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其诚信行为对党和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影响。新时代推进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推进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直接影响着干部作风的转变,有利于增强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对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关系着人心向背,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诚信 政治生态 营商环境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20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地方行政的信用环境有所改观,领导干部作风切实转变,营商环境优化,但是必须看到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的进程还比较缓慢,还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推进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在新时代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已经屡见不鲜。匿名性、开放性与便捷性的网络化参与使网络的监督影响力不仅非常广泛而且巨大。而且,网络信息的裂变式的传播速度使得一些领导干部的失信行为很快被曝光。微信、微博、QQ 群、社交网站以及论坛等方式使一些领导干部的失信行为被广泛传播,并且这些传播载体还借助一些视频、音频技术,使领导干部的失信行为变得“有图有声”。在这些网络信息化传播方式面前,领导干部的言行透明化。而且,事情的真相会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在个别领导干部的谎言逐渐被拆穿的同时,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失去控制。网络监督的巨大影响和放大效应对领导干部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诚实守信,一旦出现谎言和不实之策必须及时纠正,否则就会损害到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新时代推进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是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二)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关键
  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处于核心和支柱地位的就是政府公信力。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最终落脚点。作为政府决策的执行者和行政活动的主体的领导干部,其诚信程度对提升政府公信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领导干部的诚信行为是全社会的重要典范。诚信亲民的领导干部不仅能够凝聚民心,获得民众的认同,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而且,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从领导干部诚实守信以人民为中心的行为中受到感召,并主动效仿,从而促使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因此,新时代要提升政府公信力,塑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政府形象,必须推进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兴诚信之风。
  (三)切實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抓手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党的十八以来,干部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某种程度来看,部分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行贿受贿等一些领导干部的诚信缺失行为在干部群体中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导致一些地方政治生态环境恶化,不正之风盛行。而一些真正敢于伸张正义、诚实守信的领导干部却备受排挤和打击,难以得到提拔与重用,反而,一些善于钻营、弄虚作假的人则被推崇为有担当、有作为的干将,得到提拔与重用。这严重削弱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势必难以切实推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因此,加强领导干部诚信建设是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抓手。
  二、领导干部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危害
  (一)作风不正,滥用职权
  作风不正,滥用职权是领导干部诚信缺失的重要表现之一。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作风不实,工作消极应对,没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况。这部分领导干部往往专注于纸上谈兵,基本上不去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工作上也追求通过开会、发文等方式来实现形式上的成果,而不讲实际效用。而且,还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公开唱高调,口头承诺要为人民服务,实际工作中却滥用职权,巧立名目、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把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作为满足自己一己之私欲的工具,使公权力成为自己徇私枉法、假公济私等一些违法乱纪行为的“保护伞”。
  (二)虚报浮夸,捞取“政绩”
  虚报浮夸、捞取“政绩”等失信行为是一些领导干部诚信缺失的重要表现。一些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夸夸其谈,说得到,做不到,仅限于说“漂亮话”;把工作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数字与写文字材料等一些虚假现象上,通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的方式来捞取“政绩”。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眼光向上,善于逢迎上级组织部门,不从本地区的发展实际和现实条件出发,盲目上一些见效快的“短、平、快”的项目,搞政绩,急功近利,使一些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巨大。“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使这些领导干部在任时风光无限“政绩突出”,背后却债台高筑,使地方发展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三)朝令夕改,政策欠缺连续性
  朝令夕改,政策欠缺连续性与稳定性也是一些领导干部诚信缺失的重要表现。一些地方的领导者不能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政令无常,违法乱纪,失信于民。在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领导干部超越自己的职能范围,不合时宜地过多干预地方经济活动,在营造营商环境的过程中随意承诺,拍胸脯许下众多优惠条件,但等项目真正落地之后,不仅不兑现承诺,而且,设置各种门槛,各种为难。另外,缺乏长远性的规划,不能一张蓝图画到底,盲目决策,是很多地方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缺少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政府决策行为,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也不利于地区的长远发展。
  三、推进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领导干部信用法律保障体系
  诚信不仅仅属于道德范畴,更是法律的追求。要逐渐加强一系列领导干部信用管理立法,在政府权责清单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党员干部家庭以及财产情况、党政领导干部诚信行为信息采集、领导干部考核、选拨、任用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化、规范化、合理化的信用法律保障体系,明确领导干部的诚信缺失行为在法律法规中所能够产生的后果,促使领导干部由此作出诚实守信的行为选择。
  (二)逐步完善领导干部诚信制度体系建设
  逐步完善领导干部诚信制度体系建设是加强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是建立领导干部诚信联动机制。实现税务、工商、审计、财政、司法、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与联动,全面并及时掌握领导干部的诚信情况。二是建立领导干部承诺制。以签署服务承诺书、行政承诺书的形式,要求领导干部向社会和群众公开承诺服务理念、办事效率、办事时效、考核奖惩等一些内容,使其履诺践诺行为受到群众的广泛监督。三是建立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不断完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与财产申报的报告制度,督促干部将个人的商务活动以及经济来源等情况如实向组织报告。
  (三)建立领导干部诚信考核体系
  建立领导干部诚信考核体系是推进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定性定量考评领导干部诚信承诺、诚信报告、诚信责任等情况。考评结果应该作为干部优先提拔重用的重要条件,对考评结果差的干部进行警示诫勉。其次,构建干部诚信数据库。定期汇集整理领导干部诚信和信誉信息,形成领导干部个人的信用资料,构建起领导干部诚信数据库。领导干部诚信数据库不仅是推进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要件,更是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选拔、重用的重要参考。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推广活动文本,具有“双边价值导向”的人文特征,在书写和使用时,人文元素的齐备程度决定了阅读活动项目成效与价值的大小。当今社会信息科技发展迅猛,高校图书馆作为阅读活动的运营主体,应切实考虑阅读推广活动文本在时代特征、推广规律、读者需求面前可能出现的“人文性”漏洞,以便把准厘清其人文向度,让阅读推广活动文本更具人文本色地为阅读活动服务,从而实现阅读活动“服务读者”的目标最大化。  關键词:高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四位一体” 教学模式 重构 实践  基金项目:四川省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规划课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踐教学和网络教学一体化研究》(SZQ20 16006)。  作者简介:刘勇,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刘晓莉,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关键词 互联网 职业教育 养成教育 创新创业  作者简介:王学森,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209  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
摘要:本文在回顾“五一口号”来历的基础上,阐述了“五一口号”的重大历史意义和“五一口号”对现实的深刻启示。  关键词:“五一口号”的来历 历史意义 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194-02  70年前,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新型的办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现当代独立学院职业教育变革的转折点和创新点.借鉴各地推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结
文章以我国女装行业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女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课程开发的设计理念,论述了女装造型表达课程的项目式教学的具体实践。 The article takes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小组社会工作 教学 运用  作者简介:周巍,惠州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讲师,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李开,惠州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助教,研究方向: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
针对当前医疗美容技术职业教育现状,探索医疗美容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走校企合作共建的发展之路,探讨校企共建的模式。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本文通过在大学开展新型体育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应用论证,旨在改变当代传统大学体育教育的各种弊端,为体育课在大学的开展提供与时俱进的土壤。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and
公安院校以贴近实战,“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是公安院校开设的公安类专业基础课,如何让该课程贴近实战,本文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