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政治课教学中的设问艺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che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教学法是指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采用预习笔记等形式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选取或归纳出典型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提问为研究型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合理、恰当和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启迪心智、激活思维、化未知为已知的有效途径。问题教学法已被普遍地运用到政治课堂教学中,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
  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政治教学中,真正含金量高的“巧问”不多,相反,由于教师在提问的时机,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的启发性等方面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笨问”连连,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问得过于简单,引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问得过于艰涩,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更有甚者,有些毫无价值的连环问、满堂问等,常常充斥于教学过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和实践,从教学流程上来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见。
  一、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问题教学法的首要环节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是学生研究、创新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学生提出问题,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搜寻、发现、确立、探索、解决的过程;学生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在《多变的价格》一课的“价值规律”教学时,学生在预习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如果不尊重价值规律会产生什么后果?(2)当市场上某一商品供大于求时,会造成商品价格下跌并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此时该企业应如何面对这种困难?(3)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但我们是学生,现在我们要不要尊重价值规律?从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提问充分展示了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讨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问题讨论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
  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问题讨论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提问,编制出适合学生讨论的材料,并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
  首先,设计的问题应符合探索性、研究性、开放性的特点。这样的问题才能展现答案的多样性,这样的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问题设计,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追求思维过程的观念。也就是说,讨论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尽快得到所研究问题的结论,而是要充分展现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培育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差异,难度不高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挑战性,从而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结合上述学生的提问我设置了新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某郊区一家奶牛场的工人,每天不得不把这个场日产量10%的一吨左右的鲜牛奶像污水一样处理掉,这种情形入冬后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由于新鲜牛奶不适宜储藏,只能及时处理掉。据了解,该郊区50多家奶牛场每天要倒掉数十吨牛奶。请谈谈对造成上述现象原因的看法,并为这些奶牛场出些点子以避免浪费。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办法,如制成牛奶副食品,送给福利院,提高牛奶质量等。又得出了:发展商品经济必须尊重并运用价值规律的结论。通过这样的问题研究,可以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并减少了学生的盲从心理,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养成。
  三、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问题教学法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精心的问题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催化剂。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好语言、设备、环境等各种手段,创设符合需要的问题情境。对于教师来说,特别要利用好语言手段,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设计良好问题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采用学生上台演示或讲解,体验角色转化,强化学生的主题意识等。结合学生的第三个问题我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研究。每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总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当年度的热门学校或专业报考的人数较多,因此造成许多学生分数较高也未被录取的现象;有些学生虽被录取,但由于同类专业毕业生太多,就业不够理想。请谈谈上述材料对你有什么启发?经过讨论研究,学生一致认为: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必然存在并起作用,因而我们学生现在就必须树立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正确观念。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第二个问题,也实现了学生知识的迁移。接着我让学生演示说明(以下括号内为学生填写内容):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树立(平等互利等)观念——养成(平等待人、诚实守信等)习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树立(追求效率、竞争创新等)观念——养成(遵纪守法、守时守信等)习惯。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解决,使学生不仅增长了学科知识,更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时设置特定的情境,步步设问,引导学生层层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获得结论,往往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关于“疯狂的大蒜”的经济学思考。
  比肉还贵的大蒜什么味?
  2009年2月山东省城大蒜批发价5毛一斤,6月摇身变成1元1斤,10月价格攀升至3.8元1斤,而11月中旬价格已经飙升至4元1斤,肉鸡的批发价格在3元左右。据众多批发商初步估计,“疯狂的大蒜”如同2007年股票一样疯狂,9个月疯长了8到10倍。目前,大蒜零售价每斤已经涨到4.5元至5元之间。为何以往并不起眼的大蒜,如今却同2007年股票一般疯长?
  三大原因让蒜价失控:供小于求、出口的增加、游资炒作。
  首先,山东是国内大蒜的主要种植场地,多年来当地蒜农一直亏本,导致了大蒜产量的减少,造成了大蒜市场供小于求的现象。同时,天气也成了山东大蒜减产的一个因素。
  其次,由于2009年甲流疫情形势严峻,受大蒜能杀菌观念的影响,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从中国市场进口大蒜的数量大大增加,也造成了国内大蒜市场价格的一度猛涨。
  再次,由于大蒜价格的飙升,中国市场上的一些游资也兴风作浪,乘机囤积造成了大蒜价格的再度提升。
  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有人认为目前大蒜价格的上升空间已经很小,毕竟大蒜只是一种调味品。2010年新蒜的上市,可能会平息当下大蒜的“疯狂”。疯狂之后,受伤的还是蒜农,价格飙升肯定会造成蒜农大面积播种大蒜,大蒜一多,价格将会有大幅度的下降,为狂涨买单的往往是蒜农。
  在给出上述材料后我提出了几个问题。
  (1)大蒜价格上涨的原因说明了什么经济道理?
  (2)大蒜价格能不能无限制地上涨?
  (3)大蒜价格疯涨说明价值规律(市场调节)有哪些不足?有什么危害?
  (4)国家应该怎么办?
  (5)蒜农应该怎么办?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做进一步地探索,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提问水平、技巧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本届高三学生的调查表明:90%的学生对政治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勇于提问的学生也增多了,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教学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值得重视的课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今天,广大高中政治教师任重而道远:必须努力克服过去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政治教学课堂中的主题地位和参与作用;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成为今天学习的主人,还将成为明日生活的主人,成为一个个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石鸥等.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崔相录.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3]李伟明.研究性学习案例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新课标实施九年来,一方面新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断地得到实践与运用,语文教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另一方面,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教育却重视不够,考试评价标尺单一等影响了教学成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
2009年高考已尘埃落定,命题选材多是围绕自然与社会展开,关注“我”与社会生活、“我”与人生哲理、“我”与青春成长、“我”与思辨智慧、“我”与历史文化,在观察、体验中培养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伴有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部分虹膜根切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8例42眼进行白内
关于区域发展能力的理论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的一大取向。但是,作为一个初步拓展的研究领域,现有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提升区域发展能力的对策研讨,尚未形成全面、系统和深
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它的作用对象是全体处于课堂之中接受教育的学生。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及发展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视的意义。所谓优化课堂教学即是指能够高效的利用课堂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进行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过程即是课堂教学的“优化”过程。想要真正的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合理设计。  一、生物课堂教
一、教材分析“生物进化的历程”这节课的内容抽象,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激发他们的思维。讲解化石时,利用化石标本给学生观察,把抽象化为直观。教学中善于运用比喻,把地层比喻为石头书,化石喻为石头书中的文字。讲马和鸟的进化历程时,应通过列图形式把抽象问题化解为直观的问题,通过绘制“生物进化树”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对生物进化有更直观的理解。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