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点拨,适量讲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惠民县致远实验学校山东惠民251700)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一桶水。也就是说,知识是支撑语文课堂教学这座艺术大厦的基础,有了知识的原始积累才能去教会学生。教师应掌握更多的知识,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驾轻就熟,学生就会学得越好。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用“桶内之水”恰好倒入“杯”中并非易事。因为当幼苗只需要一杯水的时候,一桶水会使其淹没;而当需要一桶水时,一杯水又难望其成活。适时适量,这才是园丁的技艺。同样,一篇教材,本来一节课可以讲完,偏要宏征博引,滔滔汩汩,漫岸决堤,其奈学生何?本是一滴鱼肝油精,偏要冲一大杯白开水 ,强令喝下,能不倒胃!所以说,教师怎样将“桶内之水”倒入“杯”中,时有个度的。这就是“适时点拨,适量讲解”。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今后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其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是生命价值的体现。鉴于语文教学任务繁重,“适时点拨、适量讲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更为重要。
   一、适时点拨
  “适时点拨”:“适时”就是捕捉有利的时机。“点”就是“指点”,学生思维未到“火候”给予指点,如加一把火。“拨”就是“拨疑、拨向”,学生在疑难面前束手无策时,给拨一拨,拨开迷雾,使见端倪;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给拨正方向,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点拨要在关键处、要害处。
  一句话“适时点拨”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敏锐地辨析学生认识活动的反馈信息,及时抓住学生头脑中萌生状态的思维活动,通过有意调引,使之向思维的深层次推进。
   二、适量讲解
  “适量讲解”指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易被忽视的词句和重点段落进行点拨。也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内容、具体情况 ,选择有价值的,确定教什么,教多少,怎样教,效果更好。
  1、适量讲解的必要性。
  我国当代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压缩到最低限度。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多 ,学生活动少。
  2、适量讲解的运用。
  众所周知,教材中存储的信息,既有学生已知的,也有学生未知的。教师应根据具体学习情况确定教什么,教多少,怎样教。而且课堂教学容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量,量过大,学生受不了;量过小,学生吃不饱。因此,教师必须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随时调控教学容量。从课堂教学实际分析,应着重调控以下三量:
  授出量:即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含德育渗透)个教学点的信息量。应围绕重点加以取舍,以保证重点信息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训练量:即学生接受训练的量,必须围绕重点涉及训练内容形式,注意其典型性、类型化,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减少无效劳动。
  活动量:即学生的脑、手、口、眼、脚、身等各个部位的活动量,包括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多边活动。要增加思维度较强的活动,减少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活动。确保围绕重点知识、重点技能的活动量。
  围绕这“三量”,在课堂教学中从关键重点处着力,抓难点,抓能力,抓训练。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适时点拨、适量讲解,既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又提供了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心、动情的机会,使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当学生确实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老师“灌溉”知识的“容器”时,他们必然焕发出巨大的认知热情。
  所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火候”,做到“适时点拨、适量讲解”。把握好,一堂课就像涓涓细流,给人以无尽美的享受;否则,就像一条泥河浊浪,是对学生的一场折磨。
  “适时点拨、适量讲解”,要想真正掌握它,非一朝一夕可成,需长期实践。“实践出真知,探索诣佳境。”相信每一位有志于语文教学的老师,终有一天会登上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大山的顶峰。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强调幼儿的积极参与,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我们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然而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时,场地及活动器材的准备等无疑是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长期以来,我们比较关注的是运动器材的新颖和花样,幼儿园花费了很大资金用于幼儿体育器材的更新,但并不是新型的,昂贵的体育器
一节小学六年级的美术课已经进行到了尾声,学生们的课堂作业也快完成了。教师手里拿着批作业的红笔,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断有学生拿着自己的美术作业请老师给自己评等第。看到学生精心绘制的作业,教师显然被感染了。他兴致勃勃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着评价:“哦,你这个作业画得很好!我看这相当于初中学生的水平了。”教师在说这些话的同时给学生批了一个“优秀”并加了一个五角星,学生兴高采烈的跑回了座位。学生们被这个新奇的
问题学生的存在令班主任、任课老师十分头疼,他们不仅自己不能按要求遵规守纪,完成学习任务,反而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无疑给班级的正常管理带来难度,因此,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问题学生的产生是有非常复杂的原因的,如家庭、个人、学校、社会等等。在大多数老师的眼中这类学生是令人讨厌的,但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就能发现这些问题学生是十分敏感和脆弱的。其中,许多问题学
【摘要】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入学时大部分都是一些行为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比较低的三水、四水的学生。如何对这些学困生生进行辅导,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顺利的完成高中学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学困生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除了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条件外,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基础较差,初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致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最终造成其自信心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我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了一次次心灵的历程,几分劳累,几许收获。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長的一方沃土。我从来都把我教的班级,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为了优化班级管理,营造一个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我努力去营建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使每个学生将这个班当作自己
小学语文教育,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其中阅读教学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积累语文材料。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怎样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而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是
在中学,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课没有太大的兴趣,认为思想政治课学起来枯燥难懂,考起来又复杂难考的一门学科。而部分教师在上课时,不注重课堂的引入,只是照着课本按部就班地上课,千篇一律、罗罗嗦嗦的导入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教师没有激情,学生缺乏兴趣,整个课堂死气沉沉。若想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往往再费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实现。一堂本来引人入胜、精彩绝伦的政治课,就会被抹杀在这几分钟时间里。这也是学
【摘要】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反思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反思 教学反思 意义  当我想到伟人培根的这句名言时——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确,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时,我就想说:“新课改能使人勤思,使人善想,让人敢于创造和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说起教学中最叫人头疼的事,莫过于作文教学了。一次作文下来,老师可以说是心力交瘁,从讲授指导到分析批阅,那简直是费尽了心思,讲的口干舌燥,看的头昏脑胀。尽管如此,成效却不明显,学生的作文水平依然没有多大提高。再看看学生的作文,假、大、空现象比比皆是,抄袭、编造非常严重,内容空洞,词语匮乏,没有真情实感,缺乏新意,甚至是写了半天不知所云。因而老师感到作文难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强班主任的感召力  班主任的感召力,是指班主任通过自己的言行、仪表去感化和召唤学生的能力。它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转化学生思想的重要条件。因此,班主任应首先成为一个具有较强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