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业”走向“作文”,文心雕琢是关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wenyin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是一种基于内心需要的表达,而在当前农村小学很多师生尤其后进生的心目中,作文只是他们语文学习中的一项“作业”,毫无表达与创作欲望。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作文养成教育中的问题,教师必须着手对孩子进行文心雕琢,使孩子转变作文观念,将作文视为内心的表达需要,从而促进农村小学作文习惯养成教育进程。
  关键词: 作文养成教育 现状透视 文心雕琢
  自从本学期确立了“简快作文实验”课题研究后,我对学生作文养成教育现状更关注。在关注中,发现了很多制约农村小学作文养成教育进程的问题,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农村小学作文养成教育现状透视
  作文是学生最重要的语文学习功课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把“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标准。作文理应是一种基于内心需要的表达,而在当前农村小学很多师生尤其后进生的心目中,作文只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一项“作业”,毫无表达与创作欲望。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究其根源,无外乎以下几种因素。
  1.不切实际的“作文课堂教学”方式。
  这些年,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推进,许多作文教学法“自立门派”,层出不穷。这些教学法大都是实验教师针对学生实际,经过长时间实践摸索、总结提升而得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面对这些优秀的作文教学法,很多农村教师由于受外因内因的制约,疏于研究自己学生作文习惯养成现状和策略,因此渐渐分成了两类:一类教师强调这些优秀教学法的“个别性”,对它们充耳不闻;另一类教师则一味夸大这些作文教学法的“普适性”,认为它们“放之四海皆准”。这种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做法,不仅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转变作文观念,反而直接导致更多同学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
  2.不够热情的作文教学评估。
  学校对作文教学评估的淡漠,促成教师“把‘作文’只当‘作业’”的合理化认定。周围很多老师大都是先把作文要求简单讲一讲,然后让学生口头说一说作文的构思,接下来就发作文本开始作文,很少关注学生真正写了些什么东西。学校对教师作文批改等业务的检查,很少关注学生写了什么,写得怎么样。另外,在试卷测试中,阅卷人员走马观花,对于学生作文是原创还是抄袭无暇辨真伪。这使得很多老师宁愿让孩子背现成的能拿高分的优秀作文,也不愿给孩子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空间。
  3.程式化的学生作文评价。
  长久以来,“眉批、段批、总批”的作文评价方式促进了老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但是,也使得很多老师为了“批”而“批”,不是为了“指导交流”而批。
  4.天壤之别的父母文化差异。
  尽管现在大多数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生活质量差别不大,但是,父母的文化差别是横亘在他们之间很难逾越的鸿沟。在我周围,很多孩子的父母甚至小学都没毕业,而很多县城的家长爱读书、爱写作,能倾力为孩子营造文化氛围。
  5.让人又爱又恨的方言现象。
  在作文中,如果总是习惯用方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不符合汉语的表达规范,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文表达与交流的功能,对小学生学好规范的汉语是很不利的。为此,有些老师试着让孩子们在校园内讲普通话,以此纠正方言,但收效甚微。毕竟农村孩子成长的大环境充斥着方言,他们周围的人都说方言而不是普通话,影响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孩子很难养成在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二、农村小学作文养成教育的对策思考
  如何引领学生转变这一观念,真正将“作文”视为内心表达的需要?我觉得,文心雕琢是关键。何谓“文心雕琢”?就是强调教师不单注重作文技巧的教学,更要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引导孩子主动关注自己的内心,才会从“作文技巧”的追求走向“内心表达”的需要,从而引领学生从“作业”走向“作文”。
  1.丰富活动,敏化心灵。
  尽管农村孩子的语言表达往往显得粗糙,但是,农村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教师应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内在想法、看法,注意引导孩子将自己的生活和写作水乳交融。
  语文名师管建刚曾说:“无意印在心灵上的那些事件、那些情感,才会真正哺育写作。”孩子的世界每天都上演着丰富的内容,教师要给孩子创造“表达印在自己心灵上的事件和情感”的平台,以此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力,从而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实践中,我鼓励孩子写小组流动日志,每天由组内商量选定一些日常接触事物作为话题,用一两句话或者一段话写自己的看法或想法,然后小组内、组与组之间进行传看。长久下去,学生自然敏化心灵,增强写作欲望。
  作文需要源源不断的素材,李振村老师在《语文教育的根本在哪里》中写道:“掌握一两种写作技巧是不难的,难的是让学生对写作充满热情和自信,像玩游戏一样玩语言文字。”我们应想尽办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心灵体会,用双手创造,让学生在活动中乐于写、勤于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活动中的孩子心智丰富,表达欲望强烈。所以,每次活动后,教师要及时创设不同话题情境,让学生即兴写作。如有一次,我校请到了著名励志教育专家赵一博为学生进行专题演讲。我以这个活动为契机,在演讲开始前,以“对演讲的期待”为话题引导交流写作;演讲结束后,以“对演讲过程的感受”为话题引导交流写作。由于学生亲历了活动,在第一时间内,很多感受都是鲜活的,因此很多语言文字的表达十分鲜活、真实。
  2.趣传技巧,表达心灵。
  虽然文心雕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课内课程和学校教育,但是,不能否认作文课堂教学对孩子内心的影响。课堂上的很多举动本身就是孩子的作文素材。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绝不能只注重技巧的传递,而不关注孩子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
  如就“简快作文实验”课题来说,在课堂实践中,所有关于简快作文的技巧和理论,我都是通过妙趣活动向同学们传递的。比如在培养四年级孩子“变换句式首尾呼应”的作文技巧时,我分别请坐在最前排和最后排的两个孩子站起来,然后让前面的孩子喊后面孩子的名字。“一呼一应”,孩子一下子形象地感受到了“前后呼应”的情境。再引导学生联系具体习作内容理解“变换句式首尾呼应”。这样的妙趣活动常常投印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加深他们对作文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同样,对于“纠正作文中方言现象”的指导,我们如何在修正这些方言病句的同时,不伤害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呢?我认为要结合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进行指导,可以利用一些常见方言创编故事或者小品等进行表演,使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部分典型方言与普通话的表达差别,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作文技巧的传递,一定要追求“润物无声”的自然之境。无论欣赏哪一流派的作文教学方法,都要考虑到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采取适合本地、本班孩子的作文教育方式,切不可盲目照搬。毕竟我们最终培养的不单是学生行文造句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运用技巧表达心灵的良好习惯。
  3.满足期待,延展心灵。
  当学生充满激情地创作作文时,教师一定要予以欣赏和评价。这种评价不是“作业”式评价,而是心与心的交流,以此满足孩子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期待。
  首先,在常态的作文评价中满足孩子的期待。在用笔批改时,要采用“对话式”交流评价。比如当孩子作文中错别字较多、语句不通顺时,不要简单圈出来要求改错,而要针对这个错别字或者不通顺的句子,创设某种情境与孩子交流。在实践中,当学生把“树梢”的“梢”误写为“捎”,我这样评价:“你‘稍不留神’把树‘梢’写错了。麻烦你再读一遍时‘捎带’着把它改过来吧!”这样的小小举动虽然平凡无奇,但在纠正孩子错误的同时,使得孩子在作文的世界里与老师有了丝丝缕缕的内心联系,从而每次作文后都充满期待。另外,在常态作业评价中,除了“师生对话式”评价方式,我还注重学生自我评价修改能力的培养。结合作文课题实验,我先让孩子掌握“简快作文三段论简评”法,然后培养孩子学会用三段论简评优秀习作,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作鉴赏能力。一定阶段后,再让孩子运用此方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构段、语言运用、错别字”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修改。如此循序渐进的训练,既使孩子们掌握了方法,又满足了学生对自我习作的评价需求,从而更好地在教师评价中找到共鸣。
  其次,满足优等生作文创作后的期待。优等生对自己作品的展示欲望往往比其他学生更强烈,虽然这部分学生的作品并不一定完美,但孩子们并不满足在班内、校内展示交流,他们更渴望自己的文章能发表在报纸等刊物上。
  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我们一定要尽量提供展示平台和空间,如创立校刊校报或者班级作文集,让绝大多数孩子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另外,教师要尽量主动组织联系投稿,帮助孩子们与编辑部建立良好、持久的联系,给予他们最大的心灵满足。
  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更要让自己的“童心”融进学生的习作中,戴上“放大镜”以“欣赏的眼光”找优点:有的书写很工整,有的偶尔会用上几个很恰当的词,有的虽然写不具体,但表达的是真情实感……这些习作都要给予及时表扬,发现每一篇习作的闪光点,给予更多孩子展示自我心灵文字的空间。
  4.读写结合,丰富心灵。
  读是吸收、积累;写是倾吐、表达。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阅读数量和质量都急需提高,读无疑能丰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但是,如果在读的过程中不体会,不审视内心,读再多的东西也是枉然。只有引导边读边发现自己的内在感受,并记录下来,才可以丰富心灵、文采飞扬。
  在让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要求他们练写不同类型的读书笔记,如摘录优美词语、名言警句、文中妙笔等,有利于积累大量语言材料;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梗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写读文后的感受,评价其人物、事件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这样,引导孩子们博览群书,丰富内心世界,习作时便能得心应手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另外,亲子阅读是丰富孩子内心的很好举措。农村孩子的家长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的制约,不能拿起笔和孩子共读共写。那么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和孩子进行口头交流,并由孩子执笔记录下爸爸妈妈的感受,然后及时在班上交流,以此促进孩子心灵的成长。
  总之,我认为要想改变农村小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不良作文习惯,尽快转变他们视“作文”仅为“作业”的麻木状态,就要重视对孩子们的文心雕琢,密切关注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自我内心的能力,为其提供交流所听、所见、所思、所感的时空。文心雕琢必定能令学生对作文保持长久的创作兴趣,养成“真情为先、真言为要”的作文观,从而加快农村小学作文养成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
  [2]陈中杰主编.智慧课堂.
  [3]管建刚.我的作文革命.
  [4]翟暾主编.简快作文.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研究论述了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认为将字门拳纳入高校体育课教学,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自觉性,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内容。  关键词: 字门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体育  引言  根据《体育科学词典》,民俗体指的是“在民俗活动中产生,依托民俗节日发展,并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流传的与健身、娱乐、竞技、表演有关的活动形式”。民俗体育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抬起头来走路,就必须给学生以做人的信心、学习的信心。然而,在农村学校,学生各方面,尤其是学习方面参差不齐,后进生人数较多,转变困难,如何做到一个都不落下,让每一个后进生都能健康成长、学有所获呢?  时下,我们感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变得越来越难,大多数小学生一进入中学就
摘 要: 高职人才培养重在职业技能培训,需要把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转移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并重的轨道上,强调实践技能,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教学应该强调实践性、技能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实践教学 职业技能 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从近年来毕业学生的反馈情况看,那些进入角色快、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出色的应用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能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学的方式,真正做到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导学案 预习有效性  所谓导学案,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和拓展延伸。备课组先进行集体备课,为学生提供预习内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家园合作方式越来越多。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增进家园的良好沟通十分必要。在这个双向互动交流中,若交流双方存在主观性错误,就会导致交流失败,无法达成共识。心理学上的心理效应为避免这种错误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家长工作中的效应艺术。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心理效应 家长沟通  1.首因效应  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初次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对接下来
摘 要: 高效课堂,就是要让课堂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大实效。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师生互动,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高效英语课堂,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是每个英语教师追求的目标。因为高中生不是初学英语,故逐步失去了初学英语的兴趣。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通过分析以往教学改革的不足,遵循高中生发展规律,通过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实例,提出构建高效英语课堂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师生互动 高效课堂
摘 要: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识字兴趣不浓、识字方法不当等因素影响,小学生的识字效率不高。汉字起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来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动机,探求识字捷径,巩固识字成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识字 联系生活 效率  汉字,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人交流思想与情感的工具。如何使识字任务在
摘 要: 模糊语言学自产生以来就对语言学界及翻译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诗歌语言由于大多抒发作者的内心感情,很难用精确的语言表达,正是这种模糊语言,使得诗歌有其独特魅力。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几首简单的外国诗歌中文译本,探讨如何在翻译中做到再现诗歌的模糊语言美等问题。  关键词: 模糊语言 诗歌 翻译 美感再现  1.引言  “模糊(fuzzy)”一词最早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查德(L.A.Zadeh)在1
作为县城中学的郊区学校,所招学生大多“属于第三梯队的学生”,学生大多来自知识面较窄的农村,学生知识及基础能力差异很大。因而,初中生化学基础薄弱趋势越来越明显,为高中化学教学增加了困难。此外,还有不少高一新生存在错误的思想认识,如“上初三时,我紧张了一年,现在终于考上高中了,我先轻松一阵吧。”“我初三时背一背、记一记,成绩就上来了,高中我还这样做吧,等到高三时努力背一下就考上大学了。”等等。事实上,
摘 要: 高职院校以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本文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探讨校企合作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模式,总结人才培养的成效,并指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以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离不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走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