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活动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不断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才能赋予这一课题以新的活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就作为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新世纪音乐教师,如何能让音乐欣赏课有所创新、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欣赏课的课堂教学,参与到欣赏教学活动中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音乐欣赏 音乐素养 音乐兴趣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审美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尤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的不断深入、对音乐探索的不断加强、音乐欣赏所具有的,对于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拓宽学习视野等作用已普遍被人们认可,因而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也就摆到了重要的位置。而要想使音乐欣赏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则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并做到:
1.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2.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中专音乐欣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人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人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上得很顺利。
3.精心传授音乐作品欣赏方法。音乐欣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就是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一感觉(情感)欣赏-理智的欣赏。不同体裁的音乐欣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一是对于歌曲的欣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二是对于器乐曲的欣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
4.借助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主动借助有关图片、幻灯、录像、电脑进行教学,但必须强调“以听为主,以看为辅”,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将音乐知识讲解与乐曲欣赏相结合。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而孤立地讲授音乐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记。因此,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乐曲的同时应结合音乐知识的讲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总之,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音乐学习的不断深入、对音乐探索愿望的不断加强、音乐欣赏所具有的,对于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拓宽学习视野等作用已普遍被人们所认可,中专音乐欣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賞能力为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对高校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塑造起着重要作用,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这门课也就无可争辩的摆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而要想使音乐欣赏更好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则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必要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片天地有所作为。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音乐欣赏 音乐素养 音乐兴趣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审美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尤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的不断深入、对音乐探索的不断加强、音乐欣赏所具有的,对于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拓宽学习视野等作用已普遍被人们认可,因而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也就摆到了重要的位置。而要想使音乐欣赏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则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并做到:
1.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2.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中专音乐欣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人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人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上得很顺利。
3.精心传授音乐作品欣赏方法。音乐欣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就是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一感觉(情感)欣赏-理智的欣赏。不同体裁的音乐欣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一是对于歌曲的欣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二是对于器乐曲的欣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
4.借助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主动借助有关图片、幻灯、录像、电脑进行教学,但必须强调“以听为主,以看为辅”,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将音乐知识讲解与乐曲欣赏相结合。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而孤立地讲授音乐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记。因此,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乐曲的同时应结合音乐知识的讲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总之,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音乐学习的不断深入、对音乐探索愿望的不断加强、音乐欣赏所具有的,对于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拓宽学习视野等作用已普遍被人们所认可,中专音乐欣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賞能力为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对高校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塑造起着重要作用,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这门课也就无可争辩的摆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而要想使音乐欣赏更好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则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必要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片天地有所作为。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