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30例临床特征及随访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an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住院治疗并行支气管镜检查,最终确诊为PBB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并随访出院后1年内咳嗽有无反复。

结果

30例PBB患儿中,男/女为1812,中位年龄14.5(7.0,49.5)个月,中位病程9.7(5.7,17.1)周,均以持续性湿性咳嗽为主要表现,22/30例(73.3%)有喘息表现,14/30例(46.7%)有医师证实肺部哮鸣音,9/30例(30.0%)胸片示肺纹理增多、增粗,8/28例(28.6%)胸部CT示充气不均,2例疑似支气管扩张。16/30例(53.3%)鼻内镜示鼻炎/鼻窦炎。支气管镜下均呈慢性支气管内膜炎改变伴较多分泌物,其中11/30例(36.7%)呈化脓性,5/30例(16.7%)伴呼吸道狭窄,3/30例(10.0%)伴支气管软化。肺泡灌洗液常见细菌检出依次为肺炎链球菌12例、副流感嗜血杆菌10例、卡他莫拉菌7例。所有患儿均接受住院期间静脉抗感染及出院后序贯口服抗感染治疗,咳嗽均缓解,总疗程(10.0± 2.5) d。随访1年,7例失访,失访率23.3%,2/23例(8.7%)考虑PBB复发,其中1例随访示支气管扩张。

结论

PBB以婴幼儿(≤3岁)多见,持续性湿性咳嗽为其主要特征,易伴喘息,可合并鼻炎或鼻窦炎。支气管镜下呼吸道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甚至在年长患儿中呈化脓性,可合并呼吸道畸形,合理抗感染治疗有效,但少数病例可出现复发,甚至进展为支气管扩张。

其他文献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随着哮喘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国内外针对哮喘的诊治指南也有较快地更新。哮喘急性发作会导致患儿急诊就诊和住院,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从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现结合几个指南、相关荟萃分析和研究,主要针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进行分析比较,期望对临床医师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的总结儿童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特点,提高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认识。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14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病房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儿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并胸膜炎患儿11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胸水及影像学特点等,应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2组间的差异。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和对照组伴咳嗽症状患儿的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控制测试(C-ACT)与儿童哮喘病情严重程度、控制水平、病情分区及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和分值范围,评价其指导儿童哮喘防治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儿科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205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坚持应用C-ACT监测病情,并指导治疗;对照组除首次入选时
期刊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尤其在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问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应用、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难治性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儿童介入肺脏病学、干细胞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现针对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及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目的分析儿童支气管桥(BB)畸形的临床和解剖形态特征,探讨其诊断策略、治疗方式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23例BB患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1.本组患儿男15例,女8例;发病年龄0~4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17个月)。2.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23/23例,100.0%)、反复喘息(20/23例,87.0
期刊
目的明确中江县人民医院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葡萄球菌染色体盒(SCCmec)基因型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至12月中江县人民医院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拭子分离出的77株金葡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和mecA检测鉴定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或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萄(MSSA),E-test法检测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多重PCR对MRSA菌株
目的评估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micro movement sensitive mattress sleep monitoring system,MSMSMS)在诊断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因睡眠打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睡眠中心进行监测的儿童12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控制患儿的小气道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门诊随诊的哮喘控制患儿,年龄5~14岁,性别不限,连续纳入。调查患儿近1个月哮喘症状、用药情况等,同时查体,复查肺功能。分析哮喘控制患儿的小气道功能状况及影响小气道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哮喘控制患儿255例,其中小气道功能正常患儿224例,其小气道功能参数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