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情达意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文本是文章作者基于自己的思想感情,借助汉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来表情达意的方式。要想对语文文本进行合理的解读,读者不仅需要思索作者语词的排列组合,还需要深刻感受作者使用的标点符号背后的含义。在语文文本中符号不仅起着隔开句子、表明语气、确定词性等作用,同时还兼有反应作者思想情感、表达作者写作时情绪和心境的作用,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关键词:标点符号 语文文本 文本解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58
  标点符号对书面语言起着辅助作用,它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缺少了标点符号的辅助作用会使我们断句出现问题,甚至导致对句子的理解出现失误。我们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顿号、分号、问号、感叹号、破折号等,这些符号对文章结构起着不同的作用,使得文本内容展现出不同的意义。当读者看到问号时会知道文句这里是要表达一个疑问或反问的意思,看到感叹号会知道作者在这一句是要抒发自己的情感,看到句号会知道在这一句作者是要结束文本。从标点符号的角度去进行文本解读,能够让我们更加准确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行文特点。
  一、抓住标点符号,理清文章结构
  标点符号能够对文章起增强情感色彩的作用,标点符号的缺失或是只单用一个标点符号会使得文章的行文如白水一般寡淡,缺乏应有的神采和特色。比如在初一上册的《木兰辞》一课中运用了大量的标点符号,像“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句诗中采用了三个逗号来表示停顿,是提醒读者这四个“买”的动作是在一个地方的四处共同进行着的。在文本的倒数第二段,“爹娘闻女来”到“磨刀霍霍向猪羊”中采用两个分号将爹娘、阿姊、小弟等人的动作并列起来,从分层的角度来展现家人对待木兰归家的不同行为反应。到最后“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中采用冒号起总结概括作用,既表达了火伴们的惊讶,也从侧面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十余年不为人知的辛酸。这些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歌的结构清晰,每一个片段都其特殊的意义,表达不同的自然风物和情感,若是在《木兰辞》中采用整齐划一的逗号和句号,甚至不加任何标点符号,那么我们对《木兰辞》的理解将会绕弯路,影响文本解读。
  二、抓住标点符号,把握人物个性
  语言文字符号还能够展现出人物的个性,帮助读者更好的分析语文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从而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写父亲在悬崖安慰、鼓励我脱险的过程,父子俩的对话使用的标点符号就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我”的语言基本上是以感叹号为主,“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多个感叹号强烈地写出了“我”在困境中的紧张,惶恐和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而父亲的语言是以句号为主,“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父亲的话语运用句号,读起来平和,有情感的节制,意在表达父亲在引导“我”走下悬崖时用不急不烈的语言来缓解“我”的焦虑和心理压力,从而体现他冷静、沉稳的性格特点。抓住这两个标点符号的差异性,就很好地分析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
  三、抓住标点符号,明确作者感情
  语文文本是由标点符号和汉语言文字共同组成的。在教学中,我们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大都只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方面入手,比较少注意到从标点符号上来解读。其实,标点符号除了表示句子停顿、标明语气外,还能传情达意。《昆明的雨》一文中,写昆明的牛肝菌时有这么一句话:“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句中‘滑’‘嫩’‘鲜’‘香’四个字表并列,按标点符号的正常使用,这里应该用顿号,但作者汪曾祺却用逗号隔开,因为顿号,一般用于词与词之间,读起来停留时间稍短,一带而过,而逗号一般用于短语或短句之间,读起来停留时间稍长。这句话若用顿号就不能很好表达作者细细咀嚼、慢慢享受的品尝过程。而使用逗号,读起来停留时间较长,就能够把牛肝菌从入口到吃完,再到回味无穷的美好感觉细致入微地写出来。几个寻常的逗号,却强调突出了作者对牛肝菌的品味与享受,尽显美味和情味。
  標点能够表情达意,在标点中也包含了许多的语言,它们绝不是无关紧要的部分,它们在作者进行情感铺垫和对人物心理进行刻画时起着升华和留白的作用,使得人物更加的生动,语言更加的灵动,因此要想正确且完整的进行文本解读,体味文章情感,必须要考虑标点符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雪《文本解读不宜忽视虚词和标点》,《七彩语文》2019年第4期。
  [2] 童志国《标点符号在文本解读中的教学价值》,《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9期。
  [3] 何慧《浅谈初中语文课程中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2014年第8期。
  [4] 朱秀兰《试析标点符号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成才之路》2015年第21期。
  (徐容芳,1978年生,女,汉族,广东省梅州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阅读)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不断增强,课堂变得更加开放,生成的问题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氛围,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效果。因此,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问题,智慧应对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预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即备课或教学设计。生成是教学中发生的、教师没有预先设计的内容。所谓“生成”,是指在
[摘 要: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流行,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稍显衰微之势,推广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势在必行,那么要增强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兴趣,就必须多方发力、营造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氛围,创新方法,改变经典读物的展现方式,引导大众注意力转向经典作品,促进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在保持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网络;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推广]  
2011版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阅读古代诗词,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能力,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的能力。”淮安市2017年中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能正确解读诗歌中较浅层次的内涵和意蕴,注重培养学生体味和感悟意识,强调学生诗歌阅读、欣赏素养基础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淮安市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笔者发现目前农村初中诗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学生缺乏必要的诗歌积累  根据小学
多年来,学生作业大多停留在抄、写、背、读等传统形式上,枯燥乏味,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语文学科综合性极强,没有抄、写、背,语文基础很难夯实。我想,这应该是多年来语文作业形式单一的弊病难以改变的原因。什么样的作业既能夯实学生的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基于这些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将作业的形式做了以下尝试。  一、 综合性作业  语文学习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语文能力
【真题传真】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李愬还军文城,诸将请曰:“始公败于朗山而不忧,胜于吴房而不取,冒大风甚雪而不止,孤军深入而不惧,然卒以成功,皆众人所不谕也,敢问其故?”曰:“朗山不利,则贼轻我而不为备矣。取吴房,则其众奔蔡,并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风雪阴晦,则烽火不接,不知吾至。孤军
奇妙的汉字、动听的音节、朗朗上口的文章、美丽感人的诗篇……这些中国文化的元素无一不让我们心生热爱,从心底涌起文化自信。身为语文教师是幸福的,能够细细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博雅美丽,并能将它血脉相传,带领学生一同走进中国文化的瑰丽世界,品读古人的情感、智慧,领略先贤的品格与精神。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多,功课繁忙,如何让他们静下身心,认真品读国学典籍,增长自己的见识和智慧呢?2018第三届中华之星国
多元化教学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提升教学思维与教学性质的多元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有效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多元化教学方法主要是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实施全面的改变,着重对学生思维发展进行有效培养,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着重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
一  师:孩子们,你们有谁了解孔子的情况?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生: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有著作《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师:说得比较全面,但是有一点似乎值得斟酌。哪位发现了呢?  生:“他有著作《论语》”的说法不是很对,因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不单单是孔子的。  师:对,这里有版权的问题。孔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作为语言文化的学科,初中语文对于实现这项任务有着特殊的作用。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技能,学生可以实现与他人的良好沟通,不断汲取精神上的能量,受到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熏陶,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理想,而且可以将优秀的阅读能力等语文素养作为今后自己不断进步的有力支撑,可以说初中是学生语文能力素养成长的关键衔接期。所以,对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就是对学生未来的人生负责,也
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囿于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水平低的特点,往往难以对文本有全面、正确、深刻的把握,而教师的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引导不用多,只需要在关键时刻,及时点拨,把握方向,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下面,以阅读《边城》为例,谈一谈教师引导的基本步骤。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写于1934年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也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但阅读小说的是初中生,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