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雨林 雪山环绕的另类热带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5815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墨脱的热带雨林,直到19世纪末才被探险家发现。
  在中国的热带地区中,墨脱堪称“另类”,它位于北纬29度,比北回归线高6度,和热带区域相去甚远。但是,雅鲁藏布江峡谷的特殊地形,使得墨脱成为了地球上最北的热带气候区域,从而创造出世界上最神奇的自然景观——从峡谷底部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涵盖了从热带雨林一直到冰雪区域的不同植物带,是我国唯一具有完整植被垂直带的地区。
  险峻的山路,随时能夺人性命的暴风雪和雪崩,让墨脱成为中国西藏乃至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在藏民心中,当年莲花生大师进藏传教完毕之后就隐居在墨脱,所以他们时常步行前往朝圣。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回来,而他们的家人认为,是墨脱的山神将他们留在了雪山密林之中……
  群山托出的莲花 探险家惊异的雨林景观
  如果从天空俯瞰,会发现墨脱被多雄拉山、金珠拉山、随拉山、嘎隆拉山等雪山包围,形同一朵圣洁的莲花。在藏语中,墨脱叫作“白马岗”,其意就是“隐秘的莲花”。
  墨脱的闭塞,以及种种相关的传说,让无数探险家充满向往。早在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在绘制地图时,就为雅鲁藏布江是不是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而苦恼,他们派出传教士前去测绘——不过,这些传教士全都死在险峻的路上,因此,墨脱成为了著名的“上帝禁区”。
  到19世纪末,英国殖民者为了入侵西藏,加紧对墨脱地区进行探险和考察,派出了大批探险者进入墨脱,不过,由于墨脱地形险峻,加上探险队连续遭遇暴风雪袭击,最后只有一名叫金塔普的探险者历尽千辛万苦,才于1880年到达墨脱。在这里,他不但测量了墨脱的地形,而且还惊奇地发现墨脱竟然有热带地区才有的热带雨林。金塔普兴奋地将所有信息标记到圆木上,投入江中,但下游接应他的人早已死于非命,这些圆木最后都漂进了孟加拉湾,不知所踪。
  金塔普后来也没有逃脱厄运,他被当地人抓住卖为奴隶,直到1884年才找到机会逃回印度。随后,他将自己所有的见闻和记忆以报告的形式出版发行,并绘制了地图,世人才知道墨脱不仅有热带雨林,还有独特的植被垂直带。1913年,英国派间谍F.M.贝利根据金塔普的报告考察了墨脱,然后划出了著名的麦克马洪线,强行将墨脱南部地区从中国夺走。
  新中国成立后,对墨脱的探索也迫切起来。从上世纪60年代起,政府开始在墨脱进行勘探,打算修建一条进入墨脱的公路,但进展甚微。上世纪80年代,勘测队决定对墨脱这个西藏盲区进行测绘,当他们翻过茫茫的雪山,下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时,立即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江岸边是浓密的阿丁枫森林,林中还长满了粗藤、苔藓、巢蕨、野芭蕉……这是明显的热带雨林景观。
  墨脱人这样来形容当地的环境:“山顶在白雪间,山脚在江河边,说话能听得见,走路可要一天。”由于墨脱的闭塞,以及种种相关的传说,使墨脱在无数探险者心中变得神圣起来,他们千方百计想进入。1985年,有个美国人闯进了墨脱,结果被当地人抓住,被押解出县境时,他“叽里呱啦”地拼命讲话,而且手舞足蹈,似乎想说什么,当地人找来翻译,才知道这个美国人的意思是他认打认罚,只求墨脱县政府给他出具一个证明,证明他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美国人。
  1994年,第一条进入墨脱的公路——扎墨公路(波密县扎木镇到墨脱)修通,当时新华社还发了一条“汽车开进墨脱城”的新闻,但没过多久,这条公路因为频繁的雪崩、滑坡、泥石流以及恶劣天气等原因被弃用。直到19年后,新的墨脱公路才在2013年10月31日通车,汽车这才真正开进了墨脱县城,这朵“隐秘的莲花”,终于向世人展开……
  崇尚巫术的珞巴人 渐行渐远的雨林狩猎生活
  过去,在中原王朝的认识中,墨脱是个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在清乾隆年间的《西藏志·疆图》一书中,直接叫当地人为“老卡止”(意为“野人”),是“茹毛饮血”的可怕人群,藏区内犯了死罪的重犯,会直接被流放到墨脱,然后被当地人吃掉。
  其实,这是对当地人的误解,墨脱当地的原住民是一个叫“珞巴族”的民族,他们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珞巴族都过着原始的生活,族人无论男女都不穿裤子,只穿熊皮,而且他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这就是他们被外人误认为“吃人蛮夷”的重要原因。
  在珞巴族的传说中,有许多关于祖先“穴居”、住“树巢”的历史。但随着时光的流逝,珞巴族也开始以特有的方式来修建民居:墨脱当地盛产10多种竹子,韧性好、轻巧耐用,珞巴人经过处理后,用来搭成3层高的楼房,底层圈猪关牛,中层住人,顶棚上堆放农具和农副产品。一般人家还会在房子周围建一个一人高的粮仓,把家里的贵重物品和粮食都放在里面,而且不上锁,但奇怪的是从不会丢失东西。
  原始的生活环境,让珞巴人特别崇信巫术,他们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巫术的影子,就连出行之前也要进行占卜,如果占卜结果说不适合出行,他们一天都会待在家里,决不迈出家门一步。
  更有趣的是建房子时的占卜。如果一家有5口人,就要拿5粒稻谷,外加代表牛、猪、鸡的稻谷各一粒,共8粒为一组,一共要准备3组,然后到3个地方去预选。预选时,会将预选地砸出一块小平地,在太阳落山后放上一组谷粒,再放上鲜树枝,压一块石板。第二天太阳升起前来察看,若8颗谷粒有散开在外的,就说明这里会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若稻谷中有蚂蚁,就说明在此地建屋的主人会生病,若稻谷保存完好且没有任何虫子,就说明这里地气好,非常适合建房。
  墨脱雨林地形复杂,林中盛产多种药材,动物种类也繁多。珞巴族人十分擅长在原始雨林中狩猎。他们头戴熊皮帽,肩挎竹箭筒,腰拴长刀,手挽强弓,穿着短裤赤着脚,在山林中行走如飞。每个珞巴族的男子都是神射手,百米之内几乎百发百中,他们还会用挖陷井、设地弩和明箭、做暗套和铁钳等办法来捕捉猎物,从不会空手而归。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珞巴人不再依靠狩猎为生,不少曾经的猎人也放弃了狩猎的习俗。现年48岁的宗巴,以前是猎人,但新墨脱公路开通后,他放弃了狩猎,和妻子开设了一家民俗餐馆,为前来游玩的客人提供食物。宗巴的妻子十分擅长烹饪土鸡、烧鸡蛋饼、炖香猪等珞巴美食,许多客人吃完后都赞不绝口。   宗巴说:“以前,一个健康的珞巴男人,大概有40年的时间在狩猎,但全家依然吃不饱,在山林里碰到狗熊之类的猛兽,还会有丧命的危险。现在生活好了,谁还会再去狩猎呢?”不仅如此,宗巴在休猎之后,和他的父亲一样开始信佛,经常对着佛像念经,对以前杀生的行为进行忏悔……
  只喝黄酒不喝水 耸人听闻的下毒传说
  在墨脱雨林中生活的,除了珞巴族人外,人数最多的当属门巴族人。墨脱也是门巴族最大的聚居地,中国境内几乎70%的门巴族人都生活在这里。但有趣的是,门巴族人并非墨脱的原住民,他们的祖先大多来自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诞生地——门隅。
  大约在200多年前,生活在门隅地区的门巴族人不堪忍受封建农奴主的压榨,以及强烈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决定去寻找传说中的“莲花圣地”,以求能在“佛之净土”过上好日子。于是,无数门巴人拖家带口离开门隅,在经过千辛万苦之后到了墨脱,定居下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门巴族东迁”。
  东迁后的门巴族,在墨脱经过几百年的适应生活,养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其中最特别的是喝黄酒。门巴族的黄酒,原料是当地盛产的玉米和鸡爪谷(西藏特有的粟米作物)。制作黄酒时,先将原料煮得完全熟烂,然后放凉、晒干,再封存在密封的胶桶里,一般存放半年到一年就会发酵完毕。
  这种黄酒喝法独特,饮用时需要将发酵完毕的原料取出来,装入竹筒,然后在竹筒底部扎上几个小洞,再从竹筒顶部倒入冷却的白开水,底部小洞流出来的就是酒。酒的度数不高,初喝味道清苦,但喝久了就会觉得清凉甘美、提神解渴。
  喝黄酒,不但让门巴人可以防止患上关节炎和风湿等疾病,也可以在炎热的气候中解渴,还可以帮助门巴人打发时间,度过漫长的雨季。门巴人还特别爱洁净,他们相信山里未经处理过的水是不干净的,因此提倡少喝水,多喝黄酒,甚至是不喝水,只喝黄酒。一个普通的门巴族家庭,一天要喝掉六七筒黄酒。酿制一竹筒黄酒需用3斤粮食,门巴家庭一年的粮食收成往往才几千斤,如此算下来,他们喝掉的粮食比吃掉的还多。
  门巴人特别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进村寨,或者有人来家里串门,话还没说,就会抱出自家的黄酒让客人饮用,客人喝多少,主人就添多少,直到一筒酒喝完。如果客人喝醉了,主人会认为是看得起自己,便会很高兴;如果客人拒绝喝酒,那别人喝多少,主人就往客人头上浇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门巴人还有一个“下毒术”的传言。传说门巴女人会一种神秘的下毒术,会给客人喝的酒里下毒,毒死客人后,客人的财运、权势、健康、美貌都会转到自己身上——门巴人也对传言深信不疑。一位门巴老人说,他们将下毒者称为“毒玛”,就像西方的女巫一样。以前,如果人们怀疑某个女人是“毒玛”,那么全村人都会极度排斥她,将她赶到村寨的偏僻角落居住,而且决不从其家门前经过,以免沾染毒性……
其他文献
摄/Carlos“Grury”Santos  2018年3月,联合国发布《全球幸福指数报告》,对全球156个国家的幸福度进行评定。最终,全球十大幸福国度排行榜出炉,芬兰夺冠。  很多人疑惑的是:芬兰并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但为何这里的人会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幸福指数”?  对此,起草报告的尼夫博士解释:芬兰的GDP较高,实行的是高税收高福利政策,社会财富的分配比较平均,当然整个社会的幸福感就强。但
每当夜幕降临,漫步在小樽运河边,几十盏极具怀旧气息的瓦斯灯亮起,似乎当年那个灯火交织的航运大港又回来了。  上世纪50年代,鲱鱼捕捞业衰落,玻璃浮标的需求量也随之锐减,原本生产玻璃浮标的作坊为了避免破产,便纷纷转而制造精美的玻璃工艺制品。  “灯之市”节日期间,人们在大街上挂满绚丽的灯饰,照亮小樽的夜晚。下雪的时候,小城在灯光和雪地的相互映衬之下,显现出迷人、浪漫的色彩。  小樽因海而生。  作为
随着历史变迁,许多宫廷菜流入民间,其中“抓炒里脊”曾受到慈禧太后的绝口称赞;而元世祖忽必烈则规定:冰酪只能在皇宫中食用,做法秘不外传。  烤鸭和涮羊肉对刀工尤其讲究,正宗的烤鸭片法,每只鸭必须片成108片,且“片片有皮带肉”;涮羊肉中则以“片薄如纸,无一不完整”的羊肉片为上品。  北京豆汁儿和麻豆腐是北京独有的吃食,出了北京城就无处可找,它们原是粉房的下脚料,酸涩中带着馊腐的怪味,后来演变成了老北
【摘要】初中生的英语听力训练极其关键,它是英语说、读、写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关注和分析影响初中生英语听力的因素,并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对策,指导学生掌握英语听力学习技巧和方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听力训练;对策  【作者简介】邵正斌,王秀萍,甘肃省武威第十九中学。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8]GHB15
天生三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串珠式天生桥群,在1.2公里的范围内,3座高度超过200米的天生桥呈纵向排列,横跨于羊水河峡谷之上,十分宏大。  天福官驿所有建筑都为木质结构,风格古朴而典雅,置身其中,恍若穿越千年,看到了大唐盛世的荣光。  龙水峡地缝幽深曲折,壁立千仞,徜徉其中,绝壁、涡穴、浅滩、瀑布等多种景观尽收眼底,让人流连忘返。  从空中俯瞰,你会发现乌江流域贯穿武隆。作为长江较大支流的乌江,最
当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用一把铁锨发现了沉睡千年的楼兰古城,这个仅在汉代史书中有过记载的西域小国便重返世人的目光。它创造过什么样的辉煌?它又是怎么消失在茫茫的历史尘烟中的呢?我们的探访队深入古城遗址,发现这里的每一幢建筑的遗址,出土的每一片竹简,以及每一座古墓,都蕴含着惊人的秘密……  从楼兰保护站出发前往探访古城遗址的时候,整个荒原还笼罩在一片黑夜之中。漫天的星群如同闪耀的钻石,密密麻麻地镶嵌在罗
丝绸之路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闻名遐迩,也是我在骑行生涯中万分期待的一条文明之路。从兰州市到星星峡,途经的张掖、武威、嘉峪关、玉门等古代军政重地,它们无不彰姓着历史的韵味。  丝绸之路是我骑行生涯中万分憧憬的一条文明之路。  今年春天,我和阿寂从乌鲁木齐骑行到漠河,东北开阔的地势与北国的风光让我们心旷神怡。于是,带着从北国延续下来的激动心情,我们开启了对丝路的挑战,殊不知,装备的突发状况以及严峻的西北
19世纪,火地岛成为阿根廷政治犯的流放地。这些被当做苦力的流放犯人在此艰苦地劳动,逐渐开发了火地岛,建起了真正意义上的乌斯怀亚。  在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著名小说《世界尽头的灯塔》里,一名老水手为了保卫这座世界最南端的灯塔,与一群海盗勇敢地进行了殊死搏斗。  邮局小到只能容纳一名工作人员,但它独一无二的特殊地理位置,每天都吸引无数的游客或慕名而来,或顺道拜访,只为获取“世界尽头”的邮戳。 
柴达木盆地地貌多样,自然景观雄浑壮观,大片无人区多年来鲜有人涉足。本文作者一行驾车从西宁一路向西,深入柴达木东部雅丹无人区,后经都兰县返回西宁。在历时7天、行程1800多公里的旅途中,尽管他们在无人区两度陷车,且与外界失联24小时,但饱览了绿草萋萋的天峻草原,探访了扎西郡乃神山、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情人湖、德令哈外星人遗址、茶卡盐湖……  “柴达木”是蒙古语,意为“辽阔的地方”,柴达木盆地面积广
很多人对于二胡的印象,都来源于街头艺人瞎子阿炳,他的一曲《二泉映月》举世皆惊,令人肝肠寸断,那悲凉的音色直透内心,还未说话便已是无语凝咽。而阿炳使用最多的乐器,就是那把家传的红木二胡,那把二胡如今已不可寻,但在苏州,却还有一位执着于红木二胡的工匠,他便是名震二胡制作界的“南王”——王国兴。  从19 岁走上二胡制作道路开始,王国兴已经在这一行摸爬滚打了30 多年,他制作的二胡成为国内专业二胡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