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失败叫“高谈阔论,一动不动”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tend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知道现在应该复习,但就是不想开始,怎么办?”罗雷跷着二郎腿,坐在咨询室的沙发上,他看着我的眼神写满真诚——真诚得过于轻松:“我这人太懒了。”我点了点头:“你说得很坦然。”
  “懒吗?嗨,我一直就是这副德性!”罗雷抽出一张纸巾,用力擤了一把鼻涕,“您想听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讲起?大学?高中?不对,从小学开始就有苗头了。”
  我看着这个20多岁的研究生,他面临一场考试,却迟迟没有复习。但我怎么都看不出他在为这场考试而着急。按理说,他找我做心理咨询,说明压力已经非常紧迫了。但他坐在来访者的位置上,一点都不紧张,甚至有点神采飞扬。好像他在描述另外一个人的不幸,一个叫“罗雷”的无可救药的懒鬼。那个人没办法复习,那个人有可能挂科,而这些不幸与正在说话的这个人无关。这个人不急着采取任何行动,他只要发出观察和评论就好,他的评论像是在说:罗雷这人怎么办?他太懒了,我也爱莫能助。
  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旁观者、评论家。
  我想起一个笑话。有人排队时插队,旁边的人阻拦他:“你为什么不排队?”插队的人一脸无辜:“当然是因为我没有素质。”明明是在谈自己的事,用的却是第三方的视角。排不排队明明自己可以选择,却搞得像在评论别人的事一样。而现实生活中真有类似的荒诞:你怎么不学习?因为我懒。可是你打算什么时间学习,学多少,明明都是你的选择。怎么就变成旁观者了呢?
  我把这种感受反馈给罗雷。他的反应是:“您说得对!我这个人就这样,喜欢没完没了地给自己贴标签,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得,他一边说,一边还在当评论家。
  我知道,不能再这样讨论下去了。越讨论,值得讨论的话题就越多。而这些讨论本身就在迎合他“自我评论”的习惯,逃避眼前的难题。这几年很流行用心理学理论进行自我分析。但不要忘了,所有分析停留在口头上,都是纸上谈兵。
  比起这些言语和逻辑的游戏,还有更值得关注的事。
  我问罗雷:“你会挂科吗?”他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突然停了一下:“什么意思?”
  “你下个月的考试,按现在的进度复习下去,会挂科吗?”
  “如果现在就开始复习,应该不至于。”他说,“问题在于……”我打断他:“所以不会挂科的。”
  他还想说什么,我没有给他机会。我猜他想说的是:“问题在于自己还是很懒,我怎么都没法开始……”然后要我陪他讲道理,想办法。但道理讲得再透彻,行动的责任还是只能落在他身上。而我们很可能因为沉迷于分析的进展,越发失去行动的迫切性。
  “反正你能应付考试,不如聊点别的。”我说。罗雷有点震惊,他大概没有想到,我竟然把应付考试的责任全放在他身上。他立刻改口:“但如果我一直不开始复习呢?我还是有可能挂科的。”
  又来。这次我没有进入他的圈套。就算挂科,那也是他自己的事。我说:“那我们可以聊聊挂科以后怎么办:会影响你将来毕业吗?有没有补考的机会?”
  罗雷的脸涨红了:“这些我可以问教务,我来做心理咨询,主要是想……”
  我知道,他主要是想评论,想对自己的个性缺陷品头论足,再寻找改变的方法。他认定这些思考很重要。思考出一个结论,他就会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但这是对心理咨询的误用。只是“谈”不会有任何改变。无论什么流派的心理咨询师,想带来有意义的结果,只能通过行动。而行动永远来自现实:现实的困境、现实的目标、现实的打算、做了哪些、遇到什么困难、获得了哪些经验、达成或没有达成的结果……
  很多人不太愿意触碰这些具象的话题。也许是觉得不如自我思考来得高深。但也可能反过来,现实话题太沉重,而思考更轻松。评论家们只是想:现实不重要,这是因为“我”有问题。似乎唯一重要的是,找个人谈一谈“我”的这些问题。
  不要跟他们谈“我”。不如请他们回到现在。
  回到现实,朋友。现實就是你在高谈阔论的同时,坐在咨询室里一动不动。你以为自己正在通过头脑的运转解决问题。但坐在这里本身,就是在维持问题。
  后来罗雷顺利通过了考试。再次找我做咨询的时候,已经是毕业前夕,他说自己的毕业论文写得很糟。我问他,现在正在写吗?他只是叹气,说就是很糟。我问写了还是没写,他说,很糟,写不写有什么区别。我说你一直在说糟不糟,我只想知道,你只是想象它很糟?还是有了初稿,你拿在手里看,确实看到它很糟?
  罗雷扭捏半天,说,只写了个开头。他自己也笑了,因为知道我会怎么对付他。我说:“这样吧,你把初稿写出来给我看,让我看看究竟有多糟。什么时候写完,什么时候我们再评论。”
  糟不糟是第二位,写没写才是第一位的。它决定了问题是否是现实中的问题。现实中的问题,有触感、有细节、有温度,而且必须有行动。也就会有机缘巧合,有绝处逢生。而想象中的问题什么都没有。你原地不动,侃侃而谈,越谈越是迷失在抽象的海洋里:万一真的很糟怎么办?不会吧?但我怎么知道不会?毕竟我是这么糟的一个人,你快帮我想想啊,怎么才能不那么糟?……
  打住!开始写吧!
  罗雷一直没来找我,一直到毕业前。他说后来勉强凑出了一篇论文,确实很糟。他想让我看看有多糟,但没时间,因为要准备答辩。他也没空当评论家了:“嗨,毕业要忙的事可太多了!”
其他文献
左上、右图:肖特生前照片。 左下图:肖特尸体上留下的指纹。  22岁的姑娘伊丽莎白·肖特面容美艳,身材高挑,一头乌黑长发上总别着几朵鲜花。她喜欢穿黑衣、拿黑包,每天白天都化好浓妆,徘徊于好莱坞的街头,幻想着能被“星探”发现。到了夜晚,她则流连于酒吧和夜总会,偶尔还会用身体作筹码,向任何一个对她有“兴趣”的男人换取食物、酒、香烟,甚至一张可以过夜的床。  这个看似放荡的不入流演员,会在醉酒后双眼噙泪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今文人轶事》,把散见在书籍中只鳞片爪的一些轶事趣闻,收集改编,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有些轶事确实能给读者以有益的知识,但书中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在材料的取舍上,有些地方缺乏科学的态度。书名既为《古今文人轶事》,当然收集改编的应当是不经正史记载、零星未经汇集的古今文人事迹。这就有一个取舍的问题。对于“野史”的记载,应该有一个科学分析的态度。至于小说中的故事,更应慎重,
美国人有英雄情结,而军人往往和使命、荣誉联系在一起。美国总统每年都会出席高等军事院校的毕业典礼并发表演讲。  近日,我拜访了美国陆军退役上将斯考特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家。他家宽敞明亮,最显眼的就是墙上他在西点军校上学时的画像。斯考特在美国陆军服役30多年,退役后担任一家咨询公司的总经理。  “我们家有四代人毕业于西点军校,我的6个孩子中有4个毕业于该校,”斯考特指着家中柜子上摆放的照片说,“我的这4个
劉敏涛。1976年生于山东烟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92首次出演电影《祝你好运》,后主演《前门楼子九丈九》《大宋提刑官2》等影视剧。近年来,她因参演电视剧《伪装者》《琅琊榜》《精英律师》,参加综艺《声临其境》《演员的诞生》等备受关注。2020年5月,演唱歌曲《红色高跟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2017年12月,刘敏涛在综艺《演员的诞生》中圈粉无数。2018年3月,刘敏涛参加综艺《声临其境》受到热
2021年7月26日,郑州市的一名护士正在照顾住院的新生儿。  暴雨和洪水肆虐,夺去了一些人的生命,但更多人在守护着生命。在郑州的各个角落里,还有一些特殊的人,他们在努力迎接新生命,或是呵护年幼的小生命。尽管条件恶劣,他们仍将最好的一切给了孩子,让孩子们看到这个世界很美好、很可爱。“产妇和孩子真的很争气”  暴雨来临时,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郑大三附院)产房护士长王璐和白班同事们已忙碌了一天。
《史记》里有一篇《佞幸列传》,开篇就说:不但女人有因为长得好讨得皇帝欢心的,男人也一样。比如汉文帝时的邓通,除了弄水撑船,没别的本事,只是取媚于上,皇帝得了痈疽病,可以为其吸吮脓血。再如汉武帝时的韩嫣,擅长骑马射箭,“常与上卧起”;还有写过《佳人曲》的李延年,也是“与上卧起,甚贵幸”。显然,这一篇讲的是得到皇帝宠爱的各式“花样美男”。  文章的最后,司馬迁写道:在汉武帝时代,特别被宠爱亲近的臣子,
修复中的满洲里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煤矿(一)。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增长的动能转换期,一些长期依赖资源开采的城市正遭遇最严峻的衰退周期。新旧动能的转换意味着必须恢复生态,用绿水青山谋得金山银山。内蒙古满洲里市的扎赉诺尔区,正经历这样的绿色转型阵痛。一座百年矿,养活三代人  秋末冬初,扎赉诺尔已非常寒冷。59岁的王俊武每天都到扎赉诺尔灵泉露天矿巡查,他已经在
1986年,在深圳举办的全国第三届台港文学研讨会上,我第一次见到许达然。此前我已经听说过他,那时“台湾研究”在台湾还是非常忌讳的行为,他却在芝加哥举办和主持了好几届“台湾研究国际研讨会”,广邀学者。我们学院研究台湾历史的教授也受邀参会。会议间隙,许达然还带我的同事登上威尔斯楼(当时的世界最高楼)。同事说,他是顶级历史学者,能够结合马克思的学说与当代西方哲学研究历史,史学之外旁及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学。
2020年1月8日,路内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侯欣颖/摄)  路内的第一次远行发生在1998年。25岁的他从糖精厂辞职不久,找到一份工作——在一家公司做仓库管理员。总公司在全国各地下设分销处,仓管员需要到各地轮转,路内就到南边转了一圈,在江西、湖南、贵州的铁路和公路线上穿梭。当时大洪水刚刚退下一点点,他看着车窗外大水漫漶的农村,“只有屋顶露出水面,猪趴在屋顶上,那场景让人既震惊,又忧伤
二十五年前,范文澜同志在《介绍一篇待字闺中的稿件》一文中,高度评价刘尧汉同志的《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一个典型实例》(下简称《过渡》)未刊稿,把它形象地赞誉为“山野妙龄女郎”。范老在文中热情洋溢地推荐说:    “我觉得这篇稿子的妙处,正在于所采用材料‘几全是取自实地调查,无史籍可稽’。  “我们研究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总喜欢在画像上和《书经》、《诗经》等等中国的名门老太婆或者希腊、罗马等等外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