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跖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研究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za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体跖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

方法

选取年龄>40岁(性别不限)、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的新鲜冰冻成人尸体3具,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取出全部右足,剔除软组织。用高精慢速锯于第1~5跖骨基底、跖骨干、跖骨头3个节段,垂直于其长轴进行切割,将骨骼制成若干厚3 mm的试样,并用砂纸打磨。应用维氏方法测量标本跖、背、内、外侧不同区域的硬度值,在跖骨头和跖骨基底标本测量松质骨的硬度值,在跖骨干标本测量皮质骨的硬度值。采用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同一区域选取5个有效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硬度值。

结果

选取45个骨骼区域,共制备45个骨组织试样,测量900个位点。跖骨硬度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一致,跖骨硬度为(36.35±7.43) HV,其中第三跖骨硬度最大为(38.95±9.01)HV;跖骨干硬度高于跖骨头和跖骨基底,分别为(40.95±6.65)、(34.86±6.68)、(33.25±6.64)H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31, P<0.01),而跖骨跖侧、背侧、内侧、外侧的硬度分别为(36.11±7.05)、(36.32±7.49)、(36.69±7.79)、(36.28±7.42)H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6, P>0.05)。

结论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人体跖骨显微维氏硬度的分布特征;了解不同部位间的骨显微硬度差异,可帮助骨科医师在该部位骨折内固定手术中,正确选择钢板放置的位置,置钉的密度和方向等,从而获得更加合理的固定效果。本研究结果还可为未来设计硬度和弹性模量与人体生理特点更加接近的接骨板、螺钉、人工骨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IBD患者合并血栓的相关临床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1年3月14日至2017年2月6日经临床症状、内镜、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确诊合并血栓的27例IBD患者,选取同期住院、性别、年龄相匹配未合并血栓的81例IBD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分析患者基本资料、IBD诊治信息和血栓事件。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血栓的IBD
期刊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应用于复发性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17例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37~79(51.3±7.6)岁,复发时间3~39(15.3±6.8)个月,既往均明确诊断肝癌,复发病灶直径1.3~3.5 (2.5±0.6)cm,位于原发灶Cantile线对侧12例、
目的探讨人体距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自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标本库中,纳入年龄>40岁、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的新鲜冰冻尸体标本3具,取其右侧距骨。以距骨颈基底部为界将距骨分为距骨头颈和距骨体两部分,并将距骨头颈部纵向平分为内、外两部分,将距骨体分别沿横向和纵向平分为前、后两部分和内、外两部分。用慢速锯沿距骨长轴进行切割,将骨骼制成若干厚3 mm的骨组织切片,并用砂纸打磨。应用维氏方法测量骨
通过随机分配就诊于门诊的211例H.pylori阳性患者为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并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平衡两组基线资料的不均衡性,旨在探讨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ylori的根除率、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提示在铋剂四联疗法的基础上同时添加益生菌制剂不能提高H.pylori根除率,亦不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性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否推荐在铋剂四联疗法的基础上同时添加益生菌用于治疗H.pylo
期刊
目的探讨单半径全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患者伸膝装置功能改善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关节外科2012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中、重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50例、男10例,年龄53~79岁。60例患者均行TKA治疗,其中使用单半径假体(Triathlon假体)30例(30膝)为观察组,使用多半径假体(Nexgen假体)3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骶2骶髂螺钉(S2AI)固定技术与髂骨螺钉(IS)固定技术在成人脊柱骨盆固定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M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及OVID数据库,以"脊柱骨盆""髂骨(螺)钉""骶髂(螺)钉"和"spinal pelvis""iliac screw(s)""sacroiliac screw(s)"为关键词
目的探讨口腔全景片联合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诊断及定位中的协同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14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51例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2~18岁。患者均行口腔全景片检查发现埋伏多生牙,再行CBCT定位多生牙;根据口腔全景片及CBCT制定手术方案,并按照预定方案实施多生牙拔除术。以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新西兰兔桡骨标本的扭转力学特性,为制备兔桡骨骨缺损模型及评价骨组织工程材料提供生物力学参考依据。方法15只雄性新西兰兔按月龄分为3月龄组、6月龄组、9月龄组,每组5只。各组实验动物经空气栓塞处死,取其双侧桡骨标本,每组10侧。标本置于模具内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填充、包埋、固定后,将标本两端装于扭转试验机的夹头内,以5 °/min的速度对标本施加扭矩,直至标本破坏,测量各组最大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