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分享:最多一个月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gu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上幼儿园前后,是教他分享的最佳时机。
  之前在幼儿园实习时,我和老师共同的感受是:虽然孩子们只有3岁多,但是表现出来的素养已是天差地别。
  一些孩子比较自私霸道,然而另一些孩子却发展出了惊人的好品性,他们大方把手里的东西分给其他小朋友,暖心到不行。作为老师,也会忍不住对那些有美德、懂分享的孩子多一些指导和夸赞。
  
  这些会分享的孩子也常常散发出一种“小领袖”般的气质,吸引其他孩子围着他们转。再加上老师的特殊鼓励,很有可能,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这些孩子也是赢家。
  这说明:孩子3岁以后,培养出“爱分享”的品质,尤为重要。
  道理大家都懂,但家长头疼的是另一个问题,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分享”的原因出在哪里。

培养“分享”的步骤与指南


  下面毛豆妈为大家提供“从解释到学会”一条龙服务。大部分孩子按照这些步骤,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会养成分享的美德与习惯。
  共五个步骤和一个注意事项,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前提(此处假设孩子已经3岁以上,有了自我意识。3岁以下的小朋友请参看“注意”部分)。

1.理解“分享”的意思


  “分享”二字是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尝不到。所以,孩子不分享的原因,有可能是他根本听不懂你说的是什么。
  孩子既然听不懂,就谈不上按你说的做。无论教孩子什么东西,理解都是大前提。
  因此,第一步是:通过在家里实际演示,让孩子知道“分享”的概念。
  吃水果的时候,把水果切成两半,递给孩子,说:“妈妈分享给你半个苹果。”
  拿出一本绘本给孩子,说:“这本书,妈妈分享给宝宝一起看吧!”
  吃饭的时候,给老公夹一筷子他爱吃的菜,对孩子说:“给爸爸分享好吃的。”
  这些步骤做充足以后,再让他自己用语言表达出来什么是分享。只有说出来,才代表他是真的会。

2.和家里人演练试试


  当孩子知道分享是什么意思时,第二步就是:先鼓励孩子从分享给妈妈、爸爸、家人开始。
  当孩子得到几只樱桃时,让他分享给妈妈。
  当孩子手上有几只气球,让他分享给爸爸玩。
  今天有好吃的蛋糕,让他给奶奶也尝尝。
  当孩子可以做到分享给家人时,开始下一步骤。

3.找一个混龄玩耍的环境


  孩子的交往,本质上是刷经验值。和小伙伴交往的时间越长、对象越多,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就越强。
  你只羡慕有些孩子“乐于分享”,肯定没看见那些孩子的同伴相处经验充足,经常玩到不肯回家吧。
  那些下了幼儿园就回家的孩子,很少能养成“分享”的美德。连同伴都没有,跟谁学分享?就算学会了,不反复大量地实操练习,也早就忘了。
  这就好比,在岸上划拉的人,永远学不会游泳一样。孩子的社交,其实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给孩子物色一个合适的混龄小伙伴玩耍群体,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建议从小区开始找,然后进入下一步骤。

4.尝一下分享的甜头


  妈妈指定一个懂分享、最好比你的孩子大一些的小伙伴,让孩子主动与他分享一次。
  与这种小伙伴分享后,孩子会体会到分享的实际好处,通常是分享对象把自己的东西也分给他,或者是妈妈的口头表扬:“你今天分享给别人了,真棒!”
  孩子有了正强化,就会越来越喜欢分享。因为凡是正强化的行为,一般都会反复出现。所以第一次对外人分享至关重要,如果成功,会极大激励他爱分享的欲望。如果小朋友不愿意分享给他,换别人就是。

5.从孩子不喜欢的东西开始


  分享,要从孩子不喜欢的东西开始,从简单到难。出去玩的时候多带些玩具,除了他喜欢的,更要带些他无感的。孩子最喜欢小汽车,就让他从分享积木开始。
  不要期望孩子一下子就分享给别人最喜欢的玩具。自己丰衣足食,对别人才会施爱。

6.注意:年龄未到,不必勉强


  小孩子的交往基礎,是理解和表达能力。即:“孩子听得明白、会说出来,才能和小伙伴玩在一起。”
  所以,当孩子只会从嘴里往外蹦单个词,不会说短句的时候;当孩子刚有物权的意识,指着东西说“我的、我的”的时候;当孩子在terribletwo,天天说:不、不、不的叛逆期时,不需要教孩子分享。
  孩子上幼儿园前后,是教他分享的最佳时机,按以上步骤依次练习就好。别颠倒顺序,进展慢的需要返回上一步骤重复练习,进展快的可以跳到下一步骤。
  如果孩子接受能力弱,就在某一步骤练习的时间长些,多巩固、夯实,注意不要违背孩子的意愿,也就是别心急,总有一天,他会爱分享的。
其他文献
大象开着大卡车往工地上用砖,小熊开着它的大货车去送货,两辆车在木端迎面相遇,不能同时过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你想一想,把这个故事编完整,讲给爸爸妈妈听。
孩子本身不是被暴力的对象,但裸露在暴力的环境里。  场景一:  商场里,玩具区,一位愤怒的母亲终于克制不住,一声暴喝:“买什么买,天天买!”对着哭闹的孩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暴喝。这一闹,把两三米外正在挑零食的小布丁糖吓了一跳,连忙问妈妈:“他们怎么了?”妈妈说:“小孩子家家的,别管别人家的事。”但小布丁糖仍然不时回头看着现场,连零食都没心思选了,直看到那个倒霉孩子被一路骂着拖走。  当天晚上,5岁
市面上的奶酪五花八门,给宝宝选奶酪学会下文说的“三看”,就轻松了。  奶酪是欧美国家很常见的食材,超市里经常会有一整面墙的奶酪区,可见西方人有多爱奶酪。其实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不太喜欢奶酪的气味,但每次聚会都有cheese platter, 各种各样的奶酪配上葡萄和酒,别有风味,时间久了竟然不知不觉也爱上了奶酪。  后来研究苏宝辅食的时候,发现奶酪富含优质蛋白,营养密度很高,而且奶酪中含的钙很容易被
她的表情、音调、动作,向小豆包传递的全是“不耐烦”。  有家长诉苦:“专家说不要强迫孩子,要耐下心来‘让孩子选择’,于是我就很耐心地让他选,可他却抗拒,说选也是白选。”另一位妈妈也愤愤吐槽:“我们已经改变了,可还是没效果……育儿招数都是专家写出来骗人的!”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不信我们就来看看他们说的“耐心”——看看为什么孩子不相信,为什么耐心被识穿。“知道要耐心”,不代表“真的耐得下心” 
免疫系统,是人体重要的防御系统,主要功能是用来对抗细菌、病毒,也可以监视及消灭不正常的细胞。出生后3个月到3岁之间,是免疫系统正常发育的关键时期。  一个好的免疫系统,就像当年坚固的长城一样,能够帮助孩子抵抗外来“敌人”(细菌和病毒),在人生战场上赢在起跑点;可是如果没有外敌,这城墙又会失去防御功能,像今天的野长城一样,沦为旅游风景。  关于免疫力,你确定自己以往的观念都正确吗?来,问一问你自己。
拼豆可以做成平面的图案当墙饰或是杯垫。还可以做成立体的拼拆玩具或是笔筒,小收纳盒子之类的实用性物品。  孩子在做拼豆的过程中,可以学习数数、色彩的排列,培养细心和耐心,锻炼小手的灵活运用。  拼豆的作用可真不小。我们可以先做个小橙子,从平面基础的学起。如果平面的会做了,就可以试一下高级版的哦,比如立体的小黄鸭笔筒。  TIPS:1.中温熨,可让拼豆更为熔合,不易断裂。且留有小孔。  2.隔热烫纸需
当口腔黏膜受损,细菌入侵,他们嘴巴里就会生出各种在我们看来莫名其妙的东西——  干燥的秋天来了,眼看着天气逐渐清爽,想发动下小区妈妈来一场家庭大趴,让娃们凑一起释放下精力。然而——  “这几天不行,甜甜嘴里出疱疹了,还有点发烧!“  “我得带小童去趟医院,她舌头上不知长了什么东西,颜色很奇怪。”  小朋友跟约好了似的,嘴巴里都闹毛病了。怎么回事呢?  宝宝口腔环境大揭秘  婴幼儿的唾液腺发育还不完
我想我比大学幼教专业的导师更适合写下这个题目,因为我的工作,是给幼师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岗位培训,既见过她们敬业、坚韧、无私的一面,也见过她们无奈、难过、不称职的一面。  但与她们的不完美相比,家长对幼师的误解和过高期望,更需要被纠正。  幼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  相当一部分幼师并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  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入职起点相对较低,且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民办幼儿园为节省成本,招收的保育
逢年过节,孩子的肠胃常常受到巨大考验,一不小心就会有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如果家长能做好预防工作及妥善护理,那么孩子的节日就会过得更舒服了。  吃得多 积食  春节的应节食物琳琅满目,家家都备了大量的鱼虾肉蛋、水果零食,孩子想吃就有,而他们还不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看到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常常把小肚子吃得鼓鼓的,这就为积食埋下伏笔。一旦积食,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睡眠不安和手脚
妈妈希望给你多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你试着自己想办法,去争取一个满意的结果。  不久前,我陪喆同学在小区里玩耍,他在玩玩滑梯,我便在花坛边等候。正好,两个三岁多的小姑娘饶有兴趣地在花坛里“探险”,一会儿挖出一条蚯蚓,一会儿找到一朵蘑菇,两位妈妈则站在花坛不远处聊天。  这时,两个身材较为高大的男孩,目测有六七岁,气冲冲地走到这两个小女孩跟前,一场孩子间的“抢地盘”之战就此展开了——    实力悬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