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学生习作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贫乏,没有真情实感;提起习作感到头痛,认为习作无从下笔。其实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源头没有开通,学生无从表达。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开源”工作。为学生“开源”,教师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勤于观察,阅读积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习作实践中提高习作的表达能力上。多体验生活,习作才有源头活水,多阅读书籍,文章才会内容丰富、文采飞扬。
一、体验生活 想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可见,好的习作题材来自对生活的孕育和热爱。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习作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人生、关爱世界,让人生旅途、世界变化在孩子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件件细举,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以及大自然的风花雪月,皆能敏感地从事态表象察觉实质。能领略物质文明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会享受人们对自己的关心呵护和自己从对别人的帮助中所得到的乐趣,会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二、用心观察 会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现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电视录像等现代化设施又使学生增长了不少的见识。小学生的好奇心盛、敏感性强、想象力丰富,可供写作的内容应该是很丰富的。可是很多学生仍认为作文很难,苦于不知写什么才好。原因是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表面现象去认识和捕捉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不懂得怎样去表达。
三、参加实践 勤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第一手材料,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因此,在平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开展一些活动,如参加夏令营、社会公益活动、文娱体育活动、讨论会、主题演讲会、学生辩论会、手抄报,观看优秀爱国主义的影片、录像、电视剧等,这就为记事文章收集了材料;访问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英雄模范等,这就为写人的文章积累了素材;参加旅游,聆听导游介绍,这就为写游记文章丰富了内容。这些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习作内容,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把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
四、阅读积累 善表达
叶圣陶说:“……如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可见,习作处处与阅读紧密相连。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大量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的、自如的写作运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的知识贫乏,词汇缺少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与书交朋友,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总之,文章是表达的基础和内容,表达是文章的形式和体现。教师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广泛阅读,善于实践;能为学生的习作“开源”,让学生贴近生活;能让学生做到愿写、会写、乐写;能写出真情,写出童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能使学生做到想表达、会表达、勤表达、最终达到善表达,就能写出好文章。
一、体验生活 想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可见,好的习作题材来自对生活的孕育和热爱。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习作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人生、关爱世界,让人生旅途、世界变化在孩子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件件细举,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以及大自然的风花雪月,皆能敏感地从事态表象察觉实质。能领略物质文明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会享受人们对自己的关心呵护和自己从对别人的帮助中所得到的乐趣,会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二、用心观察 会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现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电视录像等现代化设施又使学生增长了不少的见识。小学生的好奇心盛、敏感性强、想象力丰富,可供写作的内容应该是很丰富的。可是很多学生仍认为作文很难,苦于不知写什么才好。原因是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表面现象去认识和捕捉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不懂得怎样去表达。
三、参加实践 勤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第一手材料,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因此,在平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开展一些活动,如参加夏令营、社会公益活动、文娱体育活动、讨论会、主题演讲会、学生辩论会、手抄报,观看优秀爱国主义的影片、录像、电视剧等,这就为记事文章收集了材料;访问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英雄模范等,这就为写人的文章积累了素材;参加旅游,聆听导游介绍,这就为写游记文章丰富了内容。这些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习作内容,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把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
四、阅读积累 善表达
叶圣陶说:“……如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可见,习作处处与阅读紧密相连。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大量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的、自如的写作运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的知识贫乏,词汇缺少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与书交朋友,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总之,文章是表达的基础和内容,表达是文章的形式和体现。教师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广泛阅读,善于实践;能为学生的习作“开源”,让学生贴近生活;能让学生做到愿写、会写、乐写;能写出真情,写出童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能使学生做到想表达、会表达、勤表达、最终达到善表达,就能写出好文章。