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开展教学活动要着重分析学生的发展情况,要充分基于小学生的心智特点,以激励的方式鼓励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保证知识与技能培养的高度.本文将重点研究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给出实际案例,分析激励策略的功能,提升其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联系,保证课堂教学的深度和有效性,切实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关键词】激励策略;小学数学;运用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情况,分析学生的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的办法,公平对待每个人,尤其注重关心和爱护成绩稍差的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帮助其走出思维的桎梏,感受数学的魅力.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虽已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逐渐推进,但家长和学生仍然十分重视成绩,一些数学成绩落后的学生,思想负担较重,即使能够准确回答问题,仍然质疑自己.本文将重点研究激励策略的实施办法.
  一、激励策略的现实作用
  激励策略是一种能够传递正向信息的语言,即使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能够沁润学生的心灵,起到鼓励其表达自身想法、回答教师提出问题的作用,有助于其增强处理和应对问题的自信心.此种激励方式可作用于某一个体或者群体,利用动机激发的形式,使学生愿意深入数学探究中,带着积极的心态处理数学方面的难题.对于这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辅助策略,教师应当立足于其可作用的范围.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可知,激励的种类不局限于需要型和过程型理论,不仅对于激发学生内源动力有着促进效果,同时能够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引导学生以结果为导向,分析自身行为上的偏差,鼓励其关注自身的缺陷,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避免在遇到挫折时选择逃避和放弃,正面接受困难的洗礼,并冷静解决问题[1].
  通过对激励策略的简要阐述可知,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此种方法将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里更容易深化知识和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由于教师与学生间关系的紧张而影响学生听课的水平,保证师生间形成有机整体,平等交流.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可十分重视.教师的肯定将坚定其应对困难的决心,使其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直面数学问题,准确调动自身行为,理清数学学习的方法和要义.激励策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它能够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不平衡的问题,并形成可持续的正向动机,逐渐接近最终目标,完善数学方法的使用效果,提升对数学知识和理论部分的理解程度,践行核心素养渗透的要求[2].
  激励策略对于学生心理和知识层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反馈获得对自己的评价,若教师始终保持冷静的态度,将重点落在纠正学生的错误上,很容易让学生认为教师不喜欢自己.学生的思维意识尚未成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赞赏,教师将此种诉求扼杀无疑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被动的过程.被动的学习不利于知识的内化以及技能的提升,而合理应用激励策略将准确解决上述问题,转变被动学习的方式,深入学生内心,有助于教师准确制定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真实的反馈,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保证核心素养培养的积极效能.
  二、目前激励策略施行中的问题
  (一)教师没能准确使用激励策略
  目前激励策略的使用范围较广,但广泛使用激励策略所带来的问题是教师没能准确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过度的使用容易造成疲劳,降低了新鲜感和价值.有些教师没能准确把控学生的行为,在学生出现行为的失衡后,没能及时帮助其纠正,而是一味地鼓励,不仅丢失了激励的内涵,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无目的地鼓励学生,不利于激励作用的展现.有些教师没能准确认识平等性的要求,制定的激励政策多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没能起到均衡作用,不利于班级学生的共同发展[3].
  (二)评价标准有待完善
  一些教师在开展某项数学教学活动后,难以根据教学实践应用的结果,合理分析其中应当提升和完善的部分,说明教师在评价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一些教师在课堂中不注重记录学生的具体表现,更换激励方式方法后,没能构建效果对比说明书,评价工作浮于表面,不利于深度反思教学行为,因此很难知晓某种方法的优缺点,整体过程缺乏科学性.
  三、解决激励策略运用问题的办法
  (一)确定激励策略的适用范围
  学生发展存在差异,教师选用的激励方法同样要具备针对性和指向性的特征,确定好激励和鼓励能够应用的教学情境,保证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策略.小学数学教师对理论部分的细致分析是为学生打好基础,对于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激励策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反馈,了解其理解层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有意识地增加相关题目,确保其思维水平的提升,合理划定策略使用的范围,提升差异性在方案确定中的运用,能够保证激励的效果[4].
  例如,在讲解四则混合运算有关知识时,教师向学生展示熊猫吃竹子的视频,学生在动态化的信息中感受熊猫动作的可愛特征,接着制作一个趣味小游戏.每名学生手持不同的卡片,有的卡片上是数字,有的是运算符号.教师随机给定一个数字,学生通过组队的方式,利用四则混合运算,得到与给定数字相同的结果.得到准确结果的学生将获得竹子.整个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分别对用时最短的小组及未获得奖励队伍的优秀参与者给予奖励,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有些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相对薄弱,但组织和执行能力较强,其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能够起到组织者的作用,保证其他同学的积极参与程度.教师同样要对这一部分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其在群体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明确了自己对于整个班集体的作用,同时巩固了知识,缓解了对于数学问题求解的畏难情绪,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适度应用激励策略   激励策略是辅助教学的办法,教师要合理把控其使用的程度,不得过度使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想和精神上的疲劳,缺乏新鲜感.有些教师对于此种教学方法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不加节制地鼓励学生、树立榜样会有效提升他们对于数学课堂的认可程度.其实不然,小学阶段的学生极易厌倦重复性和同质性的内容,对于激励策略同样如此,若教师没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将不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这样会使激励成为一种抑制方法,与策略使用目标相背离,违背了初衷.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用品或者趣味性的优惠券作为奖品.比如,可兑换不值日福利或者抽小球,也可积攒积分,统一兑换.激励策略要配合惩罚措施使用,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行为的正确程度,确定哪些活动属于教师鼓励去做的内容,分清事件的可利用程度,规范自我学习习惯[5].
  例如,在讲解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时,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抢答器,并设置音效.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要保证整体能力水平接近,通过为学生出题的方式,带动课堂气氛.根据可能性讲解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条件,结合现实生活,利用掷骰子、抛硬币以及摸小球等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设定不同的可能性条件,鼓励学生以拍抢答器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在学生抢答成功并回答正确时,教师可适当夸大学生的能力,鼓舞其他学困生参与活动,突破思维和能力的局限,真正刺激主观能动性的生成,提高对“可能性”的理解程度.教师没有在学生抢答或者所有问题结束后整体评价学生的行为,而是在学生作答时间快速反馈,符合本次教学活动构建的基本特征,不占用大量的时间,满足激励策略精准实施的要求[6].
  (三)提升激励策略的指向性
  学生特点以及课程内容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教师要准确把握此种差异性的特征,确定好群体激励、个体激励的方法,全面开展促进教学水平提升的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好胜心较强,利用其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要确定好策略使用的学生群体.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其心理发展进程不同,低年龄段的学生更喜欢物质奖励,比如一颗糖果、一朵小红花等,但高年级的学生更注重自身形象,教师若利用小物品予以激励,其行为的改变作用甚微,甚至可能出现抑制的效果.高年级的学生注重面子,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肯定其行为的准确性将有助于提升其在学生中的“威望”,促使其信赖教师,同时将此种信赖转移到学习中,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水平,逐渐增加学习的时间.教师要明确激励策略使用的目的,最终目的均指向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但小目标应当予以细化.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空间识图以及分析的能力,不同的知识点所需要的能力有所差别.教师激励的话语要能够体现出学生运用此種能力的效果,而非简单说一句“你真棒”.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对于不良习惯的纠正,直接指出学生错误的部分对于保护自尊心起到抑制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利用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良好习惯的认知程度[7].
  例如,在讲解六年级上册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确定学生发展的大方向.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数学的基本作用,懂得利用数学思想考虑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学生处在青春期,相对较为叛逆,利用直接指出其错误的方式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明确学生学习和心理层面的发展现状,了解其仍需要继续提升的部分.教师要结合知识点确定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明确其施行鼓励策略的具体办法.就分数乘除法知识来说,学生准确认识分数乘除法与整数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提升计算能力,是教学的基本目的.因而教师可在课前几分钟为学生发口算练习卡,限定时间内分数最高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教师要记录好每个学生的成绩,形成动态变化的曲线,定期将个人计算能力变化报告发给学生,对于短期内计算能力提升较快的学生可在全班范围内予以表扬,并邀请学生分享计算能力提升的方法.而对于圆等几何问题需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小学生来讲,理解圆有关的问题,要通过画图和联想的方式,因此教师鼓励的重点要放在学生图形分析能力上,可适当加入有难度的题目.学生解决不规则阴影部分面积和周长的题目后,教师可根据学生使用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鼓励其继续拓展思维,准确应用多种图形分析和分割方法.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利用激励策略符合学生发展情况,要求教师要准确利用此种辅助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特点,立足于能力培养的目标,调节鼓励的尺度,发挥出激励策略的效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数学学习中,使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励策略不仅局限于使用话语,教师的动作、眼神均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丽.解析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9(25):94.
  [2]赵淑琴.由课堂评价到“机”“人”激励: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激励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70.
  [3]袁月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69.
  [4]赵聪聪.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激励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66.
  [5]王丹丰.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激励的现状调查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8.
  [6]林小光.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艺术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7(3):74.
其他文献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特性”一课主要的知识点有三个: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稳定性.其中三角形的高是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高都是一个点到对边的垂线段,但在外在的形式上,学生更直观地认为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高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三角形的高是学生从形式与意义上认识数学意义上的“高”的真正起点.  立足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有效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学生
【摘要】“认识几分之一”是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这部分内容应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前提下完成学习活动,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活动呢?首先要创设“动”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动”的材料,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动”的观念.  【关键词】动手实践;经历过程;总结归纳;操作素材  一、课前慎思  “认识几分之一”是学习分数的开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本
一、参数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解题思路是设直线的方程,多为点斜式直线方程,在斜率存在时,参数多为斜率,有时也可以是截距.通过直线的方程和圆锥曲线的方程聯立,得到方程组,再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体现方程的数学思想.  二、坐标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解题思路是点在曲线上,设曲线上的点的坐标,具体计算方法又可以分为:1.解点的坐标;2.不解点的坐标,表示出点或整体代换.  三、例 题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案例描述】一位考古学家在长沙马王堆汉墓挖掘时,发现一圆形瓷器碎片,你能帮助这位考古学家画出这个碎片所在的整圆,以便于进行深入的研究?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残破圆形物体重修复”这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出发,能迅速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兴趣.  二、情境问题数学化,找出探究问题的突破口  教师:要解决残盘复原问题,关键是找出原有的整圆,同学们知道如何确定圆吗
【摘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对解决中职数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紧跟时代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大学MOOC的出现为中职数学实施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以苏教版“6.3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教学设计为例,提供了一个“线上”与“线下”结合,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操作的实例.  【关键词】中国大学MOOC;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实践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中职数学教学的必然性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其一是需要处理的知识信息量较大,学生容易顾此失彼;其二是教师的数学教学没有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了解
【摘要】笔者所在学校“慧教学·5S”课堂自實行至今取得较好成绩,其主要包括五个步骤: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归纳质疑、巩固拓展.当今学校教育已经突破传统教育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已成为教师课堂的“另一半”,如何发挥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杠杆”作用,有效地与“慧教学·5S课堂”融合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慧教学·5S”;初中数学;多媒体  多媒体已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首先提出了保证分层科学合理、习题选择两个要点,其次从分层作业形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作业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建议,希望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普及分层作业形式,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水平.  【关键词】分层作业;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小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一般会布置数学作业.但是就数学作业的形式来说,并没有形式上的差异,导致学生
【摘要】 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从小学数学的相关规律和思想着手,对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一系列阐述,以供小学教师进行参考.  【关键词】 思维训练;思维品质;小学数学教学  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看,形象思维在他们的思维过程中占据较大优势,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实施了“减负增效”,降低小学生作业负担,提升作业效率,使学生在作业中学以致用,提升能力.对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教师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降低作业带来的压力,使写作业变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思考创新给自己带来的改变,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特别是对低段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文章以低段小学为例,对低段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