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内容走向教学内容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2006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现实教学中存在将教材内容误为教学内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实现从教材内容走向教学内容的途径,与同行交流,以获得更多地启示。
  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目标: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注意贯通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结果。即在教学中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通过学生的学,寻求方法的突破,在学的过程中,追求情感的升华,教师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化学方程式计算以往的教学:明确化学方程式体现各物质的质量比——引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知道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规范解题格式——模拟训练——讲评纠错——进行应用。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逻辑清晰,但注重的是知识与技能本身,没有将教学过程与方法做到有机结合,也没有将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教学之中,不能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三维目标达成的教学设计:①先激趣视频导入(展示“神舟七号”升空场面)②设计问题:“神舟七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请同学们思考火箭点火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式。③尝试解答:现在已知火箭升空需要液氢100Kg,那么需要多少千克的液氧来使液氢完全燃烧?通过创设情景——学生阅读教材或查寻资料尝试解决——暴露问题——教师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起点,展开不同环节的教学——师生归纳解题步骤、归范解题格式——形成应用。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只要大家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就能感悟到化学学习价值,从而蒙发自主积极学习情感,另一方面关注过程学习,为教师提供关注学生思维进展的平台,使教学进程能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不仅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把握教材,理清线索
  新课改以来,人们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更加关注,相应地也调整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思路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化学学科知识,再从化学拓展到社会;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由浅入深、重点难点作分散处理,使教学内容的编排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准确地解读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活用教材”,通过领悟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呈现的线索,做到准确把握教材,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要求,灵活机动地整合教学资源,合理编排教材内容,让学生学得懂、用的来,学得愉快,自己教的舒心顺畅。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沪教版“奇妙二氧化碳”教学,根据课标要求,笔者仔细揣摩教材的编写思路?琢磨出教材设置的明线为通过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循环的奇妙变化、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灭火等事实性知识,而知识承载的学科观点与思想方法,如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思路“存在——组成——性质——用途——制取以及科学的物质观则内隐于其中,领会了教材的设置意图后,课上不再只是侧重化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是充分让学生学习有趣、有用的化学,对于教材隐藏的暗线则采用点拨及让学生自我建构中获得体验,采取让学生自主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及二氧化碳的功与过等,笔者惊喜地发现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有利于掌握相关的知识,而且更有利于诸如类比、归纳、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元素化合物按性质-制法-用途这一学习方法、领悟性质用途的关系,比按知识系统的教法效果更佳,因为这样处理显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趣,有利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发挥实验的多种功能
  化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了解化学方法的重要方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却因过多地强调实验操作的熟练性或只为验证某一个知识点而按部就班的完成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而忽视了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现象中的奇观、实验教学中思维的启迪,实验教学功能单一,久而久之削弱了学生对实验的热情,觉得做实验也是件苦差事。
  例如:沪教版教材关于“铜绿”的实验教学中,若没有理解教材栏目的设置意图,依次分析药品取用的操作要领、物质加热及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铜绿分解现象描述、废液废渣的处理、实验用品洗涤与整理,甚至还补充了铜绿的化学式、铜绿受热与铜绿与酸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等。在众多所谓“理论”的掩盖下,化学的奇妙被淡化,学生感受到是化学实验不仅麻烦,而且还很危险。在化学教学中,要开发实验在教学中的更多作用,特别是要通过实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达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视实验后的归纳与整合。
  教材是静态的文本,教师应结合自己对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学情、教材的理解,将教材内容赋予动态的、情景的、问题的,使之成为适合学生、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内容。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水煤浆气化装置是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气化炉反应温度是关系到装置能否安全、稳定并长期运行的关键技术指标。针对热电偶测温元件在高温、高压、强气流冲刷环境下难以长周期工作这一问题,以一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为研究对象,在气化反应过程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系数法,确定辅助变量,并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了气化炉温度的智能软测量模型。经模型仿真与实际工业运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
<正>所谓课程框架问题,是指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用于框定某个课程项目学习范围,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与探索的一组有层次的问题。课程框架问题的设计属于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操
在高考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知识素养,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在高考改革之后,数学发生了什么变化  1.数学考试的题型难度增加  对比以往的高考数学试卷和现在改革之后的数学试卷,题型难度不断提高,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难度都在不断上升,从而导致了现在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压力逐步上升,所以教师在教授高中数学知识的时候要
近年来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速度较快,地区电网中并网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也在不断扩大,有必要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监控平台,实现对光伏电站的集中统一监控。本文详细分析了分布
为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的目标,笔者遵循“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育教学原则,坚持把实验主题词“主体·创造·发展”落实到数学教学中。众所周知,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学习有大量的实验,并且实验给学生提供了建构该学科认知结构的良好环境,那么实验是否应该大步迈进初中数学课堂呢?如何把数学实验引入课堂中来?笔者所在校数学科研组从2015年初起开始酝酿:怎样才能使学
期刊
针对工业控制过程中系统具有大滞后这一特性,给出了一种基于时域响应特性的预测控制算法。该算法利用当前及之前的采样信息和已输出的控制信息预测系统的未来输出,获得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