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mai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这就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新目标,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小学数学教学者们进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一、 引言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的实现,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源泉,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二、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自身积极性、主动性的充分发挥,才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好奇心强、探求未知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天性和数学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去吸引小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求。比如在教“圆的面积”时,为了引出新课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一场赛车比赛,赛场上的赛车车轮有圆形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的、椭圆形的。先让同学们猜一猜在同一规定时间里,哪辆赛车会第一个到达终点,然后再让学生看赛车结果。学生猜测的对错都没关系,只要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上来就达到了目的。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物体是圆形的,这时候学生们一定会非常踊跃地举出很多,如光盘、硬币、下水井盖、笔筒、吊灯等。这时,教师再进一步问学生,“为什么圆形的车轮跑得就快,而其他形状的车轮就跑不快呢?”这时学生可能就会沉默了。教师接着说:“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学生们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进入新知识的自主学习中,带着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学习,课堂教学必然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 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到和谐,没有压力,可以敞开心扉,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激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有利。小学生天性爱玩,游戏中学习是制造轻松教学课堂的有效方法,这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主动动手探究新知识。比如在教“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三根长短不一的小棍,课上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寻找答案。问题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组成三角形吗?接到问题后学生们开始动手做实验。结果有两种:一是可以组成三角形,二是不能组成三角形。这两种结果显然是片面的认识,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认识,教师先不要做出表态,让学生们将手中的小木棍进行互换,然后重新做实验。这时学生对任意三条线段是否可以组成三角形又有了新结论:不一定。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测量能组成三角形的小木棍的长度,分析一下任意两根木棍的长度和或差与第三根木棍的长是什么关系。到此,学生们终于找到正确答案了。最后为了巩固一下结论,让学生通过截取的方法,把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木棒变成可以组成三角形的小木棍。这种看似游戏般的课堂教学,使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愉快,虽然新知识很难,但学生们都能主动参与其中,全神贯注地跟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 采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
  创新是为生活实际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学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其实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为了生活需要而存在的,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需要处理信息时,可能随时都会应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实践,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和锻炼,在教学中把新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看、听、说、做慢慢形成数学思维,积累数学知识,渐渐提高应用能力。教师要多引用生活,逐渐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意识,然后再通过动手实践,让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比如在教“确定位置”的有关数学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们对自己所处位置的前后左右进行观察,看看那些位置上的同学,让学生对位置这个概念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们以自己为起点,画一幅有关自己位置的草图。教师也可以借用一下教室平面图,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学会确定某物的位置。为了巩固这一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看电影,将每位学生的座位标记到电影院的草图上,让学生根据图纸标识找到自己的座位。通过这一现实生活活动,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提高数学思维、数学意识的能力,并从生活的实际应用中感受到數学的价值,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从而增加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 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造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把数学的应用性体现到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影,左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02:116-117.
  [2]李凯云.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民营科技,2012,12:133.
  [3]郭靖.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03:157-158.
  作者简介:蔡卿,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怀安学区北河小学。
其他文献
当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研究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几何画板可以有效地反映图形运动变化、数形规律、情景创造,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并可直观地呈现数学教学中
新课标的推行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就要
关于初中数学应用题,其是整个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与当前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在应用题上的学习培养。这样不仅能够
逆向思维所指的是按照反方向的顺序进行思考的一种方式。在小学数学解题的过程中,这种思维方式是经常出现的,对于数学题的解析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
摘 要: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将信息化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也是现在小学教学中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本文主要探讨了关于现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关系与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随着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不再采取以前传统的教
面对新课改,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法,以学生为主,做到有效教学,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思维,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化课堂教学过程的艺
学位
在小学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课、计算课、应用题和几何课。几乎每个新知识阶层的起始启蒙,学生必须想办法先弄明白与数学概念相关的基本问题。这些概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生清楚表达个人观点的基本支撑,是实现数学思维与语料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精选教学内容,反复体验语言魅力;结合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