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图书馆藏的剔旧工作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要环节,在图书馆自身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标准不规范、方法不科学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剔旧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指出其工作方法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藏书剔旧;优化馆藏;平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2
藏书剔旧是指图书馆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将长期滞留书库,读者少用、不用的文献从藏书体系中分离筛选出来,并按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的过程,它与入藏工作协调发展是馆藏文献合理建设的关键。它是高校馆藏体系实现吐故纳新的重要环节,与藏书建设等其他环节共筑了典藏文献建设发展与科学完善的整个过程,更是高校图书馆实现新陈代谢,保持馆藏结构优化的重要步骤。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都积极投入经费购置大量图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然而馆舍空间的相对固定与图书库存的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这就需要及时、适时地将一些馆藏文献合理剔旧。科学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藏空间,做好图书剔旧工作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建设中的长久的,持续的,动态化的重点工作。高校图书馆要转变传统“重藏轻用”的观念,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以“为用而藏”为工作要点,及时进行图书剔旧工作,为读者查找文献提供更便捷、科学的管理模式,从而使高校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藏书剔旧的标准和对象
图书剔旧是一项长期持续、细致复杂的专业技术性工作,定期进行剔旧工作,可以提高馆藏活力。但是必须依据科学的、规范的标准开展此项工作,不能豪放剔旧,也不能过于谨慎,做到藏书剔旧工作有章可循,有律可依。高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相互依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都作为复合图书馆藏的必要形态长期存在。但是纸质资源科学合理的剔旧有利于优化馆藏,节约空间,增强图书馆藏书活力和读者的利用率,更优质地为读者服务。
(一)从外观特征选择剔旧
从图书外观特征来看:因使用率不高,复本量大,陈旧过时、年代久远的“超龄书”一般就可直接剔除,因为一些复本量大的,时效性强的书,使用期一过,基本就无人过问了,如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等图书长期占用馆藏空间,造成使用率低下;因图书长期使用、流通而受损严重的,如读者欢迎的热门读物,经典著作等读物在先进行补充购进后就可以剔除。
(二)从内质特征进行剔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现象日益加速,一些书刊的内容陈旧过时,没有现实意义,思想内容陈旧老套,对这类文献应该剔除。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教学任务和专业建设及科研需求,作为财经类高校,合理保持经济类文献的藏书量,有利于馆藏的专业化和学术化建设。不适应高校教学、科研需要,不利于学科专业化建设、参考价值低、流通率低的文献应结合实际予以剔除。
二、剔旧图书的处理方式
高校图书馆剔旧下来的图书在本馆的使用意义不大,但并不意味着其彻底失去使用价值,它可能对其他本单位或读者来说还有很大用处。高校所购图书是国家的固定资产资源,针对剔旧书的处理应在征得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同意后,进行集中保存、交换、捐赠、出售、报废等处理。
(一)广泛征集意见,制定规范剔旧原则
图书剔旧工作是一项长期巨大的、细致复杂的工作。它既需要图书馆员的专业化筛选,也需要征求广大师生读者的反馈意见,达到合理剔旧的目标,否则盲目地进行此项工作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应成立剔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高校的发展规模、学科特点、办学和专业化建设方向,进行研究审定,确定剔旧原则和方案。
(二)建立专业剔旧书库,进行集中保存
剔旧不等同于直接剔除,而对于一些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利用率低的文献,应予以保留。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专门建立一个剔旧书库,将剔旧出来的图书都封闭式管理,不对外开放,但如有学科建设和研究需要可有专人带领查找资料的教师入库查找,提书备用。
(三)交换与捐赠
因学校专业调整或其他原因,高校图书馆可以将对本馆不实用的书剔除,不符合本馆读者的实际需要或与学校专业无关的专业书刊在本馆没有使用价值,但可能在其他地方就能实现它的利用价值,因此可与其他高等院校互通有无,变废为宝;这样既加强了与兄弟馆之间的联系,又使剔旧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高校图书馆可以用剔旧图书与国外大学图书馆开展图书交换业务,这既实现了馆藏的额外补充,同时也加强了高校图书馆国际上的友好往来,实现国际化资源共享。还建议以捐赠的方式实现其自身应有价值,如捐赠给边远贫困山区的学校、福利院、社区文化站、公共图书馆、经济条件差的地区等,这样既体现了文献资源的再生价值,也体现了高校造福社会、施惠于民的社会价值。
(四)报废折价出售
对于剔旧过程中整理出来的破损不堪、无法再使用的;利用率不高,没有必要重新购入馆藏的图书,可以进行报废处理,折价出售给废品收购站。这样既节省了藏书空间,又可以利用处理废纸的资金再购买新书,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图书剔旧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馆藏质量,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
高校图书馆应将剔旧工作作为馆藏资源建设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图书馆应积极对馆藏图书资源进行定期清理。主要针内容对过时、破损不堪的、复本量过多的图书。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由于涉及图书采访部门等多个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借此机会对馆藏图书的情况详细了解,这也是对图书馆图书采购质量的一次盘查。对流通率高的、需要量大、藏书不足的藏书进行及时补充入藏;对于流通率低、需要量小,馆藏过剩的图书及时剔旧出馆,以减轻馆藏空间不足的压力。此项工作虽然任务重、较复杂,但采购人员可以通过图书审查结果了解读者需求、逐步积累经验,科学制定采购计划,绝不能只管采购,不考虑图书质量和需求效果。如果说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是软件的话,那么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就是保障其优质服务的硬性条件。剔旧实现了高校图书馆藏的吐故纳新,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提高藏书的利用率,“入藏”和“剔旧”保持平衡
在图书资源剔旧过程中,剔除了藏书体系中的旧书,节省了架位;还有一部分旧书长期呆滞在书架上,无人问津,可以通过剔旧将其分类出来,采取加强宣传和推荐等措施,使它们又能发挥应有价值,重新得到利用。这样既消除了旧书对藏书体系的消极作用,也提高了藏书体系中的“新书”比率。馆藏文献“爆炸式”地急剧增长造成馆舍空间严重不足,这已经成为文献建设的过程中的主要矛盾。1974年美国人丹尼尔提出的藏书“零增长”理论,是指藏书始终维持在平衡状态,保持一定数量,不再增加。虽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太可能,但它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通过藏书剔旧可抑制藏书数量的过快增长,在入藏新书的同时相应地剔除数量相当的旧书,使藏书的实际增长接近于零。图书馆的馆舍空间在长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剔旧可以腾出有限的馆舍空间,分类存放有较高利用率的图书,这样在借阅过程中,便于读者短时间找到需要书目,流通更加便捷高效。
(三)优化馆藏结构,提高服务质量
藏书剔旧工作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基础的,极其重要的工作,它已成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作为图书馆人,应将图书馆“入藏“和“剔除”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必须使图书馆藏书建设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每一次的图书剔旧工作都是对藏书体系的一次检查和建设,使得藏书体系日趋规范、科学、合理。剔旧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藏书质量,增强图书的学术、资源价值。对某些过时文献的剔旧,引进国际前沿研究成果,新陈代谢,加速文化血液的补充和循环。高校图书馆是教学、科研的辅助部门,为它们提供完善的、优质的信息服务的前提就是科学、合理、规范的剔旧。只有对内容过时的、基本失去使用价值的图书进行剔旧,才能保证整个馆藏富有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总之,高校馆藏图书剔旧工作是文献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需要谨慎的态度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否则就会造成空间和文献资源的浪费。改善高校图书馆的藏书环境,优化图书馆藏质量,加强图书管理工作,充分满足广大读者的信息需要是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目标。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藏书体系,使其符合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只有吐故纳新,优化馆藏,才能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敬花.关于高校图书馆图书剔旧工作的几点建议[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8):68-69.
[2]余艳.合并高校图书馆藏书剔旧工作[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42-143
[3]高晓维. 论高校图书馆图书剔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 (22):69-71
[4]王庆华.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剔旧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4):116
[5]吴淑田.浅议高校图书馆图书剔旧工作[J]. 科技创新导报,2009 (3):181,183
[6]李宁.浅谈高校图书馆图书剔旧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 (16):154-15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藏书剔旧;优化馆藏;平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2
藏书剔旧是指图书馆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将长期滞留书库,读者少用、不用的文献从藏书体系中分离筛选出来,并按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的过程,它与入藏工作协调发展是馆藏文献合理建设的关键。它是高校馆藏体系实现吐故纳新的重要环节,与藏书建设等其他环节共筑了典藏文献建设发展与科学完善的整个过程,更是高校图书馆实现新陈代谢,保持馆藏结构优化的重要步骤。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都积极投入经费购置大量图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然而馆舍空间的相对固定与图书库存的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这就需要及时、适时地将一些馆藏文献合理剔旧。科学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藏空间,做好图书剔旧工作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建设中的长久的,持续的,动态化的重点工作。高校图书馆要转变传统“重藏轻用”的观念,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以“为用而藏”为工作要点,及时进行图书剔旧工作,为读者查找文献提供更便捷、科学的管理模式,从而使高校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藏书剔旧的标准和对象
图书剔旧是一项长期持续、细致复杂的专业技术性工作,定期进行剔旧工作,可以提高馆藏活力。但是必须依据科学的、规范的标准开展此项工作,不能豪放剔旧,也不能过于谨慎,做到藏书剔旧工作有章可循,有律可依。高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相互依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都作为复合图书馆藏的必要形态长期存在。但是纸质资源科学合理的剔旧有利于优化馆藏,节约空间,增强图书馆藏书活力和读者的利用率,更优质地为读者服务。
(一)从外观特征选择剔旧
从图书外观特征来看:因使用率不高,复本量大,陈旧过时、年代久远的“超龄书”一般就可直接剔除,因为一些复本量大的,时效性强的书,使用期一过,基本就无人过问了,如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等图书长期占用馆藏空间,造成使用率低下;因图书长期使用、流通而受损严重的,如读者欢迎的热门读物,经典著作等读物在先进行补充购进后就可以剔除。
(二)从内质特征进行剔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现象日益加速,一些书刊的内容陈旧过时,没有现实意义,思想内容陈旧老套,对这类文献应该剔除。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教学任务和专业建设及科研需求,作为财经类高校,合理保持经济类文献的藏书量,有利于馆藏的专业化和学术化建设。不适应高校教学、科研需要,不利于学科专业化建设、参考价值低、流通率低的文献应结合实际予以剔除。
二、剔旧图书的处理方式
高校图书馆剔旧下来的图书在本馆的使用意义不大,但并不意味着其彻底失去使用价值,它可能对其他本单位或读者来说还有很大用处。高校所购图书是国家的固定资产资源,针对剔旧书的处理应在征得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同意后,进行集中保存、交换、捐赠、出售、报废等处理。
(一)广泛征集意见,制定规范剔旧原则
图书剔旧工作是一项长期巨大的、细致复杂的工作。它既需要图书馆员的专业化筛选,也需要征求广大师生读者的反馈意见,达到合理剔旧的目标,否则盲目地进行此项工作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应成立剔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高校的发展规模、学科特点、办学和专业化建设方向,进行研究审定,确定剔旧原则和方案。
(二)建立专业剔旧书库,进行集中保存
剔旧不等同于直接剔除,而对于一些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利用率低的文献,应予以保留。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专门建立一个剔旧书库,将剔旧出来的图书都封闭式管理,不对外开放,但如有学科建设和研究需要可有专人带领查找资料的教师入库查找,提书备用。
(三)交换与捐赠
因学校专业调整或其他原因,高校图书馆可以将对本馆不实用的书剔除,不符合本馆读者的实际需要或与学校专业无关的专业书刊在本馆没有使用价值,但可能在其他地方就能实现它的利用价值,因此可与其他高等院校互通有无,变废为宝;这样既加强了与兄弟馆之间的联系,又使剔旧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高校图书馆可以用剔旧图书与国外大学图书馆开展图书交换业务,这既实现了馆藏的额外补充,同时也加强了高校图书馆国际上的友好往来,实现国际化资源共享。还建议以捐赠的方式实现其自身应有价值,如捐赠给边远贫困山区的学校、福利院、社区文化站、公共图书馆、经济条件差的地区等,这样既体现了文献资源的再生价值,也体现了高校造福社会、施惠于民的社会价值。
(四)报废折价出售
对于剔旧过程中整理出来的破损不堪、无法再使用的;利用率不高,没有必要重新购入馆藏的图书,可以进行报废处理,折价出售给废品收购站。这样既节省了藏书空间,又可以利用处理废纸的资金再购买新书,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图书剔旧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馆藏质量,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
高校图书馆应将剔旧工作作为馆藏资源建设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图书馆应积极对馆藏图书资源进行定期清理。主要针内容对过时、破损不堪的、复本量过多的图书。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由于涉及图书采访部门等多个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借此机会对馆藏图书的情况详细了解,这也是对图书馆图书采购质量的一次盘查。对流通率高的、需要量大、藏书不足的藏书进行及时补充入藏;对于流通率低、需要量小,馆藏过剩的图书及时剔旧出馆,以减轻馆藏空间不足的压力。此项工作虽然任务重、较复杂,但采购人员可以通过图书审查结果了解读者需求、逐步积累经验,科学制定采购计划,绝不能只管采购,不考虑图书质量和需求效果。如果说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是软件的话,那么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就是保障其优质服务的硬性条件。剔旧实现了高校图书馆藏的吐故纳新,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提高藏书的利用率,“入藏”和“剔旧”保持平衡
在图书资源剔旧过程中,剔除了藏书体系中的旧书,节省了架位;还有一部分旧书长期呆滞在书架上,无人问津,可以通过剔旧将其分类出来,采取加强宣传和推荐等措施,使它们又能发挥应有价值,重新得到利用。这样既消除了旧书对藏书体系的消极作用,也提高了藏书体系中的“新书”比率。馆藏文献“爆炸式”地急剧增长造成馆舍空间严重不足,这已经成为文献建设的过程中的主要矛盾。1974年美国人丹尼尔提出的藏书“零增长”理论,是指藏书始终维持在平衡状态,保持一定数量,不再增加。虽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太可能,但它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通过藏书剔旧可抑制藏书数量的过快增长,在入藏新书的同时相应地剔除数量相当的旧书,使藏书的实际增长接近于零。图书馆的馆舍空间在长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剔旧可以腾出有限的馆舍空间,分类存放有较高利用率的图书,这样在借阅过程中,便于读者短时间找到需要书目,流通更加便捷高效。
(三)优化馆藏结构,提高服务质量
藏书剔旧工作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基础的,极其重要的工作,它已成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作为图书馆人,应将图书馆“入藏“和“剔除”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必须使图书馆藏书建设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每一次的图书剔旧工作都是对藏书体系的一次检查和建设,使得藏书体系日趋规范、科学、合理。剔旧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藏书质量,增强图书的学术、资源价值。对某些过时文献的剔旧,引进国际前沿研究成果,新陈代谢,加速文化血液的补充和循环。高校图书馆是教学、科研的辅助部门,为它们提供完善的、优质的信息服务的前提就是科学、合理、规范的剔旧。只有对内容过时的、基本失去使用价值的图书进行剔旧,才能保证整个馆藏富有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总之,高校馆藏图书剔旧工作是文献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需要谨慎的态度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否则就会造成空间和文献资源的浪费。改善高校图书馆的藏书环境,优化图书馆藏质量,加强图书管理工作,充分满足广大读者的信息需要是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目标。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藏书体系,使其符合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只有吐故纳新,优化馆藏,才能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敬花.关于高校图书馆图书剔旧工作的几点建议[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8):68-69.
[2]余艳.合并高校图书馆藏书剔旧工作[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42-143
[3]高晓维. 论高校图书馆图书剔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 (22):69-71
[4]王庆华.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剔旧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4):116
[5]吴淑田.浅议高校图书馆图书剔旧工作[J]. 科技创新导报,2009 (3):181,183
[6]李宁.浅谈高校图书馆图书剔旧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 (1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