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道主义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狗道主义”为题,丝毫没有侮辱“人道主义”的意思,相反,深入思考“狗道”,反而可能是彰显“人道”的光辉。语文课谈“狗”,这不是抢了生物老师的饭碗?而且扯上“人道”,政治老师也颇有微词,语文老师还是好好念念“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吧。由此看来,语文老师大谈“狗道主义”的确是有点意外。
  刚考完中段考,学生都想放松一下,但课是不能不讲的,讲什么内容呢?面对尽显疲态的学生,讲什么才能够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还真是个问题!正当焦头烂额之际,听到小区楼下传来阵阵犬吠声,霎时间,豁然开朗,对,就和学生讲讲“狗事”,谈下“狗道主义”。当然,狗叫只是催化剂,想到“狗”这个问题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酝酿了一段时间的。原因有二:一是必修二课本里面选了孙绍振先生的《说不尽的狗》,文章风趣幽默,学生甚是喜欢,阅读之后还在班内讨论了“狗”背后的文化问题;二是这段时间网上“狗血”一片,4月15日动物保护志愿者在京哈高速公路截车救狗,此事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志愿者的行动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了话题,马上付诸行动,编辑、整理资料,备课……
  于是,“狗道主义”就在语文课堂上上演了。
  一上课,我就先展示了几张照片,当然都是有关“狗”的照片,让学生边看边说对照片里面狗的感受。第一张是两条小黄狗,第二张是四条小白狗,预料之中,看到这么可爱的狗,学生都发出了阵阵赞叹。可是展示第三张时,赞叹声就慢慢弱了下来,原来这是一条看门狗。到了第四张,不少女学生都“哇”的一声,一条狗正张开獠牙作狂吠状。看到最后一张照片时男学生也“哇”了出来,原来有一条狗正在肆意地咬人!“同样是狗,为什么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呢?”看完这五张照片,我向学生提了第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涉及“审美学”,在课堂上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问这个问题主要是激发学生思考,引出下面的新闻。
  学生最喜欢我用“讲古佬”的口吻来说新闻,这一次也不例外,我摆出了一副“讲古佬”的架子。
  “假如,有人用QQ、微博告诉你现在有辆运狗的车即将经过番禺大道,车里面足足有500条狗,里面全是像第一、二张相片那么可爱的小狗,这些小狗狗即将被送到鱼窝头去做狗肉大餐,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鱼窝头原是广州番禺下面的一个镇,镇内有几间狗肉店颇有名气)
  “去拦住那部车!”
  “把那些狗救出来!”
  “转发QQ、微博,让更多的人来救这些狗!”
  ……
  学生群情激奋,纷纷发言。
  我趁热打铁,再抛出了几个问题:
  “如果车里面的不是可爱的狗,而且一些恶狗,你还会去拦车吗?”
  “在交通要道上私自截车会不会犯法?”
  学生听了这两个问题,慢慢安静了下来,不少学生陷入了思考之中。
  这时候,我播放了一个新闻视频《志愿者拦车救狗你点睇?》(剪接自南方电视台《今日最新闻》)引出了这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4月15日在京哈高速公路一辆载有520只待宰狗的卡车,在高速公路上被动物保护志愿者拦下。此事经微博和志愿者组织迅速传播,大量动物保护志愿者赶往现场。后经多方协商,运狗的司机同意由乐宠控股与上善基金会及志愿者出资将狗买下。此事一经报道,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志愿者的行动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围绕“志愿者高速路截车救狗事件”这个话题,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我提醒学生在思考、讨论问题时注意两点:一是对问题要追根溯源,多问“为什么”,开掘思维的深度;二是要延伸联想,拓展思维的广度。不一会,学生就纷纷举手发言。一开始,学生还是纠结于“救还是不救”这个问题,不少人认为“救狗”是“爱心”的体现,不然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志愿者自发前来救狗。随着发言讨论的深入,不少学生发现站在志愿者之外的角度看问题结论会完全不同,他们认为众爱狗人士们在为“狗”献“爱心”的同时,却侵犯了众多“人”的权益,如在高速公路上强行拦车,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交通瘫痪,影响其他赶路的人的正常行驶;强行买断,影响司机、某饭馆等涉及交易对象的合法经济利益;惊动警察,浪费公共资源,等等。因此,志愿者的行动引起非议是很正常的。
  “救还是不救”的问题还没有结论, “吃不吃狗肉”这个话题又开始争议起来了。有学生认为“吃不吃狗肉”是一个文明问题,他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人都是爱狗的,都不吃狗肉,只有相对落后的地区的人才吃狗肉。他的话音还没落完,就有学生起来反驳,他认为“吃不吃狗肉”并不是一个文明问题,而是一个文化传统问题,不少民族国家就是有吃狗肉的习俗,像朝鲜、韩国都是经常吃狗肉的;而且要分清饲养的狗有几种,一种是宠物狗,一种是肉狗,肉狗才能吃。还有学生提到信奉伊斯兰教的人都是不吃猪肉的,在他们眼里我们都不是文明人。讨论正酣的时候,政治课代表站起来发言了:“请问吃狗肉违反哪一条国家法律了?”学生们马上呆住了。她环顾四周,接着说:“既然法律没规定不准吃狗肉,那就意味可以吃狗肉,吃不吃是个体选择的自由,我不吃狗肉,但坚持捍卫你吃狗肉的权力!”这时,掌声,除了掌声还是掌声。
  看上去课堂有点像吵得不可开交,实际上学生们打开了思维,思考深度和广度都不断深入,语文课就这样活起来了。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人道——狗道。并说道:“其实这次事件所反映出的并不是人与狗的矛盾,而是人与人的矛盾,是价值观与价值观的矛盾。我们提倡人道主义,也有人认为众生平等,维护狗的权益,呼吁‘狗道主义’,或许,以后还会有‘猪道主义’、‘牛道主义’、‘羊道主义’……,当这些‘主义’和‘人’发生矛盾时怎么办?请大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热烈的场面慢慢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都陷入了思考,其实我何尝又不是在思考之中呢?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没有答案。
  趁热打铁,我马上要求学生们写一篇文章,就以“志愿者截车救狗”这件事谈自己的看法,很快学生们都动起手来……课后一清点作业,全齐了!一看,学生都文采太爆发,一个字:好!
  这节意外的“狗”课,看上去有点离经叛道,但也符合大语文的观念,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多关心时政,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中获取写作素材,提炼生活,架构文章,并透过深入思考,使学生成为一个睿智、深刻、成熟的人,这不正是语文课的目的吗?
其他文献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
曹衍清38年的教育人生,就像一首如歌的行板——从湖北黄冈到特区深圳,他始终充满着教育改革者理性的激情。倾听他的述说,你不能不为他的教育情怀所感动,被他思想魅力所倾倒。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曹衍清的知名度,总要与上世纪80年代他主政湖北黄冈中学创造的“黄冈神话”相联系。其实,即使在那个全民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特殊背景下,他仍然清醒的坚守着教育的理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绝不陷入单纯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的泥潭。 
因了学校正在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之硬笔书法”,我又做起了十多年前曾做过的一件事: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子前,手握钢笔,一笔一划地练习字体书写。安静的夜晚,本是无人打扰一心写字,可手中握着的笔、纸上写出的字却让我脑海里思绪翻飞,想起了我大学时的书法指导老师,想起了他曾说过的那些话。  第一句,关于笔。  第一节课,老师对我们说:要写出好字,首先要有一支好笔;而笔的好与不好,不是看外表,更不是看价格,而
那年,我离开广州初到粤西,被分到了一所农村中学。学校建在渡槽底下,据说当初选址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接近水源,用水便利;二是渡槽底下可安置床位作学生宿舍。操场和路面都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很多教室和学生宿舍没有门窗,唯一的教师宿舍,是一栋三层青瓦白墙的筒子楼,听说是早年被弃用的乡卫生院。由于年久失修,墙壁和地面已经斑驳不堪。没有自来水,没有洗手间,一间房刚好能容下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当时我教两
2015年是深圳市“教师队伍建设年”,为树立榜样标杆,分享传播深圳优秀教师思想和智慧,激发深圳广大教师的光荣感与自豪感,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引领教师队伍更好发展,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引导社会关心教育、尊重教师,提升社会对教师的关注度与认可度,由深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深圳特区报主办,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在全国率先开展“年度教师”的评选。  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年度教师”评选活动于今年5-
努力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良好教育  在第3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9月9日,省委书记胡春华来到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六小学,看望慰问师生并与教师代表座谈。胡春华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阳光第六小学的教职员工以及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对广大教师长期以来为我省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胡春华一行仔细察看了阳光第六小学软硬件建设情况,参观了开放书吧、规范字长廊、学生手工制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配套文件之一,《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加快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现形式,全面提升职业教育集团的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强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
近年来,“深度课改”“后课改时代”“重构课堂”“重构学习”逐渐成为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热门词汇。课堂文化逐渐从规范走向规格,课程体系逐渐从精密走向精致,合作探究逐渐从有序走向有效,学习动力逐渐从自主走向自觉……课程改革已然走向深水区和攻坚地。随着课程改革和中考、高考改革深入发展,我省基础教育学校面临着诸多困惑和挑战。学校到底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方向?建构怎样的发展模式?又该采用怎样的科学教育方式?
9月3日下午,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斌伟到广东教育杂志社调研。他深入杂志社各个部门,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一线员工交谈,征求意见。他还听取了杂志社领导的工作汇报。王斌伟副厅长指出,杂志社要宣传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宣传省委、省政府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精神;要打造好我省教育主流媒体品牌,努力做好教育宣传工作;要进一步扩大宣传业务,努力探索新型经营模式。
导语: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现实有三层关系,一是预设与现实的高度一致,二是预设与现实在冲突中达到统一,三是预设与现实相偏离。第一层关系代表了一种教学理想,不可企求;第三层关系意味着教学的不成熟,应该避免;而第二层关系则代表了正常的教学状态,每位教师都必须做到。  预设与现实的统一,需要通过调控而获得。调控不仅能使教学“化险为夷”,而且能使课堂别开生面。课堂上,如果教师调控思路清晰,调控技巧得以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