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要把好“五关”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的教学特别强调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作为一种教学行为,促成师生双边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法指导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认识、措施和方法。而对学法指导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的把握,就正好体现了对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要求。
  一、有的放矢,把好计划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法指导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从而,使他们获得终生受益的能力。由于知识和能力总是有其系统性,反映在知识的不同章节就具有层次性,体现在学法指导上,就要求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内容,事先就要计划好,在什么时候针对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学习什么方法,不同课型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学法指导。这样,从局部看,指导是零散的,但从长远和整体看,却能有步骤成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习运用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循序渐进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切忌凭着一时的兴趣和灵感,这样的学法指导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把好对象关
  学法指导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学习的现状是进行学法指导的前提和依据。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所运用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既要看“学”的基础,又要看“学’’的差异。只有发现了缺点,了解了不足,才能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在学法指导中,要进行因材施教,贯彻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指导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家掌握学法最一般的常识,有利于大多数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执行学习常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学生毕竟是有差异的个体,个人的学习情况往往不同。这就要求在坚持集体指导的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指导学生选择适应自己年龄特征和能力、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对接受能力强、反应较快、基础较扎实、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高一些,多给他们一些灵活的学习方法;对基础差、困难较多的学生,更需要加强指导,帮助他们在扎实基础、形成习惯‘等方面多做努力,但又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在了解学情基础上的个别指导,有利于有的放矢,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学法指导。
  三、循循善诱,把好点拔关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把知识和方法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领会方法的过程中形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为前提,结合教学情景,抓住最佳契机,用画龙点睛、留有余味的方法点拔学习方法,在学生遇到疑难的时候,不要急于把正确的答案和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精心设计几个点拔点,通过暗示或点拔,向学生指引思维方向,教给思维方法,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里进行探索,并诱导学生一步步越过思维障碍,在探索的过程中力求自己得出结论。这种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的做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共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点拔要有稳妥、周密的计划,必须做到有序有度’即循序渐进,把握分寸,点到为止。点拔重在对学生思想的启迪和思维的训练。一石所击,千浪顿起,一语破的,茅塞顿开,学生在其中所感受的是经过了怎样的途径才能到达目标,这种成功的经验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的积淀和形成。
  四、突出主体,把好训练关
  在学法指导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不意味着学生已完全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学生只有经过对学习方法的不断运用和体验’才能逐步实现自学。为了促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已知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实践,并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训练和实践中进行吸纳或创造,鼓励学生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并长期坚持运用。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学法为学生所用、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
  五、取长补短,把好反馈关
  对一切教学行为的评价,关键在于其功效。学法指导的功效如何’主要从对学生能力的检查和意见的反馈中反映出来。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安排学生做一些各种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获得反馈的信息,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学习方法和经验,对具体的学法进行复习、肯定、纠正、引导和归纳,取长补短,寻求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以便共同提高。许多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或特长的学科,他们学得轻松,且成绩优良,对这类学科的学法更有必要加以总结和交流。“教师根据反馈的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指导方法,逐步优化指导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巩固科学学习方法的实践成果,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过程中,实现方法向能力的迁移。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旅游大致可以分为团队游和自驾游两种。团队游是在导游的带领下,以完成预定的行程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团队游强调的是统一性,但缺少个性化。自驾游是近几年兴起的组织家人、朋友小范围自己开车旅游的一种形式。自驾游灵活、自主,深受富裕起来的人们的欢迎。  语文学习与旅游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课堂语文学习类似于团队游。目标一致,要求统一,训练同步,因材施教常常难以实施,齐步走才是主旋律。无论基础优劣、兴趣各异,一
有人曾把语文老师的事业比成是一棵树,那么,书籍便是滋养这颗树的一片沃野了。20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深地感觉到,阅读是语文老师的头等大事。腹有诗书,下笔千言,读书对一名语文老师业务素质的形成和内在气质的形成至关重要。语文老师阅读的书籍越宽泛,知识就越丰富,对语文文本的解读也就越深刻,学生也会愈发地喜欢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读书、能读书、会读书,前提是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个阅读者。  关于阅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感性的知识以及一定的实际操作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以“点”及“面”将自己的实际生活和信息技术学习建立联系,让
“软”、“硬”两手抓,竞赛促发展。近几年,中窑小学克服资金不足,生源质量低等困难,自力更生,坚定信念,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以NOC活动为平台,扎扎实实地走上了数字化、信息化的道路。2
这里所说的“势”是指文章的文脉(即行文时的思路和脉络)。循着文脉,利用课文中现成的、能够贯通全文的关键性语句,巧转妙用,顺乎天然地设计出教学中的过渡语,这样做往往能将文章的
在现代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经济管理活动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一定地位,其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保证经济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以往传授知识课程的不同点是:传授知识课程的教学主要围绕知识进行,学生是“先学后练”,而综合实践活动课重点是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必须提倡知识时代“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