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但是,当前中学生普遍有着语文学习欲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等现象。因此,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目前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让学生具备强烈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才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语文教师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语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特别是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是重中之重、基础之基础。然而实际上的语文教学,却常常会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而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是林林总总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还是在于语文教学形式的单调刻板,有些教师盲目追求考试成绩,忽视语文能力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从而压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能真正体现语文价值。
由于教育机关、某些学生家长和某些老师片面强调考试成绩和教学质量,一味片面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教学就是为了压成绩,上课就是为了赶任务,因而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课本上许多有价值有语文底蕴的东西,不能深入探究,对学生有兴趣的事情不敢让学生放手去学,因为这样做会导致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就可能完成不了。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尴尬局面呢?
一、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中,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安排,把学生的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是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之中。 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写的是南疆景色,山水相映,别具风格。因我又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所以讲这篇课文时,格外感到亲切。桂林山水奇异动人的景色再现眼前,我为祖国有這样清秀、奇异、幽静、美丽的胜景而感到自豪。我由衷要赞叹它的激情早已抑制不住。于是,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录像再现了桂林山水的奇特风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如诗的连绵画卷之中。随着画面的移动,学生个个翘首凝视,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美的向往进入了课文情景。接着,我又配乐给学生进行了欢快、激奋地范读。学生们个个欲试,都想为大家读一读课文,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地热爱。讲这篇课文时,我重点抓了按板书顺序练背,学习作者优美的言辞和严密的写作结构。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直观教学,主要是模拟直观,它是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各种摸拟形象而进行,包括实物、各种教学图片、图表、幻灯片、教学电影等。语文各册的前面都有几幅画面各异的图像,结合课文让学生揣摩这些画面,可以收到自然感受染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勤做幻灯片,利用电脑制灵活多样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
四、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兴趣
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富有文彩,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教学中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有的老师讲课讲得有声有色,学生愿听也乐于听,且意味盎然。有的教师讲课整节课是枯燥无味的,只知道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写划划,用黑板语言代替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是意味索然,不愿意听,也不想听。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听起来有点头痛”。我曾听过魏书生老师的一堂公开课,发现他的课之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就是因为他们注重了教学语言的运用,整堂课是轻松愉快、幽默风趣,文彩飞扬。正如魏书生自己所讲“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这种笑就会自然而然地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学生在愉快中迅速掌握知识。
五、用多样的阅读,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兴趣,如果对待哪个学科连兴趣都没有那么你就别想学好语文。其实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同学门都认为语文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课本中的文章很难满足我们本身的需求,所以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多读是培养对语文兴趣的关键,读分很多种,通读,精读等等。多读些世界名著,要优选择的读,不要随便抓其一本滥读一通,读时口,眼,心并用,大脑要跟着思考记忆,读懂人家文章好在那里借鉴别人的好处,遇到好的语句记下来对以后写文章也有很大好处。当你经过大量的阅读后,你的文学素养在不自觉中也提升了不少,很自然的你就渐渐地喜欢上语文。
总之,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以上几个方面只是自己教学生活的一些做法和感受,也取得一些效果,但真要让语文在整个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语文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必须还是任重道远,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认真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语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特别是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是重中之重、基础之基础。然而实际上的语文教学,却常常会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而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是林林总总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还是在于语文教学形式的单调刻板,有些教师盲目追求考试成绩,忽视语文能力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从而压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能真正体现语文价值。
由于教育机关、某些学生家长和某些老师片面强调考试成绩和教学质量,一味片面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教学就是为了压成绩,上课就是为了赶任务,因而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课本上许多有价值有语文底蕴的东西,不能深入探究,对学生有兴趣的事情不敢让学生放手去学,因为这样做会导致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就可能完成不了。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尴尬局面呢?
一、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中,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安排,把学生的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是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之中。 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写的是南疆景色,山水相映,别具风格。因我又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所以讲这篇课文时,格外感到亲切。桂林山水奇异动人的景色再现眼前,我为祖国有這样清秀、奇异、幽静、美丽的胜景而感到自豪。我由衷要赞叹它的激情早已抑制不住。于是,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录像再现了桂林山水的奇特风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如诗的连绵画卷之中。随着画面的移动,学生个个翘首凝视,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美的向往进入了课文情景。接着,我又配乐给学生进行了欢快、激奋地范读。学生们个个欲试,都想为大家读一读课文,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地热爱。讲这篇课文时,我重点抓了按板书顺序练背,学习作者优美的言辞和严密的写作结构。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直观教学,主要是模拟直观,它是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各种摸拟形象而进行,包括实物、各种教学图片、图表、幻灯片、教学电影等。语文各册的前面都有几幅画面各异的图像,结合课文让学生揣摩这些画面,可以收到自然感受染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勤做幻灯片,利用电脑制灵活多样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
四、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兴趣
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富有文彩,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教学中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有的老师讲课讲得有声有色,学生愿听也乐于听,且意味盎然。有的教师讲课整节课是枯燥无味的,只知道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写划划,用黑板语言代替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是意味索然,不愿意听,也不想听。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听起来有点头痛”。我曾听过魏书生老师的一堂公开课,发现他的课之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就是因为他们注重了教学语言的运用,整堂课是轻松愉快、幽默风趣,文彩飞扬。正如魏书生自己所讲“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这种笑就会自然而然地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学生在愉快中迅速掌握知识。
五、用多样的阅读,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兴趣,如果对待哪个学科连兴趣都没有那么你就别想学好语文。其实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同学门都认为语文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课本中的文章很难满足我们本身的需求,所以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多读是培养对语文兴趣的关键,读分很多种,通读,精读等等。多读些世界名著,要优选择的读,不要随便抓其一本滥读一通,读时口,眼,心并用,大脑要跟着思考记忆,读懂人家文章好在那里借鉴别人的好处,遇到好的语句记下来对以后写文章也有很大好处。当你经过大量的阅读后,你的文学素养在不自觉中也提升了不少,很自然的你就渐渐地喜欢上语文。
总之,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以上几个方面只是自己教学生活的一些做法和感受,也取得一些效果,但真要让语文在整个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语文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必须还是任重道远,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认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