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序贯外科手术方案治疗不可手术切除肝细胞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AATDs)治疗后行序贯外科切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序贯外科手术的41例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7例,年龄(51.8±10.7)岁。分析患者临床特点、转化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预后。

结果

转化治疗前有5例中国肝癌分期(CNLC)-Ⅰb期,4例CNLC-Ⅱ期,28例CNLC-Ⅲa期,4例CNLC-Ⅲb期。其中28例患者存在门静脉癌栓,4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转化治疗前所有患者肿瘤长径(9.16±4.43)cm,转化治疗后(肝切除前末次评估)肿瘤长径(6.49±4.69)cm。41例患者接受了3~15个周期(中位数5个周期)转化治疗后经改良的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估: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5例、疾病稳定6例、疾病进展5例。21例(51.2%)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予以对症治疗或短暂停药后均有所缓解。41例患者均转化治疗成功行肝切除。术后发生Ⅱ级及以上并发症9例(22.0%)。41例患者确诊后6个月、1年及2年累积生存率为100.0%、92.6%与64.7%。手术后6个月、1年及2年累积生存率为95.1%、74.7%与60.8%,手术后6个月、1年及2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8%、56.7%和48.6%。

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实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接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后行外科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生存期短,预后极差,是严重影响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是医学界的广泛共识。近年来,免疫阻断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用于晚期肝癌的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本文重点探讨免疫阻断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转化序贯外科治疗方案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几个焦点问题,并就免疫阻断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转化序贯外科方案在晚期肝癌治疗方面的前景做一展望。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疾病,病情复杂,术后结石残留率、复发率高,反复多次手术。在病程晚期可并发终末期胆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经皮经肝取石手术逐渐在临床开展,但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影响推广和普及。本指南对近年来经皮经肝取石手术做了详尽的总结,并提出治疗的推荐意见,旨在规范开展经皮经肝取石手术,为肝胆管结石微创取石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目的探究肝切除术前行门静脉栓塞术(PVE)在接受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在肝切除术前接受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治疗及PVE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6例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4.6±6.2)岁,年龄范围46~63岁。每2个月(±2周)通过影像学检查并依据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1版本)评估肿瘤缓解情况和剩余肝体积。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