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病变3D打印模型的临床应用观察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根据薄层增强扫描数据制作的鞍区占位性病变3D打印模型在术前制订手术计划和术中指导手术操作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17年6月解放军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15例鞍区病变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40~75岁;垂体腺瘤13例,鞍结节脑膜瘤和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各1例。将CTA、MRI薄层扫描数据输入Mimic软件,建立数字模型,通过3D打印机制作模型。在3D打印模型上分析病变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模拟建立手术入路并进行模拟手术操作,确定手术方案。临床采用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3例、开颅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1例、开颅手术夹闭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大型动脉瘤1例,并在手术中进一步参考和验证模型的模拟结果。

结果

3D打印模型上,13例垂体腺瘤在经鼻蝶入路视角下,可清晰显示鞍底隆突的形态、蝶窦的大小、气化分型、蝶窦分隔情况和蝶窦后壁形态,还可观察侧壁的骨性隆突;根据影像和3D模型观察结果进行适当地鞍底开窗,外侧缘不累及颈内动脉,上缘达到前海绵间窦,下方显露充分。1例鞍结节脑膜瘤及1例动脉瘤患者病变均与前床突关系密切,术中所见与3D打印模型所见一致。15例患者临床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血管及重要脑组织结构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3D打印模型可清晰显示鞍区病变与周围骨质、血管的关系,为术前手术方案设计提供了良好、直观的立体解剖结构观察,并可用于模拟手术操作,进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新西兰兔桡骨标本的扭转力学特性,为制备兔桡骨骨缺损模型及评价骨组织工程材料提供生物力学参考依据。方法15只雄性新西兰兔按月龄分为3月龄组、6月龄组、9月龄组,每组5只。各组实验动物经空气栓塞处死,取其双侧桡骨标本,每组10侧。标本置于模具内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填充、包埋、固定后,将标本两端装于扭转试验机的夹头内,以5 °/min的速度对标本施加扭矩,直至标本破坏,测量各组最大扭矩
目的探讨人体跖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年龄>40岁(性别不限)、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的新鲜冰冻成人尸体3具,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取出全部右足,剔除软组织。用高精慢速锯于第1~5跖骨基底、跖骨干、跖骨头3个节段,垂直于其长轴进行切割,将骨骼制成若干厚3 mm的试样,并用砂纸打磨。应用维氏方法测量标本跖、背、内、外侧不同区域的硬度值,在跖骨头和跖骨基底标本测量松质骨的硬度值,在跖
目的探讨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不伴有骨性畸形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12月芜湖市中医院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解剖重建MPFL的12例不伴有骨性畸形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14~46(27.75±10.14)岁。所有患者术中髌骨侧采用2枚带线锚钉固定移植物,关节镜下调节张力后股骨侧采用界面挤压螺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CT及MRI的表现特点,为RO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7年7月解放军福州总医院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RO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36~71(55.2±10.4)岁。患者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或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坏死、囊变及星状瘢痕,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情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应用鼻内自体材料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3~52(41.6±12.5)岁。缺损部位位于筛窦顶壁4例、筛板3例,位于额窦顶、蝶窦顶、额隐窝各1例。颅底骨质缺损周径小于10 mm者6例、10~20 mm者4例。通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初步判断颅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可视化评估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手术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三科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治疗的75例尾状叶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20例,年龄30~66岁,均采用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并应用术前三维重建模型模拟肝脏尾状叶肿瘤切除手术。对比术前规划与术中操作,计算全肝体积、模拟切除肝体积、剩余功能性肝体积,统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小儿复杂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和2013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2例小儿复杂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女性各1例,年龄分别为6岁和9岁。均采用分阶段手术治疗,术后在脊柱X线正、侧位片上,通过观察患儿躯干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平衡改善情况、冠状面Cobb角的改善情况、肩部平衡的改善情况等,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患儿男
目的探讨恶性腹水源性腹腔间隔室综合征(MAACS)行早期置管减压治疗过程中,腹水引流量与心率、血压、呼吸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22例MA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45~74(56.44±4.46)岁。肝癌6例,胃癌2例,结肠癌1例,直肠癌2例,胰腺癌1例,胆管癌1例,卵巢癌6例,宫颈癌2例,癌性腹水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基底动脉弯曲的MR血管成像(MRA)表现及其解剖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3月—2016年5月,北京丰台医院健康体检成人MRA检出基底动脉弯曲160例,其中男99例、女61例,年龄30~65岁。在基于MRA重建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观察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的形态、走行。应用SPSS 16.0软件,采用χ2检验比较健康人群基底动脉弯曲在椎动脉优势、椎动脉走行及汇合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