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与孩子心灵相通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教师要引领着孩子走进课文,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让语文课与孩子心灵相通,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很高……
  
  一、语文教师要心中有数、目中有人
  
  “心中有数”是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把握好教材的价值取向又要开掘教材蕴藏的资源,使得教学内容丰富起来。“目中有人”是教师从孩子的“学”出发,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想学什么,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解决。
  比如,在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时,学生通过读书了解了小鸡对世界的感受,但如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自我体验深刻领悟呢?课文中有这样一个“空白点”可供我们挖掘,那就是文中的省略号。凭借课文的“触媒”,通过问题的激发,加之我的启发和诱导,往日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回忆再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这样,教师心中有数,目中有学生,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视野,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把更多思考、交流、展示、尝试、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
  
  二、语文课要上得充满诗情画意
  
  如果课上得太平板,孩子就会昏然欲睡;如果课上得有起有伏,有鲜明的节奏,语文课才能上出诗情画意来。语文课应讲究“疏密相间”,教师要读懂教材,决定内容的取舍详略。
  如,在教学《月亮湾》时,通过画面创设课文的情境,启发孩子想象:多么平静的月亮湾啊!小鱼儿在河里自由自在的游着,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这一问唤起了孩子对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了情感的闸门。此时,我充分利用文章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设情境,调动孩子全身的感觉器官,让孩子进入角色。
  
  三、教师语言应生动优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语言对儿童的感知、情感、思维的活动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人类教育最微妙的工具——言语可以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教师的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平时广为采撷,大量储存,上课时便会涌入脑际,信手拈来。接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句式要富有变化,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孩子的联想,精当的设问能造成悬念。语言还应倾注充沛、真挚的情感,从而打动孩子的心。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总结全文时,我这样讲道:“敬爱的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祖国、为人民日理万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总理是在过度的操劳中逝世的。他没有坟墓,没有留下骨灰,按他的遗嘱,把骨灰撒到祖国的大地上,撒进祖国的江河里。但是,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周总理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和天地共存,他永远活在全国人民心中!”这则结语既使学生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爱戴,又使周总理的光辉形象更鲜明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四、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可以灵活、全方位、整体化地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教学内容变静为动,化虚为实,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学习环境的保证。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为我们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让课堂变得生动真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等灵车”时,我播放视频,渲染气氛,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总之,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地领悟教材,学会倾听,给学生创设最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间,更要用那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联珠的讲解、别开生面的提问、精辟警策的点拨,使得语文课充满无穷的魅力。■
其他文献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和必要途径。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叶老把“养成能力”与“养成习惯”相提并论,说明二者是同步进行的;但习惯
RE-P复合变质剂是过共晶铝硅合金的一种绿色长效变质剂.用它对过共晶铝硅合金进行变质,可使初晶硅结晶核心AlP长时间呈弥散状态,不发生聚集,使初晶硅最大尺寸不超过50μm,同
提出了铸件尺寸的制订不应以零件图为基础,而应以工序图为基础,尤其是要考虑到粗基准的原则。这样即可保证铸件各面有均匀合理的粗加工余量,又可保证非加工面与加工面之间的位置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就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因此,要有效指导初中学生鉴赏古诗词。    一、指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特点    古诗词第一个特点是情感性。即抒情性。如曹操的《观沧海》一诗通过写大海之景象,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他气吞山河、囊括宇
植物抗病激活蛋白harpinXooc由水稻条斑病细菌hrp基因簇中hpa1基因编码。用构建于表达载体pET21a(+)上的hpa1诱导表达产物harpinXooc处理烟草,可激发烟草产生过敏反应,以及激活与
初中散文里遴选了不少散文精品,作为教师,引领学生细品精读这些精品将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并且在“阅读”中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在教学散文中落实这些要求,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领悟散文的内涵,吸收散文精华,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应该如何细品精读地教散文?我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
散文作为四大文体样式之一,以其短小隽永、精悍利落见称,被誉为文艺阵地的“轻骑兵”,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一篇篇或优美或深刻的散文,犹如文学艺术殿堂中朵朵绚烂的奇葩,又如深邃夜空中颗颗璀璨的星星,它们有的诠释生命的价值,有的展示自然的魅力,给我们以最完美的精神的享受。近年来,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中考的必考题。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进一步激发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从这首诗的后两句看去,诗人一夜没有睡好,风雨声让他担心花朵可能经受不住;后来迷迷糊糊地睡去,连天亮了都不知道。这时到处都能听到鸟叫的声音,美妙极了。尽管有风雨,春天仍然是挡不住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完全用不着感伤。  世界上不可能永远阳光普照,毫无风雨;生活里总会有曲折变化。“‘落多少’可以不说,又不容不说”(吴瑞荣《唐诗笺要续编》)
散文如同天地万物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美,而其最高、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则是自然与平常。从《紫藤萝瀑布》一篇看宗璞散文的特色,具有“自然美”的语言,咏平凡之物的“形”;其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