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卓越”的含义是优秀,超出一般。打造数学卓越课堂,就是要打造出超越自我、超越同伴,甚至是超越同时代人的优秀课堂。在这个超越的过程中,教师仍然是处于主导的地位。只有教师实现的卓越的教,引领学生走上卓越的学的路径,才有真正地实现课堂的卓越,真正地让师生都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
【关键词】精心 师生 卓越课堂
在數学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始终是教学管理的一大难题。长期的课堂低效必将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特别是在当前推行减负提dhoudao旧教学思想和方法,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探索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由过去的主讲转变为现在的主导,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卓越数学课堂。
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数学卓越课堂呢?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趣,充满活力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心理状态,就需要学习者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成功的问题情境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的难度适中,问题情景清晰,能引起学生共鸣,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的问题情境有很多种,比较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主要是以下几种:一是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是创设活动化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学习的活动主体性;四是创设多元问题情境,启发多向数学思维。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教法的选择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二是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三是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四是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五是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四、精心选择课堂练习——难度,梯度,激发挑战
数学教学的课堂练习大部分都是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呈现的。然而,并不是老师把练习题一股脑儿的抛给学生,学生就能从这些练习中得到收获和发展。课堂练习的设计也是一项技术活:教师应准确预设学生学习的达成度,选择好适合学生的习题难度,既不能让学生轻易就得到,也不能让学生怎么也做不起;教师还要适当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好练习题的发展梯度,要让差点的学生有事做,也要让优秀的学生能吃饱,从而激起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积极性,切实做到练习过程的有效甚至是高效。
五、精心组织信息反馈——总结,评价,树立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评价,准确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心理状态,充分运用课堂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群体的课堂表现活跃度,从学生的兴奋状态中反馈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掌控、活动开展等是否符合学生需求,以便及时进行有效调整;同时,教师还要关注个别学生的面部表现、肢体语言、行为方式,以确定其是否处于积极的学习思维进程,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其回归学习的正常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功能,引导自身和学生给予学习者正面积极的回应,以树立起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性。当然,奖励不应当是盲目的,对确实有错的孩子也应该直截了当地予以批评,而不是姑息迁就。
总之,在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地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只有教师实现了卓越的教,学生达到了卓越的学,我们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3]《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开明出版社
【关键词】精心 师生 卓越课堂
在數学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始终是教学管理的一大难题。长期的课堂低效必将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特别是在当前推行减负提dhoudao旧教学思想和方法,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探索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由过去的主讲转变为现在的主导,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卓越数学课堂。
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数学卓越课堂呢?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趣,充满活力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心理状态,就需要学习者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成功的问题情境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的难度适中,问题情景清晰,能引起学生共鸣,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的问题情境有很多种,比较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主要是以下几种:一是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是创设活动化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学习的活动主体性;四是创设多元问题情境,启发多向数学思维。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教法的选择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二是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三是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四是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五是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四、精心选择课堂练习——难度,梯度,激发挑战
数学教学的课堂练习大部分都是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呈现的。然而,并不是老师把练习题一股脑儿的抛给学生,学生就能从这些练习中得到收获和发展。课堂练习的设计也是一项技术活:教师应准确预设学生学习的达成度,选择好适合学生的习题难度,既不能让学生轻易就得到,也不能让学生怎么也做不起;教师还要适当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好练习题的发展梯度,要让差点的学生有事做,也要让优秀的学生能吃饱,从而激起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积极性,切实做到练习过程的有效甚至是高效。
五、精心组织信息反馈——总结,评价,树立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评价,准确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心理状态,充分运用课堂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群体的课堂表现活跃度,从学生的兴奋状态中反馈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掌控、活动开展等是否符合学生需求,以便及时进行有效调整;同时,教师还要关注个别学生的面部表现、肢体语言、行为方式,以确定其是否处于积极的学习思维进程,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其回归学习的正常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功能,引导自身和学生给予学习者正面积极的回应,以树立起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性。当然,奖励不应当是盲目的,对确实有错的孩子也应该直截了当地予以批评,而不是姑息迁就。
总之,在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地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只有教师实现了卓越的教,学生达到了卓越的学,我们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3]《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开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