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u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的优势进入课堂,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能够使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与功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解决问题,让师生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结合教学中的经验,举例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处理材料,建构数学概念
  数学知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经常将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和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中。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对学习材料进行数学化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建构科学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二年级数学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由于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物体的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它,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这时就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材料处理功能。教学时,在屏幕上展示一面国旗、一块红领巾、一张桌子等物体,接着运用信息技术的“擦除”功能,将每个物体保留一个角,其余的边线、图案都擦去。这样,“角”的表象就很好地建立在学生的头脑里了,科学地掌握了“角”的数学概念。又如,在《钟表的认识》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听一听智慧老人介绍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12个数字,再看分针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一大格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时间的概念,对时间单位的换算有较深的理解,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1时=60分。
  二、运用信息技术,直观演示内容,加深知识理解
  数学知识抽象性强,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处于低级阶段,对形象直观的事物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而信息技术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六年级数学课上教学《图形的变换》时,运用了信息技术从图一平移、旋转到图二、图三、图四等直观动态演示,显现平移、旋转的全过程。通过几次演示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体会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再如: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时第一课时“数一数”,由于孩子生活经验少,空间观念较差,难以理解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10个1000是10000,这时运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叠方块和移方块的过程,让学生数一数,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科学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为学生的形象感知与抽象思维搭桥铺路,有效地加深知识的理解。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延伸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成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让数学为生活服务,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能使学生了解更多事例和素材,拓宽学生的视野,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圆的周长》之后,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比较全面地了解圆周率的历史,认识了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刘徽;又如学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后,可以让学生回家上网查询,了解利息和利息税,加深对百分数的应用与理解。正是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四、运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评价,师生轻松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而且,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
  例如在课件中,适时增加“判断”功能,当学生回答的结果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个鼓掌的小博士,同时播放三、五秒的掌声或者出示一个智慧老人配上一段赞赏的语言;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位擦眼泪的小朋友或者配一句鼓励的语言。这种新的评价方式,能调节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愉快学习。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驱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把学习当负担。?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必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南安市诗山霞锦小学 福建】
其他文献
这里我们所要谈到的微课程就是指:老师利用业余的时间,在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某一方面问题时,可以针对该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授,这个课时持续的时间一般较短,不会超过五分钟,因此叫作微课程。通过微课程,既可以让学生零碎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讲清某个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因此,把微课程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本来就是一门重视积累的学问,只有多背诵,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的世界。百草园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有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还有神奇的故事、无穷的乐趣。在那里,孩子无拘无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活泼好动、天真好奇的天性,可以增进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鲁迅的回忆把我们带到了最初的生命、有生命力的爱梦想的童年。  睡梦以外的一切“想入非非”——梦幻、幻觉、遐想、想象等均为梦想。梦想是人们把握世界的
“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新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了这种教学方式,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研学后教”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如何灵活运用“研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一、“研学后教,当堂训练”把学生摆在第一位  “研学后教,当堂训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
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这个高效率意味着,让每位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英语学习最大限度的发展。目前的教学形式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几十个孩子组成一个班级,那么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各自情况的英语教学教育,我觉得教师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然后根据学生差异组织差异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教材。  差异教学则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
纪律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教育活动开展,教育任务完成和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更为深远的是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自我约束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将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教育实践就幼儿园纪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幼儿园纪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幼儿园的纪律教育越来越重视,纪律教育的内容越来越细化,纪律
研究的对象MFPSE(微型摆式内燃机)体积为132*120,体积的减小致使MFPSE工作温度过高,MFPSE的中心摆和缸体是传递能量和组成燃烧室的重要部件,过大的热负荷将使其局部表面发生热疲
摘要:结合车间的设备、加工能力及前期不锈钢加工积累的经验对新产品结构件进行结构改进优化。  关键词:结构改进;优化;折弯;焊接  2012年我公司从意大利G.D公司引进了双通道、超高速滤棒成型机(ZL28),此机型的外观呈流线型,显示出外观设计的美观和档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机型样机试制结束,通过结构件的加工,我们发现外方的结构设计因材料、设备、加工工艺、加工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差异,不太适合我们
何为“学习性区域活动”?目前为止没有官方的定义。百度百科中区域活动的定义为:“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或开放教育,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落,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表象的概念,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蕴含着松散性、愉悦性、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种种特点,是培植幼儿创造力的土壤。”取其精华,区域活动可以理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的。新课程改革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