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点、线移动法巧解需求、供给曲线难题

来源 :青苹果·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ANGQ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单就课本中关于商品的价格与需求关系、价格与供给关系的文字表述来说,二者的关系并不难理解,但是,如果运用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来表达和探讨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时,由于添加了部分西方经济学元素,这部分内容就成了本课的一个难点问题,往往让学生们觉得难以应对。本文结合数学函数图像知识,从自变量、因变量变化的关系入手,讨论价格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是如何表现为曲线上的“点移动”或曲线自身的“线移动”,以帮助大家走出有关的认识误区。根据数学函数图像的知识,自变量引起的函数图像的变动是曲线上的点的移动,即“点移动”;而自变量之外的因素引起的函数图像的变动是曲线自身的移动,即“线移动”。同理,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中,价格是自变量,价格变化引起的图像变化是“点移动”——在曲线上的移动;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的图像变化,则是曲线的移动——整条曲线的左右移动。(注:在西方经济学图像中,一般都是用纵轴表示自变量价格,横轴表示需求量或供给量)
  一、需求曲线的点、线移动
  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一般来说,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它的变动分为两种情形:
  1.需求曲线的“点移动”
  所谓需求曲线的“点移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如果商品的价格越低,人们对其需求量越大;反之,如果商品的价格越高,人们对其需求量越小。若以价格为纵轴,需求量为横轴,那么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1所示,当商品的价格由P■下降到P■时,需求量由Q■增加到Q■,即价格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曲线上的“点移动”。
  2.需求曲线的“线移动”
  所谓需求曲线的“线移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如人们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人们的预期、国家政策等)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如果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则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如果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则其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如图2所示,当商品的价格P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由Q■增加到Q■,这时,需求曲线就由D■向右移动到D■,即发生所谓的“线移动”。
  【例题讲解】
  1.市场上某款运动鞋的价格上涨后,其需求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图示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解析 根据题干中价格上涨的信息,可排除C、D两项,因为C、D两项属于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动的情况。运动鞋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减少对它的需求量,故A项正确。B项的含义是价格上涨,获利可能增加,生产者会加大对该款运动鞋的供给,故排除。
  答案 A
  2.国家为鼓励节能汽车的推广使用,给购买节能汽车的消费者一定补贴,从而使消费者增加对节能汽车的购买。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变化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需求的因素。在节能汽车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对购买节能汽车的消费者进行一定的价格补贴,会刺激消费者增加对该类汽车的购买,从而导致该类汽车的需求量增加,A项正确,D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随着商品自身价格的上涨,其需求量减少,排除;C项反映的是随着商品自身价格的下降,人们对节能汽车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排除。
  答案 A
  二、供给曲线的点、线移动
  供给曲线是用来表示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它的变动也分为两种情形:
  1.供给曲线的“点移动”
  若以价格为纵轴,供给量为横轴,那么供给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如图3所示,当商品的价格由P■上涨到P■时,商品的供给量由Q■增加到Q■,即价格变化引起的是曲线上的“点移动”。
  2.供给曲线的“线移动”
  供给曲线的“线移动”反映的是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如社会劳动生产率、相关商品价格等)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平移。如图4所示,当商品的价格P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对该商品的供给量由Q■增加到Q■,这时,供给曲线就由S■向右平移到S■,即发生所谓的“线移动”。
  【例题讲解】
  3.下列表述中,能反映图5由S■点到S■点运动的是( )。
  A.市场上生姜价格上涨,诱发生姜种植农户大增
  B.空调促销,空调销售量增加
  C.亚洲国家对黄金需求大增,推动黄金价格上涨
  D.天气转暖,蔬菜价格下降,市民增加蔬菜消费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由S■点向S■点移动,表示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A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明显不符合图像变化,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4.图6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为变动前曲线,S■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S■向S■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①②?摇?摇 ?摇?摇 B.①③?摇 ?摇?摇?摇 C.②③?摇 ?摇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供给曲线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等知识的掌握。首先应读懂函数图像:供给曲线S■向S■平行移动后,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S■的供给量大于S■的供给量。然后思考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能导致该商品供给量的增加,①入选。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该商品的价格应下降而不是上升,②排除。因为生产成本下降,使得该商品即便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也有盈利空间,从而吸引生产者继续生产该商品,导致供给量增加,③入选。若该商品的生产企业减少,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该商品供给量减少,④排除。故选B项。
  答案 B
  5.随着雾霾天气长期大范围持续,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使用空气净化器。售价看涨的走势成为该行业发展的催化剂。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关系的是( )。
  A.①③?摇?摇 ?摇?摇B.①④?摇 ?摇?摇?摇C.②③?摇 ?摇?摇?摇D.②④
  解析 雾霾天气频发,使得人们对空气净化器的需求增加,①正确;售价看涨的走势成为该行业发展的催化剂,说明价格上涨,导致供给增加,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6.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高能耗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一般会发生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的图像有( )。
  A.①③?摇 ?摇 ?摇B.①④?摇 ?摇
  ?摇C.②③?摇 ?摇?摇D.②④
  解析 开征资源税,高耗能产品成本增加,生产者收益减少,则供给也会减少,③符合题意。④说明供给增加,故不选。高耗能产品的成本增加,价格上升,消费者需求会减少,②符合题意。①说明需求增加,故排除。
  答案 C?荨
其他文献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合作意识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如何通过提高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共分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与意义、实施目标、实施步骤、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效果五个部分,通过探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相互交流、相互撞击
<正>一篇文章的内容是由立意和选材决定的。其中,立意是内容的核心、灵魂,起主导作用,选材、定体、安排结构等都要受立意的指导和制约。一、立意是文章成功的前提要使文思畅
摘要:如何教育学生,“将心比心”,只要我们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学生,家长会配合我们教育好学生的,我们也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当班主任,我认为你现在如果是班主任,就不要抱怨,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从苦中寻求快乐。我们要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凡事要换一种角度着想,合理排解自身的消极情绪,要学会自得其乐。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
[摘要] 据调查,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教师在思想上加以重视的同时,还应大力普及心理学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本文探讨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一些技巧。  [关键词] 心理困扰 沟通技巧 心理健康    目前,中学生虽然有很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激烈的升学竞争。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给他们尚未成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孤独、急燥
1.利用箭头指示法判断并标注出图中经纬度的代号(12分)2.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8分)A:____ B.____ C:____ D:____
介绍在300kt/a合成氨循环水系统设计中,如何进行循环冷却水的水量计算和主要设备的选型.
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有更多的激发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使语文课堂永远充满魅力。从导入要独特新颖、教学方法要富有创意、练习要新颖别致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激发、调动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实质问题也将会得到落实。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