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提高柔性可穿戴供能设备的热电性能,首先利用NaOH和二甲亚砜(DMSO)共同掺杂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制备NaOH/DMSO/PEDOT:PSS热电膜,研究了NaOH及DMSO质量分数对PEDOT:PSS电导率、塞贝克系数以及功率因数的影响;然后以棉/涤纶间隔织物为基材,通过复合NaOH/DMSO/PEDOT:PSS并涂覆ZrC/聚氨酯(PU)光热层制备光
【机 构】
: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3165); 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21CFA068);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T2021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柔性可穿戴供能设备的热电性能,首先利用NaOH和二甲亚砜(DMSO)共同掺杂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制备NaOH/DMSO/PEDOT:PSS热电膜,研究了NaOH及DMSO质量分数对PEDOT:PSS电导率、塞贝克系数以及功率因数的影响;然后以棉/涤纶间隔织物为基材,通过复合NaOH/DMSO/PEDOT:PSS并涂覆ZrC/聚氨酯(PU)光热层制备光热-热电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热电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NaOH及3.5%的DMSO时,NaOH/DMSO/PEDOT:PSS热电膜的功率因数达到最高,为25.6μW/(m·K~2),是纯PEDOT:PSS膜的2 327倍;光热-热电复合材料的塞贝克系数为35.5μV/K,添加ZrC/PU光热层后复合材料在光照下产生的电压为无光热层复合材料的6.3倍。
其他文献
以福建省科技馆为例,探讨在“双减”背景下,科技场馆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新途径。具体而言,包括深化整合多方科普资源,进一步完善场馆科学教育实践体系,创新展教设计理念,切实提升科技辅导员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从多维度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夯实基础。
分析了高压油浸式互感器产品在制造环境、工艺、材料、结构设计、出厂试验以及使用、维护方面引起产品爆炸的原因。详述了实现互感器防爆的措施:(一) 提高互感器制造质量;(二) 改造老产品;(三) 完善检测手段,提高使用维护水平。
碲化铋(Bi2Te3)作为近室温区热电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在电子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该材料热电转换效率较低,制约了其规模化工业应用。因此,如何提高Bi2Te3材料的热电转换效率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在Bi2Te3材料中掺杂不同的元素或第二相,通过调整材料的晶体结构、化学组分及能带结构,调控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降低热导率,可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依据Bi2Te3热电材料的结构、性质
多级热电制冷装置可实现较大温差,在低温的工作环境中具有独特优势。介绍了多级热电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物理模型,概述了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及性能优化三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在生物医疗、军事、电子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现状,展望了未来多级热电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先进的热端散热技术、多样化的评价指标、热电联合系统等有望成为多级热电制冷技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中队建设也应该有相应的策略改变。七彩云中队建设紧扣“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幸福追梦人”这一目标,凸显自主自动、全员全纳,引导每一位队员打着队旗开展红色研学,全方位浸润红色文化,校内外宣讲红色精神。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队员们接受锻炼、增长才干、磨砺品性,培育爱国爱党美好情怀,汲取精神力量,让红色成为幸福的底色。
肝脏疾病,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病变,包括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肝纤维化几乎是各种肝炎发展的必经病理过程,而肝癌是最终阶段,这致使肝脏纤维化与肝癌容易发病。数据显示这两种疾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如果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及较好的预后,生存率显著提高。然而,由于肝脏纤维化与肝癌早期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且传统诊断方法分辨率低,导致确诊时往往已处
通过真空熔炼、快速凝固、球磨制粉、冷压成形和常压烧结工艺,制备了Bi2Te2.7-zSzSe0.3热电材料,表征了Bi2Te2.7-zSzSe0.3热电材料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塞贝克系数、热导率、热电优值和功率因子等热电性能。研究了掺杂S的Bi2Te2.7-zSzSe0.3热电材料热电性能与机理。结果表明,Bi2Te2.7-zSzSe0.3热电材料晶体结构为R-3m空间群斜方晶系的六面体层状结构;
《舌尖上的中国》自2012年首播以来,引发了巨大关注,成为国内少有的现象级美食纪录片。作为一部讲述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无疑为观众搭建了丰茂立体的味觉空间。文章采用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该系列纪录片第一季第六集《五味的调和》为例,从由视觉到味觉、由听觉到味觉、声画元素组合三个方面,分析影片的味觉呈现,以探究在该美食纪录片中,视觉与听觉如何冲破屏幕的限制,实现对味觉的
基于生物探针的检测方法以其特异性好、精度高、响应快等特点在人类疾病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荧光探针因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热稳定性、易合成和修饰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荧光探针的传感器由于其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已被开发用于医疗诊断、生化分析、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生化分析领域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是了解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有力工具,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疾病筛查、临床诊断和预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