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停批”劳教这一年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f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教所民警张亮最近有些烦,他似乎从来没有感受过来自亲友们如此密集的关心。人们总在问同一个问题:“劳教废除了,你以后怎么办?”张亮已经懒得再去解释,只会敷衍地扔出一句:“跟同事们一起下岗呗。”
  这显然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张亮出生于昆明,大学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后成为云南省某劳动教养管理所的民警。张亮工作的劳教所位于昆明郊区,如今,劳教所正门除了劳教所的牌子外,还挂着另一块醒目的牌子:云南第×强制隔离戒毒所。
  “我们早就成功转型了。”张亮说。
  事实上,早在2010年底,云南不少劳教所就已加挂了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标牌。从那时起,云南省各大劳教所在承担劳教工作外,还要履行收治隔离来自全省各地的戒毒人员,这种当时被称为“禁毒新形势下赋予劳教工作的新职责、新任务”的举措,成为三年后云南省各劳教所转型的关键。
2006 年 6 月 5 日,河北省戒毒劳教所。图 /IC

  “现在废除劳教对于我们的影响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张亮称,经过三年的磨合,现有劳教所就地转为强制戒毒所的条件早已成熟,废止劳教后,可以继续发挥戒毒功能。

“停批”劳教


  云南劳教被公众关注缘于2013年初的一次会议。
  2月5日,在云南省政法工作视频会议上,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孟苏铁表示,云南省将对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缠访闹访、丑化领导人形象等三种行为的劳教审批统一停止。对其他违法情形的劳教审批也全部暂停,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处理,不再采用劳教手段。
  尽管在这次会议还涉及惠及民生的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对25名见义勇为个人颁发835万的奖励等吸引眼球的新闻,但省政法委关于劳教的这一表态却更令人瞩目,短时间内“云南叫停劳教审批”的消息迅速传开。
  公众普遍认为孟苏铁的讲话是对中央政法委的相关表态的呼应。因为在此一个月之前,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传出消息,要把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成为2013年“四项改革”之一。
  一位在场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主会场上百人,与会者囊括了公检法司等诸多部门,孟苏铁在肯定了劳教在历史上积极作用之后,话锋一转,直陈劳教暴露出的弊端,改革势在必行。
  孟苏铁说,对目前仍在教人员应继续执行、自然消化,同时原则上不受理涉及劳教制度历史问题的上访,确有执行错误的,按个案处理;要加强对在教人员的教育管理,确保在教人员思想稳定,加强解教人员衔接,落实安置帮教措施,帮助解教人员顺利融入社会;要把劳教制度与社区矫正、强制隔离戒毒和基层基础建设统筹考虑。
  很快,云南省各级政法部门开始组织传达会议精神。来自基层劳教所的张亮特别留意到孟苏铁的一句讲话:全体劳教民警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在改革过程中,要特别关爱、真正用好这支队伍。这支队伍在强制戒毒方面的任务也非常重。
  在张亮看来,此番表态,意味着原有劳教民警转向戒毒工作转型将开始提速。
  或许是因为舆论的高度关注,云南政法委不得不在两天之后再次表态:所谓劳教制度改革的“时间表”与“路线图”是中央政法委统一安排部署的,不存在云南的创造和突破。云南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的布置是等中央规定下来后再正式停止审批,在此之前只是严格控制,“叫停”的说法并不准确。
  但细心的媒体发现,在中央政法委相关表态之后,在地方省市中,云南显然是第一个“响应”,并迅速暂停审批的省份。

过渡与磨合


  对于媒体上的一片叫好声和沸沸扬扬的报道,张亮不以为然,劳教改革和职能转变并非像新闻报道中的一蹴而就,而是长达三年时间的过渡和磨合。
  2010年,云南部分劳教所逐步加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牌子,标志着劳教功能向戒毒功能转化。当年10月,云南省率先决定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职能由公安机关移交至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只保留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认定。“这种做法避免公安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境况,既约束了警权,也理顺了劳教所与戒毒所的行政关系。”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云南共有14个劳教所,其中省属劳教所8个。据数据显示,云南劳教人员数量逐年递减,从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累计收容劳教的4万余人,下降至2007年至2012年9月末的6008人,截至2013年2月,在册劳教人员实际在所执行者只有200多人。
  张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所在的劳教所共8个大队,其中7个大队为戒毒人员,只有一个大队为劳教人员,早在去年最后一名劳教人员解教后,该大队的劳教民警已全部分流到其他六个大队从事戒毒工作。
  与此同时,由于劳教人员越来越少,云南部分劳教所将所内的劳教人员集中到某个劳教所,既便于统一管理,也腾出空间利于劳教所向戒毒所的转型。
  显然,对于劳教所系统的悄然变化外界无从知晓,但外界对劳教制度废除关注程度与日俱增。
  在2013年昆明“两会”上,昆明市政协副主席张建伟便直言不讳地质疑:“现在昆明有多少劳教人员,法院不清楚。任何人未经法院审判,不能认定有罪,更不能进行长期的限制人身自由。公安规避了这一问题,劳教甚至变成了法治的一个黑箱。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劳教制度改革,昆明要建设法制昆明,也规避不了这个问题。”
  云南政法系统人士同样也对劳教制度进行反思。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田成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劳教使警权过大,一个部门的规章甚至代替了法律,成为任意侵犯基本人权的工具以及公安机关的法治“自留地”,而废止劳教是回归司法本身,是人的生命权,自由权的彰显。   尽管如此,劳教如今似乎仍是敏感词。自2013年2月之后,公开信息中已难觅云南劳教的相关消息。
  不过,在昆明市人大代表、云南知名律师李春光看来,这反而说明劳教已不再是社会焦点,已淡出公众视野,“当时云南先宣传出来,或许是担心步子迈得太大了。”李春光说。

信访联动


  作为曾经的主要劳教对象,信访人员被劳教屡见不鲜。“停批”劳教之后,如何正确处置和对待信访人员也成为云南的现实性难题。
  事实上,云南是全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试点省份之一。所谓涉法涉诉信访是指当事人对刑事执法、行政执法等权力部门在案件或问题处理上不满,认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引发上访告状的案件。
  在2月5日那次备受关注的会议上,舆论只聚焦于劳教而忽略了孟苏铁对于信访的表态:推动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解决为核心,推进依法受理、依法纠错、依法赔偿、依法救助、依法终结和依法维护公正结论、依法制止违法闹访,促进涉法涉诉信访形势和秩序的根本好转。
  两个月之后,云南即出台具体措施,实行省、州、县、乡、村“五级联动”解决群众信访诉求,通过上下对接,层层覆盖,联动协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矛盾解决在初期。一位不愿具名的云南法律学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界对于这种所谓的联动的效果持谨慎的态度,但至少表明政府试图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难题的态度。”
  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云南省开通了网上信访系统。信访人员可以将信访内容通过该系统进行反映,并注明自己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一般信访事项会在30日内回复。在来信选登栏中,一位陇川县农民反映因乡村公路无人修,遇大雨坍塌导致重病母亲无法外出就医而死亡。该县信访部门回复称,路段立项一直未被交通部门批复,将加大养护力度,争取在2015年施工建设。
  虽然云南并未公开“五级联动”后的成效,但在2013年12月20日的云南省信访工作会议上,云南省提出,要妥善处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一位与会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会上释放出加强信访创新的信号,下一步,云南准备在全省推广视频接访,拓展和构建多个渠道的信访平台。

从劳教到戒毒


  由于特殊的地缘和省情,云南劳教向强制隔离戒毒转化也备受关注。
  “原来的模式是把吸毒人员抓来,一了百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云南禁毒系统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劳动教养戒毒模式被取消之后,云南各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始加强戒毒治疗、教育矫治、生活卫生、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并在所内设立心理咨询室、音乐放松室以及心理宣泄室。
  上述内部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称,与被看押劳动的劳教人员不同,强制戒毒只是一种约束性的治疗手段和救治方式。“现在对强制戒毒的认定程序也极为严格,要有口供、物证和旁证,由公安部门的法制办审核,主管领导签字,实行办案终身负责制,每年还有督导检查。”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曾粤兴曾受邀参观强制隔离戒毒所。在他看来,戒毒人员的待遇与曾经的劳教人员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食宿条件与以前相比进步很大,戒毒人员和民警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相互之间有说有笑。”曾粤兴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据《中国新闻周刊》从权威部门获得的数据显示,云南省全省2013上半年以吸毒人员为主要作案成员的“两抢一盗”案件的发案率同比下降0.8%。
  上述人士亦向《中国新闻周刊》感叹法治的进步。他曾担任基层公安系统工作,还记得在1980年代“严打”时,老派出所长笔记本上留下的犯罪嫌疑人不论有无证据都会挨个抓;收审制度废除前,公安办案随意性大,稍有嫌疑就先关起来。“现在更突出依法办案,做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如今废除劳教也是对人权的尊重。”
  在张亮眼中,废除劳教已是大势所趋。“彻底废止时,唯一要做的或许只是摘掉门口那块劳教所的牌子。”
  (应受访者要求,张亮为化名)
其他文献
夏天的时候,我跟随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的專家们,在长白山脚下作了两个月的考古发掘。  即便只是走在山脚下的森林里,我已沉醉于长白山区8月的清凉。弯弯曲曲的木栈道向森林深处延伸,把我们带进了熟悉而陌生的北国森林。  那些红松、云杉、白桦和椴树,高挺秀拔,你争我赶,齐齐刺向天空。阳光从繁林密叶的缝隙间洒下来,仿佛落了一地的碎金子。倾倒的巨木、厚实的苔藓、从松针覆盖的土壤中长出的各色蘑菇,都让人感到静谧
11月28日,白玛奥色法王事件发酵第二天,多识仁波切的《假法王的画鬼伎俩》一文,被广泛传播。  今年80岁的多识仁波切,是甘肃省天祝县朵什寺的转世活佛。他从1952年起参加工作,从未离开过教育领域,目前任西北民族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藏传佛教界,多识仁波切威望颇高。他学养丰厚,又时常针砭时弊,对“末法时代”的种种观点,都有自己的看法。  针对此次白玛奥色法王所引发的种种
西门庆对骑马情有独钟,家养好马三匹。有事骑马,没事骑马,上班骑马,嫖宿骑马。和王招宣府的林太太约会偷情,到妓院招嫖郑爱月儿,都是威风凛凛骑马而去。  作为土豪、官僚、地方名人,西门庆要是没匹好马,还真没面子。在当时,马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基本被政府控制。金瓶梅故事背景在山东,山东属于中原,中原不产马。要弄匹马,得到关外采购。  按照古代“公车”配置标准,西门庆骑马不违规。隋唐、两宋时期,中书、门
孟晓苏担任前国家领导人万里的秘书长达八年,他见证、亲历了那个风云年代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也深受锐意改革的老领导的影响。日后在中房集团长期任职,他的改革本色不曾消褪,被称为“中国房地产之父”  孟晓苏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万里文选》。他时常会拿起来翻看,不仅是为了寻找过往的经历,也是在领悟曾经的老领导万里的思想。  “以前万里同志的一些讲话,现在体会起来还是受益匪浅。当秘书的
在电影《给朱丽叶的信》里,美国文艺女青年苏菲在维罗纳,看到世界各地的男女游客用不同方式表达对爱情的感受:女性在朱丽叶故居的围墙缝隙留下信件,男性则手抚朱丽叶铜像的胸部,留下影像。  虽然很容易唤起他人对于道德的焦虑,但男人却很少掩饰对女性的胸部的特殊好感。一个男人与女人初识,往往第一眼看女人的面孔,第二眼看的就是女人的胸部。有时候,这完全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与猥琐、色情、淫邪无关。如果以弗洛伊德的
人民公社的历史曾经是一段人们急于挥别的历史。不过,在大历史的宏大叙事下努力发掘更多更新的细节,或者进行新的维度的解读,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够让人们在新一轮规模经营中通过汲取历史的教训,少走弯路。  《通向集体之路:一项关于文化观念和制度形成的个案研究》一书,旨在深入挖掘一个此前似乎已被人们盖棺论定的问题:在构建人民公社也即走向集体化的过程中,农民到底扮演了一种什么角色?在既往的国家一社会二元论下
“雪绒花,雪绒花,每天清晨迎接我。小而白,纯又美,总很高兴遇见我。雪似的花朵深情开放,愿永远鲜艳芬芳。雪绒花,雪绒花,为我祖国祝福吧。”  顺着平壤的烽火艺术剧场的追光看过去,身着朝鲜服装的莱巴赫乐队女主唱米娜正在台上投入地演唱名曲《雪绒花》。台下整整齐齐地坐着一千来名观众,一曲演毕,他们礼节性地鼓鼓掌。  整场演出结束时,观众起立热烈鼓掌。在莱巴赫乐队的成员看来,那更像是一种“机械性的规定动作”
8 月11 日,波斯湾,一名美国水手检查将装在美军布什号核动力航母的导弹。美军已经开始对伊拉克北部ISIS 武装控制区进行空袭,目前美国布什号核动力航母正在波斯湾海域进行部署,据悉布什号可携带90 架各型飞机,包括数十架F/A-18 系列战机。图/IC  在宣布授权对“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发动空袭后,顶着诺贝尔和平奖光环的奥巴马不得不指挥起一场在伊拉克的新的军事行动。这场空袭是20
乌克兰乌云笼罩,克里米亚公投箭在弦上。围绕这一危机,美、俄、欧盟激烈博弈,其结果不仅将决定乌克兰的存亡,也将为21世纪的战略格局演变增添又一复杂因素。美俄关系可能进入“凉战”  乌克兰危机早在2004年“橙色革命”的时候就已埋下种子。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普京总统主动向美国提供俄在中亚的军事基地,并放弃了在古巴的无线电侦听站和在越南的基地,满心希望美国能“将恩报恩”,停止北约东扩和在欧洲部署弹道
薛涌  (作者系旅美学者,在美国萨福克大学任教)  “国内的待遇比美国高不少,干吗不回来?”  这些年,不时听到亲友说这样的话,我都一笑置之。中国经济突飞猛进,比起二十年前我离开时当然是天翻地覆。亲友希望我回来的心情也很好理解。但是,毕竟中国的人均GDP才刚过6000美元,美国则超过5.1万美元,高八倍多。说国内待遇高,是否有点一厢情愿呢?  我有位朋友、从中美顶尖工学院毕业的高科技工程师说: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