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设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
  学生分析: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时间的地理课程的学习,已经学会了怎样读图析图、总结归纳知识点,进而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地理课程的项目。对于我国首都北京,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因此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没有压力,满怀期待。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中的文字说明不是很多,却配有较多的地图和图片,另外需要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活动题设计的也不少。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和相关图片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真正让学生“手动起来、脑学起来、思维活起来”。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2、理解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知道北京的城市职能;4、激发热爱祖国北京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悠久历史和城市职能
  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以备课上展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问学生歌曲的名字?学生回答:《北京欢迎你》
  教师:没错,是《北京欢迎你》。可以说自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以来,北京正在吸引世界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对这座文明古都又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简单说说你心目中的北京是什么样的?
  讲授新课:学生述说对北京的印象
  教师:大家眼中的北京美丽而又生动,同学们对北京的了解也涉及了很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是从悠久历史的角度来说的。但我们学习一个地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同时,北京作为我国首都,还有它特殊的城市职能。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三个方面,走近北京,对我们的首都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展示学案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说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主要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本和学案,哪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一方面它是多朝古都,金、元、明、清先后在这里建都;一方面它的名胜古迹众多,其中长城、明清故宫、天坛、颐和园、周口店猿人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注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名胜古迹图片并让学生对其中某一两处景点作简单介绍。
  教师:大家对北京的名胜了解得真不少!其实除了这些古迹名胜,北京的旧城布局也能体现出它悠久的历史。(多媒体出示北京旧城图)结合学案内容和北京旧城图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北京旧城城市布局的特点?
  学生:到讲台结合图片作介绍(城内建筑排列呈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的中心,通过中心有一条南北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线,整体上呈凸字轴线型的城市格局)
  教师:一回生二回熟!哪位同学愿意再来说说?(又一名同学台上展示)就刚才两位同学的表现,谁来点评一下?可以从语言、表情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评价。
  学生:点评(一至两名同学)
  教师:大家的点评很中肯。希望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能有更多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你的风采!
  刚才我们知道了北京旧城布局的特点,而我们此时看到的北京旧城,也是经过了几番朝代变更的(多媒体出示北京古代城区变迁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并思考图中的两个问题,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意见。
  注释:问题1: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2:分析说明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学生:思考并与同桌间交流后回答问题(向东、北扩展;与水源越来越近)
  教师:北京城城址的变迁是朝代变更的结果。几百年的沧桑岁月积淀了北京城厚重的历史文明,也给北京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人来北京故宫参观,给故宫的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结合学案和课本24页活动2题,小组讨论怎样缓解故宫的压力。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并发表见解
  教师:了解了北京的古城文明,我想问大家,为什么北京会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学生齐答多朝古都)为什么都选择北京作都城呢(学生齐答地理位置优越)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分析北京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师:多媒体出示有关地理位置的图片及文字
  学生:边读图边分析填写学案后台上展示。
  注释: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1、纬度位置: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2海陆位置: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3战略位置: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西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教师:通过对北京悠久历史、地理位置和城市职能三方面的学习,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何呢?我们做几道练习题来检测(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学生:回答练习题
  教师: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不错。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北京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来谈谈你的收获和感想?
  学生:积极发言、畅谈收获
  教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怀抱着对北京的浓浓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够有机会去北京走一走、看一看,真实地去感受我们宝贵而又可爱的首都,伟大而又骄人的祖国!它正敞开双臂迎接世界的检阅,展现迷人的风采!愿我们同祖国北京一起,加油努力、共创未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自学互学展示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完成学案自学展示部分。课上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逐步学习学案内容。采用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探讨的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和分析整理知识点的能力,多给学生记忆的时间和展示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到台上展示。其他同学对其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同学的评价再做点评,做到师生、生生互评。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较高。但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时间上有些紧凑,重点内容学习的时间不很充分,需要更好的完善。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注重科学探究,不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重要目标,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的形成正确保价值观的过程。自主性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
期刊
目的:了解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维吾尔族老年人群3年间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率的演变情况、分布特点和相关因素,为新疆基层中老年人群常见慢性疾病的干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现代化,制作和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我有几点体会和大家交流。  关键字:多媒体课件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现代化,制作和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运用并不是万能的。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课
本人在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喜欢”化学课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任务总能在短暂的45分钟里轻松愉快且卓有成效地完成,老师讲的有趣,学生学的轻松。这里的“喜欢”就是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提高化学成绩的基础。  对于基础学科之一的化学,如果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期刊
对于新课程实施,从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结构,到对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同时也给化学教学提高了难度。教师只有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念。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通过多媒体教学来突破诸如微观粒子运动、化工生产流程的宏观演示等难点;也经常用化学实验的方法来突破诸如化学反应原理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学法在临床基础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名实习学生分成2组,对照组60人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60人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法。比较2种方法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大部分学生对此教学方法持认可态度。结论 多元化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临床基础教学见习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促进学生更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我们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以全新的视角挖掘教学内在的乐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乐学的引爆点,引
期刊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下面也说说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教学反思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设计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