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坦然承认:分数很重要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ei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琳琳语文考试考了99分,是全班第一名,她兴高采烈地回家跟妈妈报喜。琳琳妈看到分数后非常高兴,但又不想流露出来自己对分数的重视,于是她这样对琳琳说:“只要你知识学会了学懂了,考多少分得多少名都没关系,妈妈都高兴。”
  先不说案例中这位妈妈的反应令孩子多么失望(孩子需要妈妈分享她的愉悦,肯定她通过学习获取的胜利果实),这位家长的话也值得反思,分数真的不重要吗?如果孩子考了20分回来,家长是否还能如此超脱?
  关于分数,我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度重视,另一种是表面不重视内心过度重视。现在的大环境给了分数一个过高的位置,仿佛分数可以高过一切,很多家长也认识到这样是不对的。但是,对于怎样恰当地对待分数,家长们似乎还不甚明了,于是就出现了假装不在乎分数的现象,告诉孩子分数不重要,只要认真学会了就行。这个态度看上去很开明,其实会给孩子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一边说分数不重要,一边要求孩子学会,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考试是用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除了发挥失误,分数和掌握情况是基本吻合的。知识掌握得好,却考了一个很低的分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考试可以分为两种——检验性的和选拔性的。平常的测验,乃至期末考试,都是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检验性的考试,高几分低几分,没必要过度纠结,这个分数是知识掌握的晴雨表,如果分数低了,只是说明这一段的学习还需要巩固。而中考、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则不一样,少一分也不可能被录取,甚至会影响命运的走向。这样关系重大的考试,一辈子也没几次,由不得我们不重视。
  当分数不高时,孩子内心难免忐忑,这时候会非常留心家长的态度。如果我们内心不满,或者有轻微的愠怒,就算我们极力掩饰,口头上说没关系,但是孩子依然能通过细微的表情和语气捕捉到家长的真实想法。这时候,如果告诉孩子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要学会了……孩子会觉得大人口是心非,行为上明明是重视的,但口头上又表达出另一层意思。
  从孩子的角度看,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一个不错的成绩,能给孩子带来踏实和安稳的感觉。在读书很长时间里,我都不是一个好学生,也常在后五名溜达,虽然我父母从来不过问分数,我也依旧笑闹玩耍,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内心的感觉却一直很糟糕。“成绩不好”像一块隐形的石头,重重地压在我的心头。我感觉自己很笨、很无能,常常在内心责问自己:为什么别人都能做好的事情,我却做不好?那时候,我非常害怕周围的人问起成绩和学习情况,一旦被问起,我总是设法敷衍过去,并习惯性地躲避爱追问成绩的人。同时,我变得对学习新知识很没有信心,总是担心自己学不会,这种过度的担心分散了注意力,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我也关注过很多成绩不好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也观察到了类似的情绪。也就是说,就算家长不重视分数,孩子自己也是重视的。
  所以,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内外一致。我们先在内心给分数一个恰当的位置,当分数不理想时,我们把主要目光聚焦于知识的掌握,孩子便从我们的态度中学会了如何面对分数。同时,我们也不要小瞧孩子的承受能力,如果我们不夹带负面情绪,只是坦然地说分数不够理想,进而提出具体的分析和帮助,孩子是能接受的。
  因此,我们家长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分数很重要,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也不会成天盯着分数不放。
其他文献
育儿生活中,我们似乎时时刻刻都在和孩子做斗争,孩子与家长总有着不同的立场,一不小心,孩子的脾气就上来了。  孩子从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开始,延续到五六岁,依然经常出现哭闹、吼叫、噘嘴等闹脾气行为,英文叫做Tantrum。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虽然双胞胎奥利和查理在2岁时就爱和我对着干,但真正开始感觉他们的情绪,则是3岁半左右。无论是Terrible Two还是Tantrum,都是孩
还是当宝宝舒服,当爸爸妈妈好累呀。  孩子不合作时,你可以尝试一下角色互换游戏。  让孩子来当妈妈,妈妈来扮演孩子,将你们的冲突戏剧化地再现出来,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我教育。契机1:睡前冲突屡爆发  元元是个慢性子,刷牙、冲澡都磨蹭不说,最麻烦的环节就是听睡前故事。元元的胃口不小,要一口气听三四个,听完了还有各种问题。妈妈一看,都十点多了,再不睡明早又要成“赖床精”了……劝说无用,终于没忍住
家长在制订旅行计划时,往往先考虑自己的需求,比如冬天就往海边跑,夏天热得不得了还去东南亚。其实,在旅游杂志中曝光率很高的地方,适合大人却不一定适合孩子,既然决定带孩子,就要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承受能力。  有次我们带女儿佳佳去上海,行毕总结:她最喜欢的就是九曲廊边喂鱼的环节,而最耿耿于怀的,则是黄浦江的海底隧道之旅。两岁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尤其是对黑暗和爆裂声音有恐惧的孩子,更不要贸然让他进入“恐
刚来美国时,经常听朋友分享他家孩子在童子军里攀岩走壁的故事,逃逃很为之向往,终于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加入了。其实,它是有点类似于国内的少先队,主要是帮助少年儿童增长知识,掌握技能,成为具有责任感、能够自立的公民和未来的领导者。  不过,要成为真正的童子军,至少要到五年级;他们现在只算是热身的Cub Scout(幼童军)。不过,幼童军也不是装模作样的,逃逃才加入两周左右,就已经参加了“周末户外露营”
在美国的一个学年又飞逝而过,忍不住想盘点一下儿子的各式作业课题,看看美国老师都给小孩布置什么作业,里面都有怎样的趣味、创意和想象力。  假如让你当一天校长。  在作业说明里,先列举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当了校长后,第一个会改变的是什么?会加3门什么样的课程?会把办公室装饰成什么样子?会让咖啡厅加什么样的菜?如果学生行为不好被送到校长办公室会如何处理?等等。  这些问题事实上都在启发孩子的思维。回
回家过年,除了带上必备的药品,家长们最好花上几分钟认真阅读本文,掌握一些必要的应急技能。  没机会用上固然最好;万一碰上了,马上对症处理,孩子不受罪,家长也安心。  呕吐的紧急护理  孩子呕吐多数发生在半夜,家长切勿惊慌失措,及时安抚孩子并处理现场才是关键。  1.避免呛咳。第一时间让孩子坐起,把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  2.清洁口腔。呕吐后用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婴儿可通过勤喂水达到清
我先生老皮,法国人,去过很多遍布世界各地的米其林餐厅,搜集的米其林菜单足够做一个展览。从1981年到现在一直维持3星的Georges Blanc大厨还送了他亲笔签名的菜单。  老皮爱美食,爱做饭,周末经常泡厨房。在他眼里,做饭就是一种艺术,一道看似简单的虾仁蔬菜,光酱汁就要熬3个小时。  老皮成为超级吃货加大厨,他的妈妈功不可没——老皮不到2岁,就被妈妈领入“厨门”。老皮自己回忆说:“童年最享受的
女儿一一现在6岁,她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认字多。我没有测算过她认字的数量,但她现在可以像大人一样阅读报纸杂志、可以看全文字版的格林童话(有的故事长达10多页),看原版动画片也完全跟得上中文字幕。  可能会有人不以为然:“小孩子干吗认那么多字!”可如果我们从来没有为教而教、而孩子也觉得轻松快乐,那么多认一些字又有什么不好呢?1岁开始讲故事,逐字逐句地读  大约从一一1岁左右起,我开始每天不间断地给她讲故
我是一个喜欢研究交通规则的80后,根据自己开车的感受,总结了各种经验教训。而作为一个孩子的爸爸,我将其中与孩子密切相关的拿出来,与诸君分享。  以前,我很喜欢飙车,做了父亲后,心态变化很大:车上坐着老婆孩子时,我就反复提醒自己,全部家当都在这个车上了。所以我在开车时精神高度集中,车速也降下来了,经常还主动让超……不仅是为了我的孩子,也是为了其他的孩子。  安全带必须系,出门必装安全座椅  30%的
纯儿3岁开始上游泳课。在瑞士,根据孩子们不同年龄和水平,每学期都有一次针对性的求生训练。第一学期是亲子共游,小朋友要体验身穿长袖或睡衣睡裤在水中游动的感觉,以免以后因为落水不习惯而惊慌;第二学期开始试用救生衣,高级一点的班甚至还学习怎样用救生圈救人。  每次下水学习之前,瑞士的老师都会先让孩子围成一圈,问一组每次上课都会问的问题,不惜用“洗脑式”的方法,帮助孩子牢记正确的答案。  洗脑之后,老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