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
学生分析: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时间的地理课程的学习,已经学会了怎样读图析图、总结归纳知识点,进而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地理课程的项目。对于我国首都北京,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因此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没有压力,满怀期待。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中的文字说明不是很多,却配有较多的地图和图片,另外需要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活动题设计的也不少。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和相关图片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真正让学生“手动起来、脑学起来、思维活起来”。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2、理解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知道北京的城市职能;4、激发热爱祖国北京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悠久历史和城市职能
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以备课上展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问学生歌曲的名字?学生回答:《北京欢迎你》
教师:没错,是《北京欢迎你》。可以说自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以来,北京正在吸引世界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对这座文明古都又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简单说说你心目中的北京是什么样的?
讲授新课:学生述说对北京的印象
教师:大家眼中的北京美丽而又生动,同学们对北京的了解也涉及了很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是从悠久历史的角度来说的。但我们学习一个地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同时,北京作为我国首都,还有它特殊的城市职能。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三个方面,走近北京,对我们的首都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展示学案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说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主要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本和学案,哪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一方面它是多朝古都,金、元、明、清先后在这里建都;一方面它的名胜古迹众多,其中长城、明清故宫、天坛、颐和园、周口店猿人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注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名胜古迹图片并让学生对其中某一两处景点作简单介绍。
教师:大家对北京的名胜了解得真不少!其实除了这些古迹名胜,北京的旧城布局也能体现出它悠久的历史。(多媒体出示北京旧城图)结合学案内容和北京旧城图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北京旧城城市布局的特点?
学生:到讲台结合图片作介绍(城内建筑排列呈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的中心,通过中心有一条南北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线,整体上呈凸字轴线型的城市格局)
教师:一回生二回熟!哪位同学愿意再来说说?(又一名同学台上展示)就刚才两位同学的表现,谁来点评一下?可以从语言、表情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评价。
学生:点评(一至两名同学)
教师:大家的点评很中肯。希望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能有更多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你的风采!
刚才我们知道了北京旧城布局的特点,而我们此时看到的北京旧城,也是经过了几番朝代变更的(多媒体出示北京古代城区变迁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并思考图中的两个问题,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意见。
注释:问题1: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2:分析说明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学生:思考并与同桌间交流后回答问题(向东、北扩展;与水源越来越近)
教师:北京城城址的变迁是朝代变更的结果。几百年的沧桑岁月积淀了北京城厚重的历史文明,也给北京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人来北京故宫参观,给故宫的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结合学案和课本24页活动2题,小组讨论怎样缓解故宫的压力。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并发表见解
教师:了解了北京的古城文明,我想问大家,为什么北京会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学生齐答多朝古都)为什么都选择北京作都城呢(学生齐答地理位置优越)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分析北京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师:多媒体出示有关地理位置的图片及文字
学生:边读图边分析填写学案后台上展示。
注释: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1、纬度位置: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2海陆位置: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3战略位置: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西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教师:通过对北京悠久历史、地理位置和城市职能三方面的学习,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何呢?我们做几道练习题来检测(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学生:回答练习题
教师: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不错。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北京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来谈谈你的收获和感想?
学生:积极发言、畅谈收获
教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怀抱着对北京的浓浓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够有机会去北京走一走、看一看,真实地去感受我们宝贵而又可爱的首都,伟大而又骄人的祖国!它正敞开双臂迎接世界的检阅,展现迷人的风采!愿我们同祖国北京一起,加油努力、共创未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自学互学展示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完成学案自学展示部分。课上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逐步学习学案内容。采用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探讨的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和分析整理知识点的能力,多给学生记忆的时间和展示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到台上展示。其他同学对其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同学的评价再做点评,做到师生、生生互评。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较高。但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时间上有些紧凑,重点内容学习的时间不很充分,需要更好的完善。
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
学生分析: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时间的地理课程的学习,已经学会了怎样读图析图、总结归纳知识点,进而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地理课程的项目。对于我国首都北京,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因此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没有压力,满怀期待。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中的文字说明不是很多,却配有较多的地图和图片,另外需要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活动题设计的也不少。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和相关图片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真正让学生“手动起来、脑学起来、思维活起来”。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2、理解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知道北京的城市职能;4、激发热爱祖国北京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悠久历史和城市职能
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以备课上展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问学生歌曲的名字?学生回答:《北京欢迎你》
教师:没错,是《北京欢迎你》。可以说自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以来,北京正在吸引世界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对这座文明古都又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简单说说你心目中的北京是什么样的?
讲授新课:学生述说对北京的印象
教师:大家眼中的北京美丽而又生动,同学们对北京的了解也涉及了很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是从悠久历史的角度来说的。但我们学习一个地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同时,北京作为我国首都,还有它特殊的城市职能。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三个方面,走近北京,对我们的首都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展示学案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说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主要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本和学案,哪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一方面它是多朝古都,金、元、明、清先后在这里建都;一方面它的名胜古迹众多,其中长城、明清故宫、天坛、颐和园、周口店猿人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注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名胜古迹图片并让学生对其中某一两处景点作简单介绍。
教师:大家对北京的名胜了解得真不少!其实除了这些古迹名胜,北京的旧城布局也能体现出它悠久的历史。(多媒体出示北京旧城图)结合学案内容和北京旧城图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北京旧城城市布局的特点?
学生:到讲台结合图片作介绍(城内建筑排列呈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的中心,通过中心有一条南北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线,整体上呈凸字轴线型的城市格局)
教师:一回生二回熟!哪位同学愿意再来说说?(又一名同学台上展示)就刚才两位同学的表现,谁来点评一下?可以从语言、表情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评价。
学生:点评(一至两名同学)
教师:大家的点评很中肯。希望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能有更多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你的风采!
刚才我们知道了北京旧城布局的特点,而我们此时看到的北京旧城,也是经过了几番朝代变更的(多媒体出示北京古代城区变迁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并思考图中的两个问题,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意见。
注释:问题1: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2:分析说明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学生:思考并与同桌间交流后回答问题(向东、北扩展;与水源越来越近)
教师:北京城城址的变迁是朝代变更的结果。几百年的沧桑岁月积淀了北京城厚重的历史文明,也给北京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人来北京故宫参观,给故宫的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结合学案和课本24页活动2题,小组讨论怎样缓解故宫的压力。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并发表见解
教师:了解了北京的古城文明,我想问大家,为什么北京会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学生齐答多朝古都)为什么都选择北京作都城呢(学生齐答地理位置优越)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分析北京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师:多媒体出示有关地理位置的图片及文字
学生:边读图边分析填写学案后台上展示。
注释: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1、纬度位置: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2海陆位置: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3战略位置: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西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教师:通过对北京悠久历史、地理位置和城市职能三方面的学习,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何呢?我们做几道练习题来检测(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学生:回答练习题
教师: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不错。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北京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来谈谈你的收获和感想?
学生:积极发言、畅谈收获
教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怀抱着对北京的浓浓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够有机会去北京走一走、看一看,真实地去感受我们宝贵而又可爱的首都,伟大而又骄人的祖国!它正敞开双臂迎接世界的检阅,展现迷人的风采!愿我们同祖国北京一起,加油努力、共创未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自学互学展示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完成学案自学展示部分。课上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逐步学习学案内容。采用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探讨的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和分析整理知识点的能力,多给学生记忆的时间和展示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到台上展示。其他同学对其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同学的评价再做点评,做到师生、生生互评。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较高。但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时间上有些紧凑,重点内容学习的时间不很充分,需要更好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