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ovey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做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提供实践体验机会;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注重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热情;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7-0035-01
  在如今的教育新形势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引导者和辅助者的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及知识,了解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意义,并且学会思考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提供实践体验机会
  实践调查表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关系。数学知识中存在很多理论性知识点,并且有抽象化和逻辑化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将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进行趣味化的讲解,如通过开展数字游戏、在关键处设置疑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比如,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有谜语的儿歌“当当当,某个东西会说没有嘴,会走,会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什么。这样的谜语猜想,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体验知识运用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观察、研究、体验知识的形成,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比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和四根与长方形宽、长分别相等的小棒。在课堂上,教师提出学生已学过的“周长”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探索,将四根小棒和长方形进行重合,让学生结合周长的概念对其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得出结论:四根小棒的长度就是该长方形的周长。这时,教师提出疑问: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求长方形周长的公式:长×2 宽×2。可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让学生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主动获取知识、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主性,积极对知识进行主动学习对促进其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学会联系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积极结合和联系旧知识,从而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求多几”问题,再对问题进行转化,转化成和题目类似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而且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寻找错因的学习方法,即探寻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然后给予纠正,这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有一道题目:请把八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些学生在理解此题时会出现错误,思维定式会使其在条件上强加概念“平均分为两份”,认为每份是四根小棒。对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注重课堂教学评价
  数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责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并且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就可以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获得成就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师要通过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不断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通过评价,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以及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意义,进而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会积极主动探索和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赵蒙成,朱苏.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的教学[J].江蘇教育研究,2011(19).
  [2]吴广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3(08).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运用一定的技巧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利用抽象化的问题、抽象概念、思维基本功训练等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能力培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1;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
介绍了我校物理学专业《力学》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阐述了专业基础课中双语教学的教学理念、所应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提高双语课教学质量的建议。
美工室是一个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意愿,选择适宜材料进行自由创造,并在材料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各种能力发展的空间,是一个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的场所。在美工室中,幼儿可以感受美的氛围、触摸美的媒介、创造美的作品,每位幼儿在这里都是小小艺术家。幼儿在美工室中愉快地、自由地进行创造,环境的布置与材料的摆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创意发挥,因此美工室环境要以幼儿的视角来进行创设。  一、以幼儿兴趣为“初点”的区域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儿童期各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要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结合具体情景,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在幼儿园工作中,营造尊重、接纳和关爱的氛围,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和师幼关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根基。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折纸艺术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所蕴含的价值,现以
“生態艺术”是本园的特色课程,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对幼儿进行艺术的熏陶与培养。世界根雕在中国,中国根雕看开化。开化是根雕之乡,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令人赞不绝口的根雕作品。耳濡目染的熏陶,在孩子们的心中早已播下艺术的种子。而孩子们又是怎样将“根”变成艺术品的呢?他们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根,然后进行想象构思。最后利用黏土、颜料、扭扭棒等辅助材料进行创作,最终可爱萌动的作品令我们眼前一亮。  范例 圣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较高技艺能力的高水平“大国工匠”的任务,美育在培养人、塑造人的方面的作用功不可
摘 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强化思想因素的发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文章从语文教学承担着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引导功能、语文教学应当想方设法强化学生价值观引导两个方面,研究语文教学与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系。  关键词:高中语文;价值观;思想教育;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0-0007-01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