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兴会更无前

来源 :诗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捧着沉甸甸的上下两册共51万字的《人生与诗》,顿感大气厚重。拜读之,作者胡世宗先生所熟识的80余位中国现当代诗人的形象便鲜活丰满地浮现在我脑海里,如满天繁星,烁烁夺目。

  一、 《人生与诗》展现了中国现当代诗人的精神和品格,为新一代诗人树立了学习榜样,确立了人生坐标


   在《人生与诗》这部书中,胡世宗先生通过大量描述自己与诗人们交往的亲身经历,运用真诚、直白、幽默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诗人首先要成为“真善美”的追求者、先行者、实践者这一理念的赞美和认同,也令读者明白:一名合格的诗人必应怀有强烈的爱国激情,必须怀有正义善良纯真之心,才能写出讴歌新时代、弘扬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这部著作,介绍了20世纪以来依旧活跃在我国诗坛的诗人。他们当中,既有艾青、臧克家、贺敬之、公木等这些耳熟能详、熠熠生辉的名字,也有丁洪、瞿琼、方冰这样“听名字不熟,看作品眼熟”的作者,以及胡宏伟、贺东久、杨卫东、戴墨等新一代诗人。
   其中,我们不难发现,之所以这些诗人及其作品能被胡世宗先生选中推介给大家,是与诗人们都怀有着同样的爱国爱党情怀、求真求实笔触、纯朴善良的人格、质量一流的作品等特点分不开的。这也使得这部著作,不仅仅向大家介绍诗,也介绍了诗人;不是简单地介绍诗人,而是全面地展现诗人的灵魂。
   在胡世宗先生笔下,老一辈诗人们是正直、善良的。他们热爱诗,更希望通过他们的爱护提携,培养新一代合格诗人,使诗歌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当著名诗人李瑛看到作者写下了怀念周总理的诗词时,叮嘱作者,就让这些诗歌“发表在我们心上吧,发表在敬爱的总理灵前吧”。赞许和保护之情跃然纸上。
   在胡世宗先生的笔下,诗人们是勇敢的,有激情有担当的。在国家和民族兴亡的大是大非面前,每一次都不缺少诗人们无所畏惧的抗争。
   无论是写出《大堰河》的艾青,还是创作《二小放牛郎》的方冰;无论是写下《南泥湾》的贺敬之,还是写出《黄河大合唱》的光未然;无论是写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公木,还是写出《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柯岩,这些诗人们都满怀高亢的激情,以笔为武器,为撕碎旧中国的黑暗,为歌颂新中国的日出,为打破思想禁锢,昂首挺胸地走在思想解放、文化救国和争取民族自由的前列。
   可以说,老一辈诗人在“怎样做一个合格诗人”这一命题上为新一代诗人树立了标杆。与其说,胡世宗先生这部著作是一部“诗人导游”,不如说是一部“诗人指南”,可以从中学习到前辈诗人们的人格力量、精神力量、文字力量,并以此引领新一代的诗人沿着前辈的闪光足迹不断前进。
   也正因如此,高洪波先生盛赞《人生与诗》这部作品,可以“为诗坛正名,为诗界争气,为诗人、为那些真正优秀的诗人传声……传诸后世,从而成为一种道德规范。”

  二、 《人生与诗》指明了现当代诗人的创作方向和作品的价值取向,唱响了为人民讴歌的主旋律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文艺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要求。习近平同志也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并进一步指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胡世宗先生著作中所叙述的诗人,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行的诗人,他们心中有信仰,笔下有力量,在不同时代创作出了很多充满正能量、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
   在诗人李瑛眼里,诗歌,“总是美的,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有美学价值”,概括了诗歌创作的社会意义。工人诗人晓凡认为,诗歌“无论怎样都是深入生活,来源于生活”,直白地说出了诗歌产生的根源和它所面对的民众。诗人梁上泉更是始终信仰“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这两条原理。可以看出,诗人们用多年的创作经验和体会印证了:凡是好的、有价值的、流传深远的诗歌,必定来源于人民,歌颂人民;来源于生活,赞美生活。
   胡世宗先生还通过《人生与诗》这部著作告诉我们:好的诗歌,既要优美又要朴实;既要有意象又要为广大民众接受;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易于传诵。而新时代的诗人,更要立足于为时代而歌,为祖国而歌,为人民而歌,才能创作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强大感染力的、能激发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中华复兴伟业的、充满正能量的好诗歌、好作品。

三、 《人生与诗》记录了现当代诗歌发展的足迹,是诗歌创作的教科书并为现当代诗歌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在《人生与诗》这部著作中,胡世宗先生用了大量的事例和篇幅,详尽介绍了诗人们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历史背景、创作思路及创作技巧,它是诗歌创作经验、体会的结晶,为诗歌写作初学者和创作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关于“如何写好诗歌”,除了很多诗人提供了“多写多练多积累”“诗人要深入生活”等成功范例,李瑛还认为,好的诗歌,应该“能在人民的心田生根开花”,强调了诗歌必须为人民所喜爱,要真诚,有激情,而不是无病呻吟的小資情调和卖弄技巧。
   石祥在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时曾说过,写诗歌“不怕慢,就怕站”。有了灵感,就要一鼓作气地完成。
   而对于作者如何解决诗歌创作中遇到的“瓶颈”,流沙河给出的建议是:“诗写不出来,我就去写文章;文章写不下去,我就去读书。”意在告诉大家,诗歌创作是一个持续提高的过程,容不得操之过急。要持续提高,切不可“硬做也能做出诗来,只是苦了读者”。
   刘征也对如何把握诗歌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和见解。他说:“诗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一个重要原因是诗歌离人民远了,人民不买你的账。”可以说是对诗歌界出现的“口水诗”等乱象进行了严肃的批判。这些经验之谈都对新一代的诗歌创作者走对路、少走弯路起到了导向和引领作用。
   《人生与诗》中,还首次披露了诗人们的脾气秉性等细节,如“艾青的睿智、臧克家的重感情、贺敬之的宏阔视野、李瑛的勤奋、张志民的率真质朴……”可以说《人生与诗》这部书,完全能够成为了解中国现当代诗人的“速查辞典”,也为深入研究现当代中国诗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新的渠道,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正如胡世宗先生所言,《人生与诗》这部著作,“……可从这样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们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理的记叙,窥见那个年代我国社会的面貌和人民生活情感的状态,窥见我国文坛特别是诗界演变的足迹。”
   相信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国诗人们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的优秀作品。届时,或许胡世宗先生增补版的《人生与诗》又将再次与读者见面,共同迎接和见证中国诗歌创作走向新的辉煌。
   我们期待着那一天早日到来。
其他文献
小园  紫茄绿韭竞高低,白蝶黄蜂东复西。  唯有落红了无趣,随风散落草萋萋。漫步  紫燕呢喃一路听,长街烟柳正娉婷。  多情白发无须染,走进春风便转青。池边  听荷寂寂枉凝眸,观雨亭前忆不休。  最是欺人圆叶底,一双凫影半含羞。午梦  午夢飞飞未有涯,新凉初醒对窗纱。  白床空处秋风在,一角红裙吹作花。
新民遼塔  重檐翘角倚云骧,宿鸟无声月似霜。  千古潢南无尽梦,留遗风雨入文章。题三农博览园花山小径  花山曲径向云亭,犹似梅关待九龄。  独此幽台灵隐处,何须写尽满园青。新民羊肚蘑  潢南郊野珍奇物,防遍江南众说无。  凹凸犹如羊马肚,鲜香入口赛鱼鲈。题文邦民俗馆  石核铜藏对列兵,木车断想马还鸣。  弯弓鼓角辽金梦,楚汉遗珠未了情。
一些人不爱说话  既不是哑巴,也不内向  只说必要的话  只是礼节  只浮在说话的上面  一生就这样过去  寥寥数语即可概括  一些人活着就像墓志铭  漫长但言词简短  像墓碑那样地伫立着  与我们冷静相对  [李汉超赏读]韩东是“第三代”的代表性诗人之一。如果从说话的角度分,人只有两种:一种是爱说话的人,一种是不爱说话的人。不爱说话,不是不会说,而是不想说、不多说。诗人韩东抓住一些人“不爱说话”
落雪了  这是初冬  苦荞,你的茎冻得通红了么  你的花凍得苍白了么  当三秋搂着沉甸甸的喜悦离去  你来晚了,于是,匆忙  把欢乐交给了冻雨  把爱情交给了北风  苦荞,你苦命的小女子  面对死一般的荒寂  你回答以无言  回答以无言的自信  下雪啦,一片又一片  那是白莹莹的荞花雪啊  那是产后大地失血的微笑  你不觉得苦吗  ——苦荞  [李汉超赏读]饶庆年生活在蒲圻,深情眷念江南那片多情的
站在山下  我能知道自己的小  爬到山腰  我感觉自己更小了  我能否爬到山顶  爬到山顶有无必要  在犹豫中  我又小了一些  鸟儿在飞  泉水在响  我却看不清来路和去路  那是我在继续变小  [李汉超赏读]审视自我是自我修炼的一门功课,诗人秦巴子保持着对事物的敏感性,从一次爬山的经历中看清了自己的“小”。全诗语言直白,没有理解障碍,但读完全诗,读者的心却被诗人抒写的“小”紧紧地抓住了,简直让
兰  空山幽谷客,纫佩入堂来。  九畹悲天问,三春凌藓苔。  香堪洁世,遗世励清才。  独抱江离畔,犹思屈子哀。丙申春自感  漂萍桑海讵孤行,又对飞红落满城。  半世妻梅因傲骨,一身误我是真情。  萧然花坠蝶无梦,落拓衫青恨有声。  奇气未容尘色染,谁于石上共三生。早春遇小梅初放  销尽芳襟序岁添,乱红飞鬓倩谁拈。  小窗梅瘦开犹半,羞與春风共试奁。月夜有怀次韵淮南子兄  云影金樽酒未酣,已无壮岁
哪一棵树上的仁是甜的  哪一棵树上的仁是苦的  平时,大家都关在园中  各人的那个心事  谁也不知道  不過  谁个一红  谁个一抬身子探出墙外  就全都知道了  [李汉超赏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宋代叶绍翁的七绝《游园不值》中的后两句。而短诗《杏》另辟蹊径,虽也描写红杏,但跳出古意,从生活出发,赋予红杏新的蕴含,给读者以阅读的愉悦和启迪。诗人抓住杏仁的甜苦特征,写的却是人世间
多少年了,我悄悄地把草原攥在掌心  我跟着它绿,跟着它黄,我跟着它  从左手辽阔到右手  多少年了,我像一棵草一样保持沉默  多少年了,我像一匹马一样停不下脚步  多少年了,我把月光汇聚成内心的河流  多少年了,我仍紧紧攥着  这童年的草原,仿佛攥着  不可言说的命运——  没有人相信,这无边的草原  太过单薄,一松手  就會被时光吹散  [李汉超赏读]读完敕勒川这首诗,我们无不被作者湿润而沧桑的
我厌倦了光滑和细腻,厌倦了精致和完美。  我爱上了单一的事物,  和它们粗糙的部分,  我爱上了残缺,没有结局的故事,  爱上了棉布,笨拙的黑陶,露出草梗纹理的  白纸。  我厭倦了繁复、重叠,厌倦了涂满油彩的  面孔,和多变的表情。  我爱上了缓慢的旅程,爱上了中途的阻隔,  而不是瞬间的抵达。我爱上了等待,  等待中的焦灼。  三十岁后,我爱上了喝水,水的本身,  没有茶叶,没有菊花、咖啡和砂
一间房子里,这个人在咳嗽  一声接着一声,在咳嗽  咳嗽,咳嗽,咳嗽  有短暂的停歇,在压抑,在克制  随后,咳嗽得更剧烈了  房间里的其他人  也开始咳嗽,开始是一个两个  渐渐地,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就连不咳嗽的人,也不由咳嗽了起来  在一声一声的咳嗽声中  这个人的咳嗽声音最大  他的跟前,有一个话筒  [李汉超赏读]第广龙是一名诗歌勇士,一心要为自己的诗歌寻找真实的可能坐标。本诗在真实而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