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人性化理念,分析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调查情况,阐述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并论述了无障碍设施为什么要秉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全方位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人性化
  无障碍设施是保障残疾人、孕妇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的工具。现如今,各大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滞后问题严重,城市中的无障碍设施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需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密切关注无障碍设施用户需求,以关注残障人士的需求为根本,打造更优质、无障碍的社会生活环境。
  在推动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同时,若要打造优质的无障碍设施系统,就不得不谈及以下三个问题:无障碍设施设计是否满足残障人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实际设施是否符合设计理念?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是否是为残障人士生活方式带来便利的最重要的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的人性化体现在满足相关用户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方面。在空间环境中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不可缺少的精神方面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融入,要在形式上满足审美和人的内心情感,结构建造符合人的特性,切合城市的社会组织形式。设施服务应生活化、拟人化、便民化,全面集中打造有温度的残障人士生活环境。
  本文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设施是否满足人性化进行了简要探讨与分析,以引起普遍大众与相关设计人员对此方面的关注。
  一、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调查情况
  (一)盲道
  城市主干道中的盲道实用性强、通达性高,是专门辅助视力障碍人士行走的道路设施。但在局部区域,盲道却被阻碍、占据,丧失了最重要的导向功能。一些地区的盲道在建设上仅考虑了与周围环境相匹配,使用与视觉效果相符合的不锈钢材料,却忽略了此材料对视力残障患者伤害较大,而且也并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更有甚者,城市中部分盲道仅存在于人行道上,大型公共设施、公交车站、小型商店、公共场合出入口等反而没有考虑视力障碍人士行路方便和安全,并未做到实用、安全和人性化。
  (二)坡道
  坡道的使用价值高、便捷能力强,但因城市中的坡道设施年份已久,坡道损坏,坡道宽度不够,损坏设施暴露在场景中,相关部门并未及时修理。
  (三)公交车站
  调查发现,城市中85%的地区在公交站牌设计中并没考虑与车辆底板相同高度的月台、可以倾斜以方便乘客上下车的车身、供坐轮椅乘客上下车使用的可收放的踏板和轮椅区域等,90%的地区在人行横道转入公交站台的地方未安上盲文站牌。站牌的位置、高度、形式与内容等都是需要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但多数公交站牌造型普通,功能单一。站牌不仅要满足单纯的候车、进行广告宣传等基础功能,更要在微观上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规划和设计理念,做到以人为本。狭窄且功能复杂的公交车站和公交车在盲道的布局设计、广告牌位置大小、座椅位置设计、垃圾桶外观设计等公共设施的设计方面,并未给肢体残障人士带来方便,反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四)服务设施
  研究发现,火车站设有完备的残障人士升降机,但候车室、售票厅等位置的升降机均未开放。据调查,升降机不是故意不开放,而是开放后,部分健全人士会占用残障人士的升降通道,造成乘车秩序的混乱。
  (五)卫生条件
  城市中残障人士的室内外公共专属卫生间设施设计有着诸多问题。部分室外公共厕所没有无障碍坡道,有无障碍坡道的没有相对应的无障碍厕所,有无障碍厕所的却因没有无障碍坡道导致残障人士无法使用。室内设有无障碍厕所的商场,其设施硬件标准要求更高,装饰也更精细。但从目前商场人员的服务标准和卫生要求情况来说并未达标,按照标准建设和配置,在后期使用和维护中,设备没有起到应有作用的情况不在少数。
  二、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不全面,使用率低
  若想全方面使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设计理念深入人心,其建设必须具有人性化的思想作为引领。建设过程中若缺乏统筹能力,则会使兴建了设施而迟迟没有动静的情况存在。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人民生活的日新月异,但在残障人士的经济保障和教育等方面仍然有欠缺。残障人士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弱势群体不可避免存在自卑心理,鲜少出门的他们便不了解公共空间中无障碍设施的空间分布。这样,因经济发展不均衡,设施整体建设便存在差异。
  (二)设施建设系统性弱
  无障碍设施是城市应具备的基本设施,环境依赖于设施的构筑,如果建设缺乏主体领导、设施缺乏完备体系,那么无障碍设施与环境只是坐而论道。设施设计者并未设身处地地考虑残障人士的使用需求,所以设施会存在不连贯、系统性弱等问题。
  (三)监管系统力度小,设施毁坏程度大
  城市公共空間中的无障碍设施另行他用等问题,有关部门并未出来及时制止,缺乏监管意识。在重视整体的同时,无障碍设计需要做到精细化,使空间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满足残障人群的生活需求,人性化设计能够让残障人群在社会生活中更加便捷。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施设计优化策略
  (一)转变思想,更新设计理念,提升人性化认知
  大部分设计师在前期设计无障碍设施时,思想不谨慎、不重视,有的设计师认为无障碍设施用处不大,会影响整个环境的美观,此类想法严重错误。设计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设施时,应注入一定的情感,使残障人士和老年人自身的行为状况与公共空间环境有机结合,让残障人士通过一些活动享受并感受到无障碍设施带来的舒适、轻松、便捷、愉悦、尊严、自由、安全、平等的人性化心理情感。设计师应该增强残障人士领域感和安全感方面的认知,这种设计并不是将所有元素简单堆砌在空间中,而是根据残障人士的实际需求,从而满足特殊人群的特殊设计。   人们对公共空间中的环境设施的体验感受是通过感觉器官传达,其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感受尤为重要。因此,公共空间环境内应设有相对应的视觉标识、触觉图示、音响设备等告知人们行走的方向、路线以及要到达的目的地。在公共空间中要合理地规划功能,盲道与自行车道、无障碍卫生间与普通卫生间各司其职。景观环境设计常常追求竖向设计的层次感,通过地势的高差丰富空间层次,高差超过2厘米对于轮椅依赖患者来说想要通过便非常困难。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无障碍坡度设计多数都超过2厘米,忽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为此,在地势相对较高且人流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升降垂直辅助设施;在地势较低人流较大处,则采用平缓的坡道。要统筹兼顾、注重整体,关注细节,合理分析无障碍设施所作用的群体,达到高质量设计。
  (二)加强设施监管与保护
  关于无障碍设施的监管和保护,政府要做到既不苛刻又有力度,要把建设无障碍设施内容列入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建设项目的审查范围,建设者、管理者工作奖罚分明。除此之外,还要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治,保证残障人士的正常使用。政府在无障碍设施设计的维护上,应组织地区残疾人联合会进行监督,组织专职人员进行街道巡逻检查,在设施规划建设时要充分对残疾人士进行调研考究。从建设到明确责任主体,严格规定管理机制,使无障碍设计、建设、管理环环相扣,做到人性化设计、人性化监督管理。
  四、结语
  面对无障碍设施设计,大多数人认为无障碍设施在公共空间中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明明有所设计,却在使用时显现出并不适用的特点。在无障碍建设中,也许设计者多设计了盲道的几种形式,可对于视力残障者来说就是迷宫;在建设坡道时,坡高多增加1厘米,对于轮椅上的人来说就是一个过不去的坎儿;在建设公共卫生间时,少建设厕所的扶手,对于肢体残疾者来说就是一个可怕的噩梦。因此,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是城市设计者一生中必须要懂得的一门学问。
  参考文献:
  [1]谢宏杰.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2]朱光远.谈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J].现代城市研究,2005(10):24-28.
  [3]李文嘉,任梅,孔曉燕.城市风貌视域下的公共设施设计构建研究[J].包装工程,2013(2):57-60,95.
  [4]朱久兵.我国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反思:以南京市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0(11):40-43.
  [5]宁玲,余柏椿,毛子骏.城市景观系统的属性、要素与结构研究[J].华中建筑,2011(3):5-8.
  [6]叶洁楠,王浩.城市公园绿地灾时避难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转换的可行性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175-181.
  [7]李琦.无障碍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8]周文麟.城市无障碍建设的理念与措施[J].北京规划建设,2007(6):53-55.
  [9]江帆.赣州客家文化特色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2):39-41.
  [10]冯娟.我国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人性化思考[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0(2):101-104.
  [11]代蕾.人性化视角下城市公共设施设计[J].包装工程,2020(12):337-340.
  [12]李思,李敏秀.透过城市生态环境看公共设施设计浅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46.
  [13]刘晓娜.创意性公共设施设计探索[J].包装工程,2019(6):290-293.
  [14]战玮.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探索[J].现代装饰(理论),2012(1):120.
  [15]刘靖,邹金枝,张春雨,等.基于地域文化的凤阳县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20(2):1-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社会对新时期的校园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仅是建筑环境、景观环境和空间环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满足用户对空间的需求,以及周围环境与人的各种身体行为、心理活动之间的互动联系,同时也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设计者只有真正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才能设计出空间的具体形态,更好地完成设计。以湖南工业大学老冶金楼西侧广场为例,通过调研分析,提出相关设计策略进行设计改造。  关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需要我们深刻地思考。近年来,生态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呈现出了重要的现实价值。为此,以当前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简单分析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城市环境艺术
摘 要: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线上电商行业兴起,人们的消费模式发生转变,商场百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而公共艺术的出现对于转变商业空间起到巨大的作用。商业空间从先前以展示销售为主的商场逐渐转变为以打造体验感为主的商业综合体,以公共艺术为手段,打破如出一辙的传统商业空间,创造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色功能来吸引消费群体,以满足人们对文化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更高追求。  关键词:公共艺术;商业综合体
摘 要: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街道空间的设计是否具有人性化直接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因此,对城市街道空间进行人性化设计十分必要。街道空间每天都会接待许多使用者,人性化设计能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使用者的要求,为城市居民打造良好的出行环境。  关键词:城市街道空间;人性化;设计  最初,为了能够给出行、交通提供便捷建立了街道,后来在社会经济进步,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街道在原有基
摘 要:近年来,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现代社区商业的开发与建设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组成来看,社区商业外环境空间景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这一部分空间,因此社区商业外环境空间的设计研究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良好的设计指导理念及策略,可以帮助社区商业外环境打造良好商业氛围,提高社区质量。  关键词:社区;社区商业外环境;设计理念;设计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社区
摘 要:现如今,城市中的老旧社区在现代城市新区的不断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老旧社区发展缓慢与时代的要求相差巨大、居住环境条件落后无法保证居民生活质量、功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道路狭窄管线外露存在安全隐患、老旧社区内部风貌与肌理新旧割裂等,这些现实问题已经阻碍了老旧社区的发展。老旧社区有机更新的发展策略如何制定,以及如何既满足当代需求又满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老旧社区风
摘 要:近年来随着特色小镇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小镇文化内涵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个优秀的特色小镇不仅需要有足够吸引人的外在,更需要有丰富的内涵来完善给予人们的体验。现在许多新建的小镇,也正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文化内涵去吸引更多的人,才走向失败。因此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对小镇文化内涵的挖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一个小镇来说,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往往就存在于它的历史之中,因此对小镇文化内涵的挖掘,也可以说是对小镇
摘 要:从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分析成都传统元素在东郊记忆景观设计游憩设施中的应用,促使园区设施不仅具有当地的特色,也具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这样的手法有利于城市形象发展。东郊记忆的设计者非常用心地把成都地域文化符号的元素运用在其设计方案里面,分析东郊记忆中的景观设施具有现实实践意义。  关键词:东郊记忆;传统元素;文化符号;景观设施  设计师将东郊记忆以前遗留下来的不符合现代审美的建筑进行改造并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