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爸爸的开车经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agua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喜欢研究交通规则的80后,根据自己开车的感受,总结了各种经验教训。而作为一个孩子的爸爸,我将其中与孩子密切相关的拿出来,与诸君分享。
  以前,我很喜欢飙车,做了父亲后,心态变化很大:车上坐着老婆孩子时,我就反复提醒自己,全部家当都在这个车上了。所以我在开车时精神高度集中,车速也降下来了,经常还主动让超……不仅是为了我的孩子,也是为了其他的孩子。
  安全带必须系,出门必装安全座椅
  30%的事故伤亡,都与不系安全带有关。我上车第一件事就是先系安全带,不管谁坐我的车,我都提醒大家系上安全带,无论前排还是后排。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不会系安全带,如果带他们出门,我会先帮他们系上,自己再上车。
  如果带儿子出门,我会先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切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带孩子出门,必须安装安全座椅,车祸是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
  儿童不能坐在副驾驶
  交规法明确规定:12岁以下儿童不能坐在副驾驶位置!不过,大部分家长都会把孩子放到副驾驶的位置,情况有3种:
  1.老公开车,老婆坐副驾驶,怀里抱着孩子(2岁以下)。
  2.家长开车,孩子自己坐在副驾驶(3岁以上)。
  3.儿童安全座椅需要使用安全带,为了省心,索性安装在副驾驶位置上。
  副驾驶位置,到底有什么危害呢?很多父母根本就没意识到,说出来吓你一跳:
  安全气囊打开时,瞬间能把儿童击晕;
  发生撞击时,儿童容易飞出去,因为安全带是为成年人设计的,不适合儿童;
  儿童好动,随时可能干扰驾驶员的注意力……
  副驾驶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将安全座椅安装到驾驶员背后的座位处。
  停车、上车、倒车的安全口诀
  江苏新沂有个宝马车主,准备开车外出,倒车时撞倒了一位儿童,结果他以为撞到了路沿石,就这样来回碾压了4次,最终酿成悲剧。
  类似的事故发生过不少,父母固然有监护不当的失误,但是在舆论和实际处理中,司机所背负的责任更大。作为司机,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在我看来,这场惨剧完全可以避免,如果驾驶员按照我的停车经验来处理的话:
  停车时车头朝外,出去时不需要倒车。
  上车前观察四周,一可查看车辆周围有无异常,二可规划出库路线。
  倒车时多进少退,相比倒车而言,前进的安全系数肯定要高。
  此外,我始终坚信一点:肉眼比电子雷达更值得信赖。
  自驾游不要组团跑高速
  现在带孩子自驾游的家长非常多,经常很多个家庭一起出游,有时还在高速上组队跑。其实,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旦发生事故,就是连环追尾。
  除了安全距离,高速组队的最大隐患源自于内心焦虑。我自己有次参加活动,从北京到秦皇岛,路上车辆特别多,车队很快就被冲散了。为了跟上前车,我总是盲目超车,后面的车辆为了跟上我,也只好一个劲踩油门,事后再想,非常危险,因为当时我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安全驾驶上,全在车队身上了。
  后来我们再搞自驾活动,哪怕只有两部车,也是分头行动,约好中途在哪个服务区休息,在哪个出口集合,这样大家都没有心理压力,速度快慢都可以。
  记得锁闭车门儿童锁
  对于还没有小孩的车主来说,儿童安全锁是一项可有可无且常被忽略的车辆配置;而对于有孩子的车主来说,它就是你孩子生命的重要保障。
  锁上儿童安全锁后,无论孩子在后排怎么折腾,也无法从车内打开车门。所以只要是带孩子出行,一上车我就先把门锁上,即便小孩子对车门把手再好奇、再乱摸乱拽也不怕了。
  随车携带备用钥匙
  我记得山东电视台播过一条新闻:一个4岁孩子把自己锁在了车里,钥匙虽然在车上,但孩子太小,遇到紧急情况就知道哭,根本不配合!最后家长只能求助民警,才把孩子救出来。
  怎样避免新闻中发生的事情?除了不能单独留孩子在车里外,家长最好养成带备用钥匙的习惯,出门时,携带两把钥匙,自己一把,同伴一把,或是把备用钥匙用透明胶粘在底盘隐蔽处。
  这些驾驶习惯是致命的
  留婴儿独自在车内

  即使过程只有几分钟,也可能将孩子置于严重危险中:孩子可能会被偷走;可能会因为氧气不足引起窒息;开空调的话,可能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抱着孩子开车
  容易影响正常操作,一旦发生什么事故,对孩子的伤害无疑是最大的。
  让孩子自己开车门上下车
  孩子自行下车时被反弹的门击伤、车门挤伤小腿、开门时被击倒等情况时有发生。另外,孩子在开车门下车之前很少顾及周围的情况,一旦车后有行人和车辆时,突然打开车门会引起危险事故。
  让孩子穿过天窗站立
  一旦遇到天窗失灵、急刹车或刮蹭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其他文献
孩子上幼儿园前后,是教他分享的最佳时机。  之前在幼儿园实习时,我和老师共同的感受是:虽然孩子们只有3岁多,但是表现出来的素养已是天差地别。  一些孩子比较自私霸道,然而另一些孩子却发展出了惊人的好品性,他们大方把手里的东西分给其他小朋友,暖心到不行。作为老师,也会忍不住对那些有美德、懂分享的孩子多一些指导和夸赞。    这些会分享的孩子也常常散发出一种“小领袖”般的气质,吸引其他孩子围着他们转。
如果想解决孩子们之间的矛盾/问题/冷场,就让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某!个!大!人!  八月中从美国回来后,女儿天天疯狂地找朋友玩,为什么用疯狂这词儿呢?因为她每天六点天一亮就醒了,睁开眼就要去找小伙伴,早饭都不要吃。这样持续了三五天,后来终于敌不过困倦,又开启了七八点甚至九十点才能醒过来的节奏。  看来美国人口真的是太少了,妞天天只能和我们仨在一起太无聊了。  可是,某天,两个小闺蜜都不在家,没伴
育儿生活中,我们似乎时时刻刻都在和孩子做斗争,孩子与家长总有着不同的立场,一不小心,孩子的脾气就上来了。  孩子从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开始,延续到五六岁,依然经常出现哭闹、吼叫、噘嘴等闹脾气行为,英文叫做Tantrum。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虽然双胞胎奥利和查理在2岁时就爱和我对着干,但真正开始感觉他们的情绪,则是3岁半左右。无论是Terrible Two还是Tantrum,都是孩
还是当宝宝舒服,当爸爸妈妈好累呀。  孩子不合作时,你可以尝试一下角色互换游戏。  让孩子来当妈妈,妈妈来扮演孩子,将你们的冲突戏剧化地再现出来,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我教育。契机1:睡前冲突屡爆发  元元是个慢性子,刷牙、冲澡都磨蹭不说,最麻烦的环节就是听睡前故事。元元的胃口不小,要一口气听三四个,听完了还有各种问题。妈妈一看,都十点多了,再不睡明早又要成“赖床精”了……劝说无用,终于没忍住
家长在制订旅行计划时,往往先考虑自己的需求,比如冬天就往海边跑,夏天热得不得了还去东南亚。其实,在旅游杂志中曝光率很高的地方,适合大人却不一定适合孩子,既然决定带孩子,就要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承受能力。  有次我们带女儿佳佳去上海,行毕总结:她最喜欢的就是九曲廊边喂鱼的环节,而最耿耿于怀的,则是黄浦江的海底隧道之旅。两岁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尤其是对黑暗和爆裂声音有恐惧的孩子,更不要贸然让他进入“恐
刚来美国时,经常听朋友分享他家孩子在童子军里攀岩走壁的故事,逃逃很为之向往,终于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加入了。其实,它是有点类似于国内的少先队,主要是帮助少年儿童增长知识,掌握技能,成为具有责任感、能够自立的公民和未来的领导者。  不过,要成为真正的童子军,至少要到五年级;他们现在只算是热身的Cub Scout(幼童军)。不过,幼童军也不是装模作样的,逃逃才加入两周左右,就已经参加了“周末户外露营”
在美国的一个学年又飞逝而过,忍不住想盘点一下儿子的各式作业课题,看看美国老师都给小孩布置什么作业,里面都有怎样的趣味、创意和想象力。  假如让你当一天校长。  在作业说明里,先列举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当了校长后,第一个会改变的是什么?会加3门什么样的课程?会把办公室装饰成什么样子?会让咖啡厅加什么样的菜?如果学生行为不好被送到校长办公室会如何处理?等等。  这些问题事实上都在启发孩子的思维。回
回家过年,除了带上必备的药品,家长们最好花上几分钟认真阅读本文,掌握一些必要的应急技能。  没机会用上固然最好;万一碰上了,马上对症处理,孩子不受罪,家长也安心。  呕吐的紧急护理  孩子呕吐多数发生在半夜,家长切勿惊慌失措,及时安抚孩子并处理现场才是关键。  1.避免呛咳。第一时间让孩子坐起,把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  2.清洁口腔。呕吐后用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婴儿可通过勤喂水达到清
我先生老皮,法国人,去过很多遍布世界各地的米其林餐厅,搜集的米其林菜单足够做一个展览。从1981年到现在一直维持3星的Georges Blanc大厨还送了他亲笔签名的菜单。  老皮爱美食,爱做饭,周末经常泡厨房。在他眼里,做饭就是一种艺术,一道看似简单的虾仁蔬菜,光酱汁就要熬3个小时。  老皮成为超级吃货加大厨,他的妈妈功不可没——老皮不到2岁,就被妈妈领入“厨门”。老皮自己回忆说:“童年最享受的
女儿一一现在6岁,她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认字多。我没有测算过她认字的数量,但她现在可以像大人一样阅读报纸杂志、可以看全文字版的格林童话(有的故事长达10多页),看原版动画片也完全跟得上中文字幕。  可能会有人不以为然:“小孩子干吗认那么多字!”可如果我们从来没有为教而教、而孩子也觉得轻松快乐,那么多认一些字又有什么不好呢?1岁开始讲故事,逐字逐句地读  大约从一一1岁左右起,我开始每天不间断地给她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