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分层设计的实践与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flower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层教学是近年来在教学中应用得非常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从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上,也表现在对练习的分成设计上,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强化和巩固。本文主要就对小学数学教学练习的分层设计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练习;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2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高中阶段最为主要的学科,英语教学是一门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学生的英语素养也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才的综合发展水平。因此,高中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要重视教学理念的优化,加大力度打造更为高效的教学课堂,以此来不断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
摘 要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一方面是为以后高中甚至更长远阶段的语文学习打基础,另一方面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良好的理解力、分析力等综合能力。当前初中语文教育迫切需要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其注入源泉活水,而合作探究法作为一种在其它学科实践中得到良好效果的教学方法,值得引入语文教学中。本文基于自主探究教学的意义,提出了该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方式。  关键词 合作探究;初中语文;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
摘 要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习是有规律、循序渐进的,而学习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其中“预习”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我转化“学困生”的切入点。简单入手,培养兴趣;逐步深入,提高能力;学会贯通,温故知新。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预习就是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循循善诱,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逐步使其脱离“学困生”这一群体。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化“学困生”很有必要走好预
摘 要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巧妙的借助学具有利于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知识。在学生操作学具的过程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爱学、乐学,在享受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让数学课堂真正的灵动起来。  关键词 学具;课堂;操作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
摘 要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一个国家没有历史犹如人类没有了回憶。因此学习历史不仅是简单的了解一种文化,还可以打开一个人的知识面,丰富内涵、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本文多方位的阐述了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爱上历史。  关键词 回忆;凝固;厌烦  中图分类号:A712,TG1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 在小学教育的众多学科中,数学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对学生的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验。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与课堂所講授的知识相结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所设的情境要具有针对性,便于学生解决问题。  关键词 数学;教学;情境;应用  中图分类号:C931.1,C41,B0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
摘 要 发展的当今社会,吴文化这个话题仍然被我们广为传诵,有着深厚底蕴的吴文化苏州,作为苏州人的我们,更是对苏州吴文化一尤未尽,“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向我们提供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的解决。很显然,这里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生活社区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地方文化资源,给我们提供了广博的教育素材,是我园课程建设的宝贵财富。 
游戏对成人来说是消遣放松的活动,而对孩子来说就是生活。他们的天赋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教育专家指出,游戏是学习,尤其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一种最好的学习。  孩子一生下来,就表现出一种永不满足的好奇心,而游戏教学活动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儿童要摸、闻、尝、听、看、唱、跳;在游戏教学中,儿童在一起玩耍,相互交流、模仿、探索、创造,遨游于游戏知识海洋中,驰骋于
摘 要《淮南子·说林训》中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恰恰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的重要性,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一篇课文为例,总结了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四个环节,即教师示范,展示学法;及时回顾,归纳学法;自学实践,运用学法;检查效果,巩固学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有“法”可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0-
摘 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是新课标中对课程性质的解读。部编版语文教材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课后练习中,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宝贵资源,如果用得好,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就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为例,从审视课后习题,指导学生做好预习、确定教学目标到抓住练习“要素”,优化阅读策略的探究,力图引发共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