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处理方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k78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文言文教学是比较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项难点内容,但它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它同时又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从学习文言文当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陶冶人的情操。
  一、合理巧妙地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学习,大部分学生都不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主要也是文言文题材跟现代的汉语学习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因此,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效率也会相应的得以提高,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去改变学生,将一些文言文的知识和古诗贯穿于日常学习当中,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知识,为更好的学习文言文做铺垫。合理巧妙地导入,能够很快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虽然课程的导入时间简短,如果教师能够设计的既有创意,又新颖,一定会打动学生,恰如其分地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来引入,我们国家能成为“桃花源”的景点有很多,像台湾、重庆、安徽等地都有“桃花源”的景点,这些都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有什么联系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再如,《湖心亭看雪》一课,教师则可以设计提问的方式来导入,在我们学过的诗文当中,有很多是描写西湖美景的,大都是以西湖春夏的景色为主,那么,有谁知道西湖冬天的景色美不美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湖心亭赏雪》。课程的导入没有规定标准统一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具体分析和灵活设计,要注重课程导入的新颖、趣味和启发学生的效果。
  二、提高诵读的效率,正确引导学生
  诵读也就是朗读,在语文课堂上,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在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三到:口到、眼到、心到,朗读声音要响亮,节奏轻缓有致,逐渐体味文言文的情趣。对于初中学生刚接触到的文言文,在语感和诵读停顿、断句常识上都比较缺乏,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才能有助于学生学好文言文。对于文言文诵读的方式比较多元化,针对篇幅短小,内容简洁的文言文,可以多练习通篇朗读;有要求重点理解或背诵的部分,要加以精读;针对篇幅较长的文言文,需要通篇朗读时,可以让学生个别轮流进行,也可以分组轮流朗读,比较朗读效果。等学生朗读比较熟练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进行答题式的诵读。不是按照文章的顺序来进行,而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选择性的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在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加以指導,而且要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具体的评价措施,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解,复述等形式来加强朗读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有句名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熟读文言文,其中的大概意思也就能够理解了。关键还是教师控制好学生读书的“度”,要的是读书的目的和读书的效率。诵读是朗读的提高,诵读也是初中学生文言文入门学习最有效的途径,熟读成诵,通过背诵,还有助于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三、加强适时地点拨,提高学生主体性
  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明确要求,让学生通过探究合作,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同样针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转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讲,学生机械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与探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同样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学生交流的方式可以分小组进行,学生交流的内容由教师设计,针对学生在合作交流当中出现的异议,需要教师适时地给予点拨和引导,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点拨,也需要讲究方式,才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像目光点拨,教师敏锐的目光具有很强的透视性,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正确问题的时候,期盼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看到教师肯定的目光也会感到知足和快乐;当学生回答不上课堂问题的时候,教师给予鼓励的目光,会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高效课堂,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离不开教师实施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文言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徐宏,江苏如皋市长江镇港城实验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这是一篇儿子纪念父亲的文字。文章将父亲生前和死后作为分水岭,通过自己和其他人的看法前后的对比,以及其他人和父亲看法的对比,看似无意间但是在这件小事中就塑造了父亲的
滔滔扶夷江水,流淌着一方热土悠长的眷恋;巍巍越城岭旁,镌刻着一支团队铸就的辉煌。在清朝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曾经的后花园,在当代“乒坛皇后”邓亚萍的故居旁,在
议论文写作,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与部编版语文教材都有相关内容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选取部编版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议论
【摘要】人与创造成果的矛盾,就是人与文化的矛盾。在当今,人与文化的矛盾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直接主题。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面对西方文化的激烈冲击,在这样的竞争和挑战形势下,我们应深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研究,把文化哲学研究作为解决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两难境地的着眼点,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人与文化 高科技 文化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课本剧是教学与艺术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实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课本剧也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的传统戏剧文化。课本剧集表演和语言为一体,很符合语文语言学科的规律,而且也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的天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把握小学语文课本剧表演类型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想要学习好语文不能单一的靠
期刊
培养学生能力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是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开放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设备的利用率
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代表人类文化精华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代表人类文化精华,可见具有特高的艺术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较易被学
期刊
李商隐的爱情诗具有委婉由折、情韵深远绵长的艺术特点.言深旨远具有寄托之意,很少杂用直露的手段来传达自己的感受,总是寻找一些相关的物象,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同时运
语文中的戏曲文本教学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文本教学表演化,只注重“戏”的表演,而忽视了其中“语”的成分;一是虽有语文,但把戏曲文本等同于其他文学文本,如小说、散文等,忽视了戏曲文本的本身独特性。这两种弊端的终点虽说是教者的问题,但起点是教材编者的问题,因为教者说到底是根据教材而教。纵观语文教材中戏曲部分的编写,与前面“教”相对应的也有两种偏向:一是戏曲文本舞台化的喧宾夺主,即将欣赏戏曲表演作为“探究与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