务管理人员深耕专业,提高专业判断和分析能力,有效参与学校财务经营管理和决策,构建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财务管理队伍,助推一流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三)加强保障建设,营造满意的激励和福利环境
第一,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提升树立“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资源”、“向管理要服务”的理念。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减轻财务人员日常烦琐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让财务人员将更多时间用在解决现有制约高校财务科学发展的疑难问题、思考提高工作效率和优化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规范立足高校财务管理实际的流程问题上,为建设业务精湛、视野开阔、素质综合、能力过硬的财务管理队伍提供基本保障。
第二,随着高校绩效工资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应进一步统一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完善激励制度。在科学合理的考核晋升约束体系构建下,高校对财务管理队伍有效的激励制度有利于调动和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高校财务工作实务中,对提高资金、财产、物資的使用效果、财务管理理论、方法等有创建促进财务科学管理者、维护国家资金资产免受损失的卓越功绩者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从而最大限度激发财务管理活力、增强价值创造。
第三,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营造令人满意的福利环境。财务管理工作担子重、责任大、风险高,高校应进一步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方面予以倾斜,确保财务管理人员享受与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同等待遇,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利于优秀财务人员加入高校、留在高校、建设高校的福利环境。
(四)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全面的培训和提升计划
以增强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为目标按需设岗、以优化财务管理队伍结构为导向公开选聘、以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为量尺加强培训,完善高校财务管理队伍结构,人尽其才、人岗相适,构建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定位明确的现代化财务管理队伍。
第一,综合研判最新社会经济形势、高校宏观事业发展目标、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和各支队伍平衡发展需要,科学谋划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设置方案,优化各岗位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做到人才发展有预期、事业发展有规划,形成财务管理岗位的动态调整,逐步优化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
第二,结合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新要求,以合理的晋升和考核制度环境、令人满意的激励和福利保障为吸引,完善高校财务管理队伍进入、提升和退出机制。通过退休、分流、转岗等让不合适人员退出高校财务人员队伍,同时从社会分层级公开选聘财务管理人员,搭建有高校宏观财务规划的管理人才、有优化业务工作流程的创新人才、有良好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的技术人才、有熟悉法律经济的综合人才的高校财务管理团队,提升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第三,随着知识更新迭代的飞速发展,高校要通过全面的培训和提升计划助力财务管理人员事业发展,完善财务管理队伍定期培训制度,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培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实现全员轮训,增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以业务培训新常态建立财务管理人员终身学习机制,保障这支队伍与时俱进[8]。
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工作,强化财经工作管理与监督,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可通过完善科学的决策和议事规则、构建合理的晋升和考核体系、营造满意的激励和福利环境、建立全面的培训和提升计划等途径助推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冉艳.“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框架创新——环境嬗变观下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5):69-74.
[2] 梁勇,干胜道.基于内涵式发展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2):79-84.
[3] 叶青松,赵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及整体改进研究[J].高校财务,2013,(9):104-107.
[4] 翟姣姣,米文红,等.新时期高校财会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4):52-53.
[5] 王同孝,陈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财务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10,21(6):56-59.
[6] 周晓红,王丽钦,等.事业单位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条件的探讨[J].当代会计,2015,(11):62-63.
[7] 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直属单位财务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人[2014]6号.
[8] 刘文婷.基于可持续职业能力的高校财务队伍建设研究[J].高校财务,2018,11(21):103-106.
[责任编辑 妤 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0-0074-03
2017年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提供了前置条件和支持基础,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决定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科研等产出效果,其改革与创新程度直接决定学校在优化资源配置、分散财务风险、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效用发挥。同时,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重心将转移至服务和支持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转移至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也将倒逼学校创新自身财务管理模式,使之更具先进性与适配性。而以上目标的实现均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1]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高校财务管理队伍,为财务制度优化提供高效、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加强高校经费管理、强化财务监督、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以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现状
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并持续保持在4%以上[2] ,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其中高校教育经费总量逐年增加,2017—2019年教育部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类高等教育项教育预算由1 046.9亿元增长至1 162.7亿元(数据来源于教育部财务与审计预决算公开),增长率达11.06%。随着高校经费总量快速增加、经费来源渠道日益广泛、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财务管理、监督任务越来越重[3]。在加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是切实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的迫切需要。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队伍普遍存在队伍结构不合理、晋升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创新性研究不足等问题[4]。
(一)队伍结构不合理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学历分布、高级职称比例不合理的现象,亟须构建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定位明确的现代化财务管理队伍。
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其师生规模约7.5万人,学校财务管理队伍人数共308人(含各学院、附属医院财务人员,其中80.2%为编制外用工),财务管理人均服务师生240余人。第一,年龄在35岁以下的财务管理人员有157人,35—50岁的有132人,50岁以上的有19人。其中,35岁以下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新形势下处理问题经验不足,尚处在积累提升期;50岁以上的老同志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减弱、学习提升动力不足;能够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宏观目标主动谋划创新财务管理体制的中坚力量仅为财务管理队伍的42.8%。第二,学校整体财务管理队伍中博士毕业2人、硕士毕业59人、大学本科182人、专科及以下65人,研究生学历比例仅为19.8%,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专业技能提升。第三,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分布为正高0人、副高8人、中级48人、初级及以下252人,高级职务人员占比仅为2.6%,中级职务人员占比仅为15.6%,远低于教学科研岗高级职务人员比例,财务管理队伍整体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二)晋升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队伍普遍存在晋升通道不通畅、激励机制不健全和约束环境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高校财务管理队伍人力资源支持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职业发展路径不畅通导致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提升动力不足。
高校财务人员工作内容已经不能仅定位在报账发工资、收学费等日常工作,而是要在经费来源多元化和业务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及时转变定位,立足投入产出比,将资源充分运用到最需要的领域。这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提出新的挑战。当前高校对一流财务人才的吸引程度相较于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仍缺乏足够竞争力,在评优评奖、工资福利方面岗位吸引力不足,导致财务管理队伍人力资源支持补给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驱动财务管理发展的进程。
同时,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在高等学校注重教书育人的大环境下,受到其用人机制、管理体制、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考核评价机制尚需完善。在职称晋升条件设置方面考虑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不足、崗位设置不合理、财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不畅,不利于有效激发财务管理队伍提升职业素养和主动谋划职业发展的积极性[5]。
(三)财务管理队伍与时俱进能力不足
虽然当前高校财务部门已经实现了财务系统电子化办公,但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背景和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更高要求,财务管理须向更高层次的各部门信息共享、财务风险自主防控等方向发展,财务工作向分析、控制、规划、评价和决策等综合管理任务转变,通过多维度、分析型的财务信息为高校领导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
但当前财务管理人员对新常态的适应能力有待提高、与时俱进的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整合基础数据的思路不宽、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思考不深、对最新政策和技术要求创新应变能力不足,原因可能是财务管理具体事务繁多一定程度限制了全局性思考、业务和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不足、业务培训少或成效不显著等。
二、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路 (一)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科学的决策和议事规则
财务工作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高校领导班子要强化财务工作主体责任和主体意识。
首先,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各项财经法律法规等,严守财经纪律高压线。其次,遇重大决策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问题时强化科学论证、集体决策、分工负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校财务人员的专业化管理作用,完善内控制度,对可能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度和有可能在经济上造成损失、浪费的行为予以及时制止或纠正,通过科学的决策和议事规则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实现高校依法科学平安理财。
(二)完善体制建设,构建合理的晋升和考核体系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其中指出,“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分系列修订职称评价标准,实行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相结合,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2019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会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增设会计人员正高级职称,突出评价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对学术不端、弄虚作假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根据国家和省、市、校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精神,结合国内外财务管理职称申报条件设置原则、标准、成果要求等,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注重评价能力素质和实际贡献,健全完善符合高校财务工作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岗位考核和年度考核评价体系,为科学评价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提供制度保障[6]。
各高校应基于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规划、财务管理人员成长规律和财务管理工作性质特点,梳理总结财务管理人员具体量化、可视化指标。比如,在财务人员职称评定中将解决财务具体疑难问题、实施重大高校财务制度改革、拟定重要财务管理制度、获得财务类奖项、有效规避风险的关键举措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总会计师选拔任用方式,对财务管理关键岗位实行任期制和定期轮岗,建立履职评价制度,将财务管理情况、预决算报表、各类审计检查报告、日常财务工作信息、财务信息公开、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各项财经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等作为评价财务机构负责人履职能力的重要因素[7]。
通过绘制财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蓝图,引导财务管理人员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相关理论,激励财务管理人员深耕专业,提高专业判断和分析能力,有效参与学校财务经营管理和决策,构建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财务管理队伍,助推一流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三)加强保障建设,营造满意的激励和福利环境
第一,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提升树立“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资源”、“向管理要服务”的理念。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减轻财务人员日常烦琐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让财务人员将更多时间用在解决现有制约高校财务科学发展的疑难问题、思考提高工作效率和优化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规范立足高校财务管理实际的流程问题上,为建设业务精湛、视野开阔、素质综合、能力过硬的财务管理队伍提供基本保障。
第二,随着高校绩效工资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应进一步统一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完善激励制度。在科学合理的考核晋升约束体系构建下,高校对财务管理队伍有效的激励制度有利于调动和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高校财务工作实务中,对提高资金、财产、物資的使用效果、财务管理理论、方法等有创建促进财务科学管理者、维护国家资金资产免受损失的卓越功绩者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从而最大限度激发财务管理活力、增强价值创造。
第三,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营造令人满意的福利环境。财务管理工作担子重、责任大、风险高,高校应进一步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方面予以倾斜,确保财务管理人员享受与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同等待遇,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利于优秀财务人员加入高校、留在高校、建设高校的福利环境。
(四)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全面的培训和提升计划
以增强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为目标按需设岗、以优化财务管理队伍结构为导向公开选聘、以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为量尺加强培训,完善高校财务管理队伍结构,人尽其才、人岗相适,构建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定位明确的现代化财务管理队伍。
第一,综合研判最新社会经济形势、高校宏观事业发展目标、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和各支队伍平衡发展需要,科学谋划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设置方案,优化各岗位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做到人才发展有预期、事业发展有规划,形成财务管理岗位的动态调整,逐步优化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
第二,结合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新要求,以合理的晋升和考核制度环境、令人满意的激励和福利保障为吸引,完善高校财务管理队伍进入、提升和退出机制。通过退休、分流、转岗等让不合适人员退出高校财务人员队伍,同时从社会分层级公开选聘财务管理人员,搭建有高校宏观财务规划的管理人才、有优化业务工作流程的创新人才、有良好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的技术人才、有熟悉法律经济的综合人才的高校财务管理团队,提升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第三,随着知识更新迭代的飞速发展,高校要通过全面的培训和提升计划助力财务管理人员事业发展,完善财务管理队伍定期培训制度,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培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实现全员轮训,增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以业务培训新常态建立财务管理人员终身学习机制,保障这支队伍与时俱进[8]。
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工作,强化财经工作管理与监督,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可通过完善科学的决策和议事规则、构建合理的晋升和考核体系、营造满意的激励和福利环境、建立全面的培训和提升计划等途径助推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冉艳.“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框架创新——环境嬗变观下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5):69-74.
[2] 梁勇,干胜道.基于内涵式发展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2):79-84.
[3] 叶青松,赵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及整体改进研究[J].高校财务,2013,(9):104-107.
[4] 翟姣姣,米文红,等.新时期高校财会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4):52-53.
[5] 王同孝,陈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财务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10,21(6):56-59.
[6] 周晓红,王丽钦,等.事业单位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条件的探讨[J].当代会计,2015,(11):62-63.
[7] 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直属单位财务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人[2014]6号.
[8] 刘文婷.基于可持续职业能力的高校财务队伍建设研究[J].高校财务,2018,11(21):103-106.
[责任编辑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